




在現代戰爭中,不同作戰用途的航空技術裝備被投入戰場,各種型號的飛機將云集戰區。為突破前線機場容量和飛機作戰半徑的局限,必須實行廣泛機動來滿足戰場需要—— 作戰飛機根據任務的需要可能在不同機場起降。因此,多機種裝備保障將成為現代戰爭中主要的保障樣式。
近日,筆者在青島采訪了北海艦隊航空兵某艦載機部隊副部隊長、高級工程師李國策上校,對現代戰爭中多機種裝備保障特點以及我海軍航空兵多機種保障建設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全方位解讀。
多機種裝備保障特點
現代空中作戰,是多機種密切協同的群體作戰,不僅有殲擊機、殲擊轟炸機,還有偵察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直升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特種飛機。目前海軍航空兵存在多代機種并存的局面,保障跨度大,綜合性強,組織協調復雜,這決定了裝備必須要實施多機種綜合保障。高新武器在航空兵部隊大量使用,改變了航空兵部隊作戰樣式和作戰方法,也使得現代戰爭中裝備技術保障有了新的點。
記者(以下簡稱記):首先請您談談在現代空戰中,多機種保障組織和指揮有哪些難度?
李國策上校(以下簡稱李):在現代戰爭中,航空兵主要作戰方向的機場,將集結多種型號的飛機。在同一機場實施多機種裝備技術保障時,不同建制、不同型號的飛機,其組織方法、工作內容、維修制度等均有較大的差異。因此,除了要組織日常例行的機務工作外,還需組織新進駐部隊展開自帶設備;組織原駐部隊修理廠、檢測排故中隊開展多機種檢修校驗;安排外來飛機定檢、換發。組織協調工作量遠遠大于單機保障工作量。此外,當有直升機停靠時,需要安排停機間隔;大型機滑出時,易吹壞其它飛機的地面物品;牽引中的戰斗機與滑行中的運輸機爭滑行道;飛機裝掛火箭、炸彈、導彈和校準火控系統時需要劃出很大的安全區域;不同飛機的電子設備在一個機場同時工作時,易產生強烈的電磁干擾,特別是電子干擾機在地面通電時,易使其它飛機誤以為發生故障。這些都會進一步使維修一線的組織管理工作復雜化。
由于不同機型的保障特點不同,在飛機使用和人員調配的計劃、工作內容以及儀器設備的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分機型具體考慮,組織計劃頭緒多。不同機型執行不同任務,同一單位只能分攤實施,小分隊實施多場地保障,點多面廣,指揮協調難度大,維修管理任務十分繁重。所有這些問題,都將會進一步導致保障工作組織、指揮、協調難度加大。
記:新型作戰飛機高科技含量增大,請問在裝備技術保障上有哪些難點?
李:海軍航空兵在未來局部戰爭中將大量使用各種類型的新型飛機。一方面新型飛機在具有機載設備多、高科技含量大等特點的同時,其相應的飛機檢測內容、項目也隨之增多,維修保障技術、專業將會分類更細、更多。因此,只有提供優質、可靠的維修保障,才能保證機載設備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新型飛機的各種系統結構復雜,元器件大量增加,系統的脆弱性較大,一般早期故障高,且排除難度大,只有充分做好技術保障工作,才能保持和提高飛機的完好率。同時,新的機體結構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對修理技術、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就是現代飛機為增強作戰效能,其載油量、載彈量大大增加,機載液體、氣體的種類明顯增多;有時還需要機務人員在飛機起飛前將航行諸元等數據輸入機載計算機,在飛機著陸后對飛行參數進行處理等。因此,戰斗飛行技術保障的內容和充填、加掛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飛機能否做到快速反應、高強度出動,取決于裝備技術保障的質量和效率。也無形中加大了保障難度。
記:在實施多機種保障中,對保障裝備、設施以及航材供應有什么具體要求?
李:在實施多機種保障過程中,由于飛機種類和作戰功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保障裝備和保障設施的種類、數量相對單一機種而言將成倍增加,除了隨機工具設備之外,還需要大量的保障檢測設備、充填加掛設備、航空兵部隊修理設備、機動保障裝備和防護裝備等。這其中,有的需要新進駐部隊自帶,有的需要臨時改裝。要想使相關人員全面掌握技術,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同時,由于實施多機種保障所需航材種類、數量大大增加,領取下發航材時,既要強調按時,又要防止送錯型號,還要安排好新進駐部隊自帶航材的存放,疏通特殊航材的供應渠道,必要時再安排運輸機實施緊急空運。這給航材備件和物質彈藥保障的籌措、儲備、供應帶來很多困難,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高效的技術支援保障力量對多機種保障是至關重要的嗎?
李:是的。未來局部戰爭中,各機種在主要作戰方向的集結和機動,需要考慮技術力量、檢測設備、航材備件、物資彈藥等的及時支援。特別是由于數量較少的新機、特種用途飛機以及艦載機的使用,使多機種保障對技術保障的依賴性突顯出來。這時需要大量特殊的技術保障設備,大批專業配套的技術人員,各種方案的技術儲備、技術問題的正確決策和處理。這些問題如果全由裝備部隊自行解決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有一支高效、可靠的技術支援保障力量,它是保持持續作戰能力的重要因素。
記:多機種保障,對保障技術人員的素質有哪些具體要求?
李:裝備保障只有與高素質的人才相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戰斗力。對多機種裝備技術保障人員,不僅要求基礎理論好、知識面寬、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而且在機種上還要達到一專多能、一兵多用。同時,面對未來高技術戰爭的復雜、殘酷環境,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對于基層領導干部,既要精通航空裝備的基礎理論和現代維修理論,成為專業技術和維修管理的專家,又要具備較強的多機種保障指揮協調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多機種保障對策研究
多機種裝備技術保障是指能夠保障殲擊機、轟炸機、直升機等兩個以上主戰機種的多個機型,集管、修、供、訓于一體的綜合性保障實體,是重要的作戰保障單元。目前,如何創造條件、克服困難來提高多機種裝備技術保障能力,是擺在航空兵機務部隊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制定對策,不斷提高訓練和作戰能力,為打贏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記:為適應多機種、高強度裝備技術保障需要, 請您談談如何建立集中高效的裝備保障指揮體系?
李:在現代戰爭中,航空兵出動強度不斷增大。據有關資料統計,海灣戰爭中,戰斗機日出動量達1500-3100架次,并持續38天之久。單機出動強度達7-8次,再次出動時間縮短到近15分鐘。這要求裝備技術保障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戰斗出動準備和再次出動準備。由于戰時保障的內容復雜、涉及的部門多、專業多,加之戰況多變,裝備技術保障將承受極大的壓力。要使保障體系正常運轉,無論從內容上和方式上都必須建立高效能的指揮體系。
為適應多機種、高強度裝備技術保障需要,各航空兵師、團應建立航空機務保障指揮機構,必要時還可以建立機務大隊指揮組。其職能是根據作戰意圖,組織制定各種保障預案,適時調整保障方案計劃,部署、調配和補充多機種的維修力量;全面掌握各機種特別是新、特機種的保障能力;組織集結和歸建部隊轉場等。通過強有力的統一指揮,快速組織各級裝備技術保障工作,各級相應機構應當由有關人員組成,并適當充實特殊用途飛機專家,使之成為指揮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便對新機、特殊用途飛機的裝備技術保障問題進行技術決策。
記:為了適應多機種保障需要, 如何做好多機種航材、備件和設備的保障工作?
李:多機種航材、備件和設備的保障將直接影響部隊戰斗力。抓好飛機航材、備件和設備的供應,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制度。各級裝備技術部門應有專職人員負責檢查航材、備件和設備的供應保障情況,克服供需脫節矛盾,使航材、備件和設備從申請、訂貨到供應準確、及時;其次,要抓好航材自動化的管理和快速供應,建立訂貨、供貨一條龍服務體系。如:電腦網絡自動查詢航材;倉庫保管輸入、輸出自動化;航材信息通信聯絡現代化、空運航材快速化等。第三,搞好多機種飛機全壽命航材、備件和設備的訂貨供應,特別是新轉入飛機的航材、備件和設備的供應預案,以便克服儀器設備不配套所帶來的有故障無法檢查、校驗問題,以及應對機件到壽無備件更換等滯后現象,從而減少航材、備件和設備供應的盲目性。
記:現代空戰,戰傷飛機搶修量大,如何建立、健全多機種戰傷飛機搶修體制?
李:現代空中作戰,由于飛機裝備采取了多余度設計和新型防御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飛機的生存能力,飛機帶傷返回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有資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戰傷與戰損比例為2.5:1;1973年中東戰爭時為7:1;英阿“馬島”戰爭中飛機戰傷總數達到參戰飛機總數的40%。據計算,假設100架飛機參戰,如果具備較好的戰傷搶修條件,則在前19天的戰斗中能夠使75%的飛機升空作戰;反之,戰斗進行到第8天時便沒有能夠升空作戰的飛機了。當飛機數量較多時,飛機戰損可以用新飛機補充。但對于海軍航空兵高技術飛機來說,飛機數量少,飛機戰傷搶修就顯得格外重要。
現代空中作戰將是多機種聯合協同作戰。我國的國土和海洋防空面積較大,戰區跨度大,快速搶修實施將會遇到許多困難,在多機種飛機戰傷搶修方面必須建立完整的戰傷搶修體系,加強專業人員培訓。現行修理廠要立足現有的體制和裝備,加強技術人員專業訓練,要求不僅僅是對本單位的飛機性能、結構、修理工藝、所需器材等非常熟悉,還要掌握我海軍其他部隊機種裝備的結構、原理特點和搶修方式、方法,以適應多機種飛機戰傷搶修需要。其次,還要科學合理地配備滿足各機型戰傷搶修所需要的裝備和設備;第三,要組建一支常備的戰傷搶修專家隊伍,以滿足突發性的各種環境下的搶修工作。
記:要想取得空戰勝利,良好的機場保障設施最為關鍵。請您談談如何加強和完善機場保障設施建設?
李:必須把提供良好的裝備保障環境作為信息化條件下我軍航空兵戰場建設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擔負作戰機場的建設,必須注重適應多機種保障的需要,根據可能參戰飛機機型的特點,配置完善各項維修保障工作設施,特別是要為部隊新機配備飛行參數、油液監控、電子對抗等特種工作房。在多機種前方機場,應優先配備進駐機型的綜合保障設備,以及電源車、空調車、液化車等專用車輛和特種油液等。同時,要大力加強地面隱蔽、防護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另外,還要加大各種保障設施的通用化研究,優化其結構組成和數量,以滿足多機種保障的需要。
記:提高裝備維修人員的素質就是提高部隊戰斗力,請問應如何加大技術保障力度以及加強專業技術人員訓練?
李:空戰時,我各軍種航空裝備技術保障部將直接組織實施對多機種的技術支援。首先,要在所屬的航空兵機務部隊和有關航空工程院校選調各專業的技術專家和骨干組成技術支援組,平時進行多機種保障的研究,并指導部隊進行多機種保障訓練,戰時作為技術支援力量直接參與多機種的綜合保障。同時,要配備專用的航空備件和保障設備,準備好多機種保障的技術資料、戰區內外有關機場多機種保障情況的資料,并合理部署技術支援組的位置;其次,要組織各種保障力量,如機動修理廠、應急搶修隊、戰區內外軍工企業的技術力量等,對多機種保障進行支援;第三,根據作戰需要,及時調動航空工程飛機運載進行緊急技術支援,以保證多機種作戰任務的執行。
現代空戰證明,提高飛機維修人員的素質就是提高航空兵部隊的戰斗力。海灣戰爭是典型的高技術戰爭,伊拉克完全失去了控制權,不僅由于飛機數量處于劣勢,關鍵還在于飛行員和機務人員素質低。雖然有一些先進的飛機,但很少能夠升空作戰。機務部隊是航空兵戰斗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的素質又是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航空技術裝備專業分工較細,戰爭中往往由于一個專業甚至一個人的短缺而造成保障失誤。所以作為航空機務保障人員,在掌握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兼會其它專業的基本保障工作,是一個高素質的航空機務保障人員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現代戰爭需多機種協同作戰,機務人員必須具備多機種保障能力。據有關報刊報道,美國駐歐洲的航空機務保障部隊人員,可維護十幾種與本基地裝備不同的飛機。
面對信息化戰爭的挑戰,海軍航空工程院校培訓機務軍官時要本著“高起點、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使之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要針對多機種機務保障的特點,強調維修新機種軍官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切實弄通結構和系統構造原理,培養熟練的維修技能,并注重加強培養對多機種保障組織的指揮能力。要把多機種保障訓練作為人才培訓延伸和補充,加強新機種崗位的接口培訓,使之達到二級維修保障能力的要求。同時,要努力建設一支過硬的技術骨干隊伍,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激勵機務人員積極進取,鉆研業務,苦練硬功。要有目的地派人到相關廠、所和院校培訓,邀請有關專家傳授新知識、帶教新技術,培養和造就一批一專多能、技術精湛的業務尖子,建設一支精通各種機型的“小專家”隊伍。同時,要愛惜人才,做好拴心留人的工作,采取措施保留一批技術全面、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另外,要定期開展多機種保障能力訓練,特別要通過模擬實戰環境,對航空機務保障人員進行心理素質訓練,以確保部隊“打得贏”。
多機種后勤保障建設
海軍航空兵后勤保障必須以基地化為目標,向多機種綜合保障基地轉型,使之成為各種機型空中行動的基本依托和指揮、控制、保障及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的作戰實體。多機種綜合保障基地是未來海軍航空兵作戰的重要依托,其明確了航空兵場站的保障任務與功能,其保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關系到海軍航空兵作戰效能的發揮,對戰爭的結局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們必須著眼于海軍航空兵兵戰斗力建設,突出飛行保障這個中心,拓寬機場保障范圍,提高多機種綜合保障能力。
記:請問多機種后勤保障的基本任務和特點是什么?
李:海軍航空兵后勤保障的基本任務是組織物資和經費供應;組織兵力和物資的運輸;組織傷病員救治,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其多機種保障特點是:保障任務重;保障物資品種繁多;保障裝備型號繁雜以及要求保障人員素質高。
記:請問李高工,目前制約海軍航空兵多機種后勤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李:目前,制約海軍航空兵多機種保障能力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機場設施對多機種保障的制約性。機場設施是岸基航空兵賴以生存、進行作戰訓練的基本條件。在諸多設施中,對多機種保障制約最大的是場道設施,其次是停機坪的面積、加油設施的完備程度以及技術裝備的配套狀況。從目前我海軍航空兵機場設施看,此類問題較為突出,因而限制了航空兵多機種戰機技術、戰術性能的發揮。
二是保障裝備對多機種保障的制約性。目前,我海軍航空兵各級場站裝備存在著兩大通病:老舊裝備失修故障率高;裝備性能單一通用性差。場站保障裝備按照用途大致可以分為通信裝備、養場裝備、加油裝備、牽引裝備、“四站”裝備以及技術準備裝備等六大類,其中通用性較差的是“四站”裝備、牽引裝備和技術準備裝備。這不僅造成了場站部隊使用和管理上的諸多不便,更限制了航空兵部隊多機種機動作戰綜合保障能力的發揮。
三是后勤人員訓練水平對多機種保障的制約性。多機種保障是通過后勤保障人員與保障裝備的有機結合來實現的。但長期以來,航空兵部隊大都在本場組織飛行訓練,場站部隊除對駐場飛機的保障較為熟悉外,很少與其它機種接觸,加之受裝備、教材等限制,部隊的專業訓練水平普遍不能適應多機種保障需要。
四是物資儲備對多機種保障的制約性。物資、器材是實施多機種保障的物資基礎。由于機種、機型的不同,所需要的物資也各不相同。按照目前各部隊儲備狀況,專用物資都是按照現行機種配置進行儲備的。這樣只能是器材跟著飛機走,人員跟著器材走,這種伴隨保障模式很難適應緊急情況下機動作戰需要。
制約多機種后勤保障能力生成不僅有客觀上的因素,也有主觀上的原因;不僅有指導思想上的不足,也有具體操作中的偏差;不僅涉及到后勤,同時也涉及到其它領域,我們必須多方密切配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記:根據我海軍航空兵后勤保障現狀,提高多機種后勤保障能力建設應采取哪些措施?
李:目前,我海軍航空兵多機種后勤保障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難題,但我們只要找準問題的焦點,采取積極的對策,多機種后勤保障能力一定會有較大的提高。我認為,提高多機種后勤保障能力建設,落腳點要放在解決制約多機種保障的主要問題上。我們要從海軍航空兵長遠建設出發,在突出“四性”提高上下功夫。
一是要努力提高機場設施的兼容性。重點機場改建后,在場道設施方面,應能滿足海軍航空兵部隊目前所裝備的90%以上各型飛機起降條件,并對可能發展的新機型保障留出余地。為保障戰斗機掛彈需要,還應增加相對數量的值班機庫和保障設施。在油料航材方面,機場要滿足戰斗力加油的直線加油設施和滿足大型軍用運輸機加油的油井和管道設施。航材、軍械庫的容量也應根據其預計保障規模進行適當擴容。根據大型飛機的要求,在維修設施方面還要對機庫和工作間進行改建,爭取做到可保障大型飛機單機進庫、小型飛機數架在庫內同時維修的需要。在武器技術設施方面,應有完備的綜合技術準備場地。同時,我們還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的機窩、洞庫進行防護設施改建,其隱蔽機庫要以大型飛機、主戰飛機需要為主進行改造。
二是要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裝備的通用性。適應多機種保障需要,加緊研發通用配套的保障裝備和物資。當前,除了極特殊的專用保障裝備可適情按照一定數量在戰場方向的機場進行分級儲備外,其它的專用裝備要突出整體保障功能,應盡快完成通用性改造。如保障殲擊機、轟炸機的電源車、充氣設備等也能保障直升機和運輸機,以實現“一裝多用”和“一物兼用”。
三是要努力提高后勤物資儲備的合理性。戰備物資儲備要有主次之分,要本著科學、合理的原則統籌安排。要逐步按照上級戰備等級保障規定的年度、月份、機數和套數進行分級儲備。特別是新機種、主戰機種所需的物資器材可預先按照戰爭持續一個月的消耗量完成艦航一級的儲備。在經費保障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再逐步完成重點機場、永備機場、一般機場的儲備,以解決應急情況下部隊機動作戰的物資保障問題。
四是要提高后勤保障人員對多機種保障的適應性。未來軍事斗爭對抗性、精確性、毀傷性大大增強,這使每名后勤官兵的能力素質面臨嚴峻的考驗。這就要求我們抓多機種后勤保障工作要向每個部門、每個戰位、每個官兵延伸,使每名參戰官兵心理素質、專業技能和意志品質達到全面過硬。多機種后勤保障主要是對不同建制的不同機種、不同機型進行保障的適應問題。提高這兩個方面的適應性,首先要加緊培養“復合型”專業保障人才,實現“一專多能”和“一兵多用”,不斷完善保障人員的培訓渠道與機制;要著眼可持續發展,加緊多機種保障理論創新研究,明確多機種保障程序、方法,逐步制定并完善多機種后勤保障法規制度,進一步規范保障活動,不斷提高保障效率。其次要強化針對性訓練,不斷改進指揮、保障手段和各種預案。飛行部隊要經常組織各種軍事演習活動,在演習中帶動和推動后勤保障。組織戰備訓練時,不能只立足于本場訓練,要適當組織跨區機動訓練,安排不同機種到不同機場交叉轉訓,這不僅僅是提高和鍛煉后勤綜合保障能力的需要,更是打贏未來戰爭的需要。
記:現代戰爭對后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加強多機種后勤保障法規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是這樣嗎?
李:是的。現代戰爭的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給海軍航空兵多機種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根據現代戰爭中后勤保障特點,加緊多機種保障理論創新研究,明確多機種保障程序、方法,逐步制定、完善多機種后勤保障法規制度,進一步規范保障活動,提高保障效率,以適應未來局部海戰需要。
抓緊軍事斗爭準備,既是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我軍的任務和要求。近年來,隨著軍事斗爭準備的不斷深入,我海軍航空兵后勤多機種保障工作速度在加快,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離保障“打得贏”還有些差距。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抓好后勤多機種保障力量建設,深入開展后勤戰備演練,瞄準主要作戰對手練保障,加強戰時多機種后勤保障法研究,以確保部隊關鍵時刻沖得上、打得贏。
人物簡介:李國策,現任北海艦隊航空兵某艦載機部隊副部隊長,高級工程師。1990年9月入伍,1993年1月入黨,海軍上校軍銜。先后出色完成軍事演習、科研試飛、奧運安保、多國海軍活動以及中俄“海上聯合-2012”軍演等十多項重大任務保障工作。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基層干部標兵、艦隊青年精武標兵;2006年獲得全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并獲得海軍優秀科技人才獎。參與航空裝備科研課題10余項,其中3項科研成果榮獲全軍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