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鄧發起滑縣戰役
1946年10月31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取得鄄城戰役的勝利,擊退了國民黨軍對鄄城、濮陽的進攻,隨即進入兩地以北地區休整待機。
此時,冀魯豫戰場的國民黨軍決心固守魯西南、確保豫北,伺機以機動兵力攻占邯鄲。具體部署如下:第4綏區劉汝明部5個旅分駐東明、菏澤及其以南地區擔任守備;第5綏區孫震部5個旅分駐浚縣、滑縣、封丘、長垣地區擔任守備;擔任機動作戰的整編第27軍王敬久部集結在鄄城、鄆城及其以南地區,準備經濮縣、濮陽、清豐向大名進攻;整編第26軍王仲廉部以主力整編第85師,準備配合整編第27軍,由安陽經大名直取邢臺,爾后會同從石家莊南下接應的第11戰區孫連仲部,回頭攻取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首府邯鄲,打通平漢線。國民黨軍進攻邯鄲不直接從正面推進而采取迂回打法,意在迷惑解放軍,隱蔽真實企圖,可謂是煞費苦心。蔣介石為了以軍事上的勝利進一步對中共和民盟施壓,配合其召開旨在制定《中華民國憲法》的“國民大會”,限令整編第26、第27軍在11月份內打通平漢線。
劉鄧首長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于首先各個擊破孫震、劉汝明兩集團,孤立王敬久集團,爾后再加以殲滅的指示,對當面敵情進行分析后認為:第4綏區劉汝明集團在屢遭打擊后,警惕性較高,且與王敬久集團毗鄰,不易捕殲;而第5綏區孫震集團布勢分散,戰斗力較弱,且比較麻痹。攻殲該敵,也有利于吸引、調動整編第26、第27軍來援,破壞其進攻計劃。劉鄧遂于11月12日下達滑縣戰役的基本命令:“我軍決抑留與阻止王敬久與劉汝明集團,而集中力量進擊孫震集團。先摧毀邵耳砦(即邵耳寨)、上官村地域之旅部,吸引其旅來援,或壓迫其旅逃走,以便消滅其一兩個旅,然后相機向西或西南、東南擴張戰果。”
當時,孫震集團的整編第41師第104旅駐在滑縣以南的上官村、泥馬廟、留固集地區,第122旅駐在封丘、牛市屯地區,第124旅駐在浚縣、滑縣、白道口地區,整編第47師第125旅駐在滑縣東南的邵耳寨、黃莊、老岸鎮地區,第127旅駐在長垣、丁欒集地區。在第125旅東面的朱樓、小渠還駐有河北保安第12總隊何冠三部。總的來看,國名黨軍兵力部署分散,防御間隙大。既然對手有如此明顯的破綻,為了出其不意地實施突然而猛烈的打擊,劉伯承決定在戰役指導上采取“猛虎掏心”:避開敵之前鋒據點,突然透入其防御縱深,先攻殲其指揮中樞,吸引其所屬部隊來援或迫使其出走,從而造成在運動中野戰殲敵的良機。
11月14日,劉鄧首長召集各縱隊指揮員到野戰軍指揮部開會,就戰役進行具體部署:決定以第3縱隊攻殲駐邵耳寨及其附近地區的整編第47師第125旅;第6縱隊并指揮冀南軍區獨立第4旅攻殲駐上官村及其附近地區的整編第41師第104旅;第7縱隊(欠1個旅)攻殲駐朱樓及其附近地區的河北保安第12總隊;第2縱隊為戰役預備隊,準備協同第3縱隊殲滅第125旅,或協同第6縱隊牽制、阻擊可能的滑縣來援之敵。同時,以第7縱隊1個旅和冀魯豫軍區獨立旅在魯西南的鄆城、鄄城、巨野、成武地區監視和阻擊整編第27軍;另由第2、第6、第7縱隊各派出1個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分別在臨濮、董口、菏澤、考城、長垣、封丘等地區廣泛開展襲擾、破路活動,以迷惑、牽制國民黨軍,保障主要方向的作戰。規定各牽制部隊統一在16日前開始行動,以吸引國民黨軍的注意力。
第3縱隊的戰前準備
第3縱隊司令員陳錫聯按照劉鄧首長“猛虎掏心”的指導思想,決定采取長途奔襲戰術奇襲邵耳寨,作出如下兵力部署:第8旅(配屬第9旅第26團)擔任攻打邵耳寨的任務;第7旅在黃村寨、謝家城一線占領陣地,形成對內對外兩面,阻擊老岸鎮向邵耳寨的南援之敵,并擔任預備隊;第9旅(欠第26團)在張王寨集、大沙邱一線占領陣地,阻擊可能的北援之敵及防敵突圍。
11月15日,縱隊發布戰斗命令。陳錫聯要求各參戰部隊特別是第8旅,行動一定要隱蔽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插敵人的老窩,出奇制勝、攻其不備,拿下邵耳寨。第8旅接受戰斗任務后,由旅長馬忠全主持召開會議,對敵情、地形及利弊條件進行了分析,統一了認識,決心利用邵耳寨之敵位于整47師防御縱深、思想麻痹大意的有利條件,采取秘密開進、突然攻擊的方式將其殲滅。
邵耳寨位于滑縣城東南40公里,村內居民200余戶,多系茅草房屋,環村有底寬5米、頂寬3米、高4米的寨墻一道。寨墻外有一條深3米、寬5米的水壕。村周圍地形平坦,視界、射界均較開闊。守軍為125旅旅部及374團第3營、375團第1營、旅直山炮營一部(該旅山炮營系新成立,共有山炮9門,其中3門在老岸鎮,1門損壞,邵耳寨有炮5門),共計2400余人。國民黨軍以1個步兵營守村南,另1個步兵營守村北,山炮營配置于村中,旅指揮所設在村中偏南一座地主大院內。經過20余天的構筑,前沿工事完備且較堅固。環村寨墻有一部分已構成夾墻,設有步、機槍射孔。寨墻四角筑有兩層暗堡,形成上下、左右交叉火力,直接封鎖前沿;寨墻上筑有掩體和暗火力點,在水壕外筑有地堡、掩蓋的單兵掩體和輕重機槍發射陣地,并以交通壕連接;前沿按地形設置籬笆式鹿砦3道。
馬忠全旅長下定決心后,隨即組織現地勘察。他親自帶領主攻團團長涂學忠和突擊營營長、連長,在當地群眾的掩護下,化裝到邵耳寨進行偵察,查明了村周圍的地形、道路、寨墻外守軍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系、工事構筑和障礙設置等情況。馬忠全旅長在現場給各團進一步明確了任務,規定了炮兵射擊目標,指定了各團集結地域。同時在返回途中勘察了開進路線,研究了各團開進的序列編成:按尖兵班、尖兵連、前衛營、團指揮所、本隊、后方警戒連序列開進。為了保障指揮,要求各級副職指揮員到下一級加強指揮。在戰斗編組方面,每個團以1個步兵連配屬1個工兵班,組成輕裝連,開進中擔任前方尖兵連,接敵后擔任開辟通路任務。第一梯隊營組織了火力隊,每個連組織了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準備了梯子、跳板、炸藥包,補充了彈藥,籌集了干糧。同時進行了深入的政治動員,使全體指戰員作戰目的明確,戰勝敵人信心充分,有了扎實的思想基礎,就能在戰斗中表現得英勇頑強,圓滿地完成任務。充分準備是取得勝利的前提,準備得越好,勝利的把握就越大,從后面的戰斗實施過程來看,第8旅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是做得比較好的。
第8旅的具體部署是:第22團配屬旅山炮連,在村東南實施主要攻擊(經現地勘察,發現水壕里只有東北方向有水),堅決突上寨墻,爾后向西發展進攻;第26團從村西、西南實施攻擊,與第22團形成東西對攻,突破后向村東發展;第23團(欠2營)為第二梯隊,準備從東南方向支援第22團戰斗,其第2營從村北擔任助攻;第24團(欠2營)為預備隊,其第2營向小邵耳寨攻擊,堵死邵耳寨與小邵耳寨之間的交通暗溝,割斷其聯系。這個部署體現了毛澤東一貫主張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集中4個團打敵1個旅部、2個步兵營、1個山炮營,并在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了5個步兵營、1個山炮連,攻擊不到1個營的敵人,形成了有重點的攻擊部署。在次要方向上也相應集中了兵力,如攻擊西南次要方向敵1個營也集中1個團的兵力,北面助攻也使用了1個整營,構成了四面包圍的部署。
肅清外圍
11月18日16時3 0分,第7、9兩旅,按縱隊賦予的任務,從各自駐地出發,進至預定地區。第8旅并指揮26團從距離邵耳寨70余里的狼寨、慶祖集、大潘莊出發,分兩路向目標疾進。出發前,參謀長史景班宣布了紀律:一是檢查好裝備、鞋帶,不準掉隊;二是武器彈藥攜帶好,不準走火,行軍不準說笑、發出聲響。一路上部隊不抽煙、不說話,把所有可能發出聲響的裝備都捆扎得結結實實;馭手們把騾馬的嚼口勒得緊緊的,嚴防騾馬嘶叫,甚至連馬蹄也包上了棉絮。在當地民兵向導的帶領下,部隊從幾股敵人的結合部通過,避開村莊、大道,走松軟的麥田和耕地,輕裝疾進。由于地方武裝事先設置好了路標,第8旅幾千人馬迅速隱蔽地繞過一個個國民黨軍據點,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邵耳寨守軍的鼻子底下。部隊雖然在途中的陳大召、馬莊幾次遭遇土頑開槍襲擾,但不圖小利,不戀戰,并沒有與之糾纏,從而隱蔽了企圖,爭取了時間,保證部隊秘密按時到達指定位置。23時,第22團兩個輕裝連(第3、第7連)到達距邵耳寨3華里的鬼王莊,俘虜第125旅警戒分隊一個排。23時30分,部隊按預定時間分別進至鬼王莊、河里高、陳寨、車寨地區,對邵耳寨形成了秘密包圍。
此時,邵耳寨守軍正在夢中,對從四周逼近的威脅毫無察覺。第8旅抓住戰機,決定迅速向邵耳寨逼進,實施突然攻擊。19日1時30分,秘密接近了寨子前沿,5時許,第22團3連、7連派出7個小組將前沿三道鹿砦破壞,接著迅速突入敵陣,以手榴彈、抵近射擊實施攻擊。寨墻外守軍突然遭到打擊,一下子沒回過神來。第3連、7連很快占領了東南第一道塹壕。這時寨墻上輕、重機槍向突擊分隊猛烈射擊,突擊分隊見狀迅速占領沖擊出發位置,無一傷亡。各團利用爆破效果加緊進攻,第22團以5門山炮壓制寨墻上的火力,以全部輕重機槍封鎖暗堡。在火力支援下,第3、7連向第二道塹壕發起沖擊,第1、3營也從開辟的通路加入戰斗。與此同時,位于西、西南方向的第26團、北面的第23團2營也炸開鹿砦,將外圍守軍大部消滅,逼近外壕。當各攻擊分隊正準備繼續發展進攻時,天色已經破曉,第22團團長涂學忠、政委田維新向陳錫聯建議,天將大亮,我軍如強攻,恐對部隊不利,不如暫停進攻,利用白天時間做好準備,到黃昏再發起進攻。陳錫聯問他們:“到黃昏攻擊,你們有把握嗎?”兩人齊聲回答:“我們敢打保票!”陳錫聯又和第8旅旅長馬忠全以及其他團的指揮員導交換了意見,于是決定停止攻擊,部隊就地構筑工事,嚴密監視寨內動向,并派出小分隊進行襲擾。19日白天,第8旅根據縱隊指示召開火線會議,總結經驗教訓,分析敵情,重新組織突擊力量,作好夜間攻擊準備。第8旅暫停進攻,國民黨守軍也沒有利用白天視度良好的機會,發揮自己的裝備優勢進行火力打擊,山炮只是毫無目標地亂打了幾炮,沒有給第8旅造成損失。
克寨殲敵
19日16時30分,旅山炮連和第22團全部輕重機槍對寨子東南之敵進行5分鐘火力急襲,工兵利用火力射擊效果連續爆破寨墻。國民黨軍陣地前沿明暗火力點大部分被摧毀,8旅部隊隨即發起多路向心攻擊。第22團2、9連架跳板越過外壕,搭梯攀墻,與國民黨軍在墻上近戰拼殺,殲敵10余人。但是后續部隊受到夾墻上火力攔阻,第一次攀墻未能得手。接下來又組織兩次突擊,均因為遭到夾墻火力殺傷和墻上守軍反撲而未能成功。馬忠全于是命令第22團派出爆破小組炸開夾墻,摧毀火力點,以主力形成多個箭頭向寨墻突擊。第22團以第2、3、7、9連4個箭頭同時突擊,第3連新戰士李勝祥第一個躍上寨墻,與敵白刃格斗。與此同時,第1、3營部分兵力也突上了寨墻。經30分鐘激烈爭奪,第22團占領了東南寨墻。守軍又組織起約1個連兵力在村內炮火支援下實施反沖擊,結果被突擊分隊擊潰。馬忠全又令第22團以一部兵力鞏固寨墻陣地,主力向村內發展進攻,同時令23團1營從東南突破口加入戰斗,支援第22團巷戰。第26團發起攻擊時,以4個連突擊登城,遭到守軍反擊,被迫撤到鹿砦之外。攻擊雖然未能奏效,但也吸引了守軍的兵力火力,為其他方向的戰斗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壓力。后來經過與守軍的反復爭奪,1個連首先從西南突上寨墻。隨后另外3個連也登墻成功,占領了突破口陣地。第23團2營在激烈的戰斗中向寨墻突擊。英雄排長楊北芳不顧身上著火,第一個突上寨墻。戰士們在排長的帶領下,英勇頑強,將反撲的敵人大部分消滅,營主力乘勢突入村內,向縱深進攻。
國民黨守軍把兵力火力部署的重點放在前沿,盡管其前沿輕重機槍火力組織得好,但卻沒有縱深配備,除了旅部門口有崗樓之外,沒有構筑工事,不具備打巷戰的能力。22時許,第8旅各團從不同方向突入村內,頓時使守軍陷入驚慌混亂之中,攻擊部隊趁勢以絕對優勢兵力大膽分割殲滅敵人。第23團1營沿大街向西突擊,迅速將村南、村北之敵割開。第22團1營直插敵指揮所大院,遭到約一個連兵力的阻擊,進攻受阻。此時,第19團4個連主動從村東南加入戰斗,與第22團并肩戰斗,向西猛攻,迅速將反撲之敵壓縮在兩個院子里。守軍依托院墻固守頑抗,第22團集中兵力,采取火力爆破突擊相結合的戰法首先攻克一座院子。另一座院子的守軍見友鄰已經被消滅,陷入絕望之中。第22團抓緊時機開展政治攻勢,戰士們向院內喊話:“你們投降吧!我們不殺俘虜! ”院里的人答話:“你們真的不殺?”一個戰士喊:“那還有假?我就是邯鄲戰役被解放了的,要殺,現在我還能活著嗎?這邊不打人,不罵人,寬待俘虜!”這時從院子里走出1個軍官,戰戰兢兢地說道:“好!好!只要你們真不殺我,我就叫他們出來投降。”結果從這個院子里出來了200多人,全部當了俘虜。接著我軍包圍了第125旅指揮所,第22團以部分兵力從正面攻擊,第19團2個連迂回側后,迅速將其指揮所摧毀。至此寨內守軍完全失去指揮,在各自為戰中陸續被殲滅。第23團2營突入村內后,迅速將村東北角敵人包圍,短兵相接逐屋爭奪,將其全部消滅。23團1營迅猛插至街心,經30分鐘激戰攻殲了炮兵陣地之敵。第26團消滅村西守軍后,主力分三路沿街心北側與第23團2營會合,將村北之敵消滅。至24時,戰斗宣告結束。
結語
邵耳寨戰斗,第8旅全殲守敵2400余人,繳獲山炮5門、汽車5輛及大量軍用物資,在滑縣戰役中第一個勝利地結束了戰斗。第22團政治處主任方志銳在戰斗中犧牲。
這次戰斗的主要特點和成功之處,在于采取了首先突擊敵指揮中樞以瓦解其整個防御體系的“猛虎掏心”戰術。要插入敵人防御縱深,打敵指揮機關,必須通過70里的敵防御區,這給部隊接敵、展開、攻擊造成了不小的困難。第8旅利用夜暗,遠距離奔襲,出其不意的攻擊,使預有防御準備之敵,變成了喪失戒備之敵;使不好打之敵,變成了好打之敵;使不利于己、有利于敵的條件得到了轉化,從而取得了“猛虎掏心、出奇制勝”的效果。
關于“猛虎掏心”的戰法,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于1946年11月21日對前線記者進行了講解:“我們打法也怪。我們不理會那些伸出來的手,我們從他們的手邊擦過,穿過他們的小據點,一下子抱住他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朱樓、邵耳寨、上官村一下子解決掉,消滅了他們的旅部和總隊部,俘虜了旅長楊顯明、副旅長李克源和總隊長何冠三。”劉伯承說的這個“怪”字,就是1946年11月23日劉鄧關于滑縣戰役簡況向中央軍委的報告中所說的:“當時我們是撇開敵人前衛警戒和第一線據點不管,從三敵人接合部進入其縱深配備,分解割裂,先擊其首腦部”,以“出敵不意開始鉗擊的強攻”,打碎敵人指揮機關,迫使失去指揮的敵人迅速瓦解、潰散或投降,達到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大限量地殲滅敵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