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蘭提塞克?佩里納(Franti?ek Pe?ina),一個捷克人的名字。這個名字或許在世界戰爭史上并不能引起太多注意,但是在捷克的軍事史尤其是航空史上,絕對響當當。這個名字是一種象征,代表著捷克在二戰的屈辱歲月里對侵略者的不屈抗爭。
雖然(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爆發前就已遭受納粹德國的侵占,但是解散后的該國空軍卻把超過1000名訓練有素的飛行員送去了法國和英國繼續參戰,其中就有佩里納。正是在法國上空,佩里納使自己留名戰史:成為捷克歷史上的第一位王牌飛行員。
“開眼界”的苦孩子
喜愛觀看戰爭電影的讀者或許還記得在2001年上映的一部捷克影片《深藍世界》(又名《烈日長空》)。影片中,一位名叫弗朗塔的捷克飛行員的生平被生動地展示出來:他的青蔥歲月、二戰中加入法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的時光、和戰友們的深厚友誼、戰火紛飛時代的愛情……很大程度上,弗朗塔的原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佩里納。而佩里納本人在戰爭期間的經歷,其實比電影的內容更加傳奇。
佩里納1911年4月8日出生在摩拉維亞南部的一個窮苦農家,家庭的困頓使他整天無休無止地與農活打交道。直到14歲,佩里納才生平去了第一個“大地方”—— 位于捷克斯洛伐克中部的城市布爾諾,其實這個地方離他的家不過30公里,但對他來說已經是非常遙遠的距離了。在布爾諾,佩里納“開了眼界”,那里的城市生活也令他產生了無限向往。
很快,他背起行囊走出家鄉,前往布爾諾闖世界。他在那里讀了幾年書,又當了幾年手工作坊的學徒幫工。18歲那年,就在佩里納可以在工廠里謀得一個難得的工作崗位時,布爾諾的一場演出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是一場熱鬧的飛行表演,涂得五顏六色的雙翼飛機在空中上下翻飛,贏得人們的陣陣喝采。頭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的佩里納非常激動,他非常欽佩那些飛行員,產生了要當飛行員的念頭。或許是命中注定,不久后佩里納在當地的報紙上看到捷克空軍的征兵廣告,于是他下定決心要圓自己的飛行夢!
“最具才華”的菜鳥
1929年10月1日,順利通過體檢的佩里納到普洛斯特耶夫機場報到,開始參加空軍初級訓練班的培訓課程。在那里,佩里納見識了多種飛機:有速度慢、座艙狹小的勒托夫S-10型教練機,學員們把它叫作“沙丁魚”;也有性能比較好的S-14型和S-18型,后者因靈巧而得名“蚊子”。
在所有學員中,佩里納無疑是學得最快的,在教官帶著他僅僅飛行了6次之后,便放手讓他單飛了!此后的訓練課進展順利,佩里納也越來越喜歡飛行,不過在他第10次單飛時,一次意外卻險些讓他和飛行說再見。當時,在他降低高度準備進場時,空中突然刮起猛烈的橫風,這讓他的“蚊子”機翼觸地后在跑道上翻滾起來,所幸佩里納除膝部受輕傷外別無大礙。
經過不到兩年的訓練,佩里納于1931年7月拿到了飛行執照,等待空軍對他的正式任用。1932年初他收到了一紙調令:加入蘇臺德地區的謝伯戰斗機學校!當時只有被認為是“最具才華”的初級飛行員才會被送去戰斗機學校。
在那里,佩里納接觸到了同為國產的“阿維亞”BH-9、BH-10、BH-1單翼機和法國制造的“波泰茲”飛機。這些飛機的訓練課程完全不同于在普洛斯特耶夫的課程,尤其是“阿維亞”單翼機的速度很快,但也很危險,很容易因飛行員的不當操控而陷入失速螺旋,許多學員為此先后負傷,而佩里納卻從來沒有出過差錯。當為期4個月的特訓圓滿結束時,佩里納已經掌握了多樣化的空戰戰術和空對地攻擊戰術。
作為捷克斯洛伐克空軍戰斗機部隊的一名精英分子,佩里納被正式編入駐扎在奧洛莫奇的第34戰斗機中隊,他準備隨時為自己的祖國沖鋒陷陣。
“和平年代”的競賽者
盡管那幾年的歐洲局勢波詭云譎,潛在的戰爭危險卻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作為戰斗機飛行員的佩里納,也就暫時沒有獲得施展才能的時機。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沒有機會和潛在敵國的空軍人員一較高下,而這個機會,在和平時期的1937年到來了。
這一年,在瑞士蘇黎世舉行了一場規模甚大的國際飛行競賽,許多航空大國紛紛派團參加,其中就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的潛在威脅德國,而捷克斯洛伐克自己也組隊出席,佩里納自然是其中的一員。
駕駛著國產“阿維亞”B-534雙翼機的佩里納,先后參加了飛行技巧、爬升、俯沖、長距離飛行等三個項目的比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每次都和德國飛行員發生了激烈對抗。在前兩個項目上,盡管捷克斯洛伐克的B-534具有優異的特性,但是德國人不僅帶來了性能同樣不錯的He-51雙翼機,還帶來了最新式的Bf-109單翼機,結果是佩里納在兩項比賽中都屈居第三,均落在德國人之后。在長距離飛行比賽中,他的座機又遭遇了機械故障,但他克服困難堅持到終點而獲得了第四名。
在比賽當晚的宴會上,佩里納和德國代表團人員混處一桌,其中包括兩位顯赫人物:一戰中的王牌、后來的德國空軍裝備生產總監恩斯特?烏德特,后來的德國空軍元帥埃爾哈特?米爾希。席間,這些有著共同愛好的異鄉人相談甚歡,而此前當烏德特得知有一名捷克斯洛伐克飛行員參加長距離飛行比賽沒有歸隊后,還自告奮勇駕機飛越阿爾卑斯山去尋找他。在那個晚上,佩里納對這些德國人的印象很好,“這些人都是紳士,不是納粹。”
從瑞士歸來后,佩里納在捷克斯洛伐克國內舉行的飛行競賽中連續贏得空對空和空對地項目的勝利。此后他轉調入第36戰斗機中隊,在那里又度過了一段愜意的時光。有意思的是,另一位捷克斯洛伐克航空名人、不列顛之戰中的英軍陣營頭號王牌約瑟夫?弗蘭提賽克,當時就和佩里納在同一個飛行團里。
但是對捷克斯洛伐克人來說,和平的幻象很快就破滅了。德國人戟指蘇臺德地區,并在1938年臭名昭著的慕尼黑會議之后將那里納入第三帝國的版圖,而與此同時,鄰國匈牙利也提出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要求。為了應對危局,捷空軍緊急編組了新的中隊,佩里納隨即加入新成立的第52戰斗機中隊,從1939年3月起進駐斯洛伐克地區的維格拉斯機場,隨時防范匈牙利空軍的來襲。
然而,如同在蘇臺德危機時一樣,捷戰士的槍支上了膛卻不能擊發。佩里納的中隊長反復提醒他:“我們的任務是不準打出第一槍。”他沿著祖國邊境線飛行,可以看到越境的匈牙利飛機,但因為它們沒有開火,自己也就不能驅趕它們!最終,捷克斯洛伐克又在這場邊境沖突中喪權失地。
更糟糕的是,當佩里納從邊境地區返回奧洛莫奇不久,德軍就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祖國淪亡了,空軍亦隨之解散。滿腔悲憤的佩里納做出了和其他許多飛行員一樣的選擇:取道前往波蘭,從那里謀求曲線救國之道。而在毅然逃亡之時,他也決然離開了愛人的懷抱:其時他和安娜?克利梅索娃成婚僅僅數月而已。
“法國人”雷諾普
在波蘭,佩里納并沒有選擇加入波蘭空軍,照他自己的話是他“不喜歡波蘭人”,因為這個國家和捷克斯洛伐克存有邊境利益之爭。佩里納最初的想法是從那里去北非,加入著名的法國外籍兵團,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對德國作戰。
時局的變化令他不必舍近求遠了。當年9月德軍入侵波蘭后,英國和法國相繼對德國宣戰,這使佩里納萌生了一個更加直接的念頭:到法國去加入法國空軍。在法蘭西,他再一次得償所愿,在被獲準加入法國空軍后,他趕往夏特雷斯基地報到,并在那里分到了1架美制的“寇蒂斯”H-75A戰斗機。
同年12月1日,他又轉赴靠近雷姆的索佩基地,正式成為第5戰斗機聯隊第1大隊第1中隊的一員。在這個中隊里,佩里納擁有一份難得的親近感,因為同隊的許多法國飛行員都曾參加過1937年瑞士蘇黎世國際飛行競賽。
中隊長讓?阿卡特上尉熱烈歡迎佩里納的加入,并且給他起了一個法國化名叫弗朗索瓦?雷諾普,因為當時佩里納的祖國已被納入第三帝國的版圖,一旦有捷克斯洛伐克人成為德軍的俘虜,便很有可能被以“叛國罪”處決!不過有趣的是,雷諾普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佩里納”的拼寫順序倒過來而成的。
帶著強烈的報國之心,佩里納在法國展開了飛機適應性訓練。再一次,他很快就脫穎而出。在勒羅歇基地,他迅速表現出了對“寇蒂斯”飛機的極大適應性,而他的一些同胞還在法制MS - 406型和“德瓦丁”D-520型戰斗機上摸索不已。在一次航空標靶實彈試射中,佩里納更是取得了發射100發命中64發的好成績,令訓練基地的人無不大感驚奇—— 還從沒有人在這里取得過這樣的成績呢!
“第一位”王牌
雖然打靶成績出眾,但是佩里納卻沒有機會向真正的敵人發射子彈,因為雖然法國已經和德國處于戰爭狀態,但是整個1940年春天的西歐卻呈現出“西線無戰事”的奇怪狀態,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奇怪戰爭”或“靜坐戰爭”。
到了這年的5月10日,正當佩里納和戰友們在基地旁的小城里吃完早飯,踱向機場以準備這天早上的例行巡航時,遠處的空中突然傳來了低沉的轟鳴聲。僅憑直覺,佩里納就判斷那一定是德國飛機!
大家立刻向自己的座機飛奔而去,中隊長阿卡特已經等在那里,他對小伙子們簡單說了一句:“它來了!”是的,戰爭來了,瑞士的飛行比賽季軍、法國的打靶冠軍,終于要有用武之地了!佩里納立即駕著他的H-75A升空,他遠遠地看見了雙發的德國驅逐機Bf-110,但因距離過遠而沒能趕上。不過只過了一會,另一個合適的目標就出現在他的視線中:幾架Do-17轟炸機。
這位一心要為淪亡的故國復仇的飛行員終于找到了渲瀉憤怒的出口。他壓低機頭沖向其中1架Do-17,瞬間就把那架飛機打得起火,學以致用的佩里納,在投入戰爭的第一時間就取得了擊落戰果!同時,他的中隊戰友還擊落了另外一架。
到了這天下午16點,佩里納再次和中隊長阿卡特搭檔雙機出擊。這次目標自西南方向而來,又是一群Do-17,飛行高度1800米。和上午一樣,這次德國轟炸機仍然氣焰器張,壓根就沒有配備護航飛機。佩里納和阿卡特立即向這群自信爆棚的敵人貼上前去,他們分兩個方向夾攻,結果聯手打下3架“道尼爾”轟炸機。
法國空軍采取一種特殊的戰果計算法,它將每架擊落戰果分別計算到參與此戰的每位飛行員頭上,如此一來,佩里納在參戰的第一天就取得4個擊落戰果。只差一個,他就可以躋身“王牌飛行員”的行列了。
這光輝的一刻在第二天就到來了。在雷姆上空,還是佩里納和阿卡特這個二人組,和一群He-111轟炸機較上了勁。這批敵人比較難纏,但是佩里納還是把其中架打下了地,這使他的戰果達到了5個,從而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歷史上的第一位空戰王牌。當然,他的這個最新戰果也是和中隊長分享的。
“可怕”的飛行員
佩里納在德軍發起西線攻勢的最初時刻就令自己揚名立萬,而此后他在法國上空更是愈戰愈勇。5月12日,他又打下2架敵機,這次的犧牲品換成了著名的“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德軍在這一天進占色當,而佩里納的中隊就受命攔截一群攻擊色當機場的“斯圖卡”。他在戰后回憶道:“在我面前恰好就有一架,這使得我根本就用不著瞄準,我在4分鐘里打下了4架。”4架?佩里納可沒有吹牛。不過,其中只有2架墜毀到法軍戰線一邊而得到確認,掉到德國人那邊的另外2架就未能獲得官方確認。
雖然戰果打了“對折”,不過法國報紙仍然熱烈地贊揚了這次勝利,并且開始系統宣傳這位“雷諾普”的英雄事跡。到了14日,佩里納更被破格晉升為少尉,這樣,在僅僅5天之內,他就從一名普通的軍士變成了尉官。這次晉升使他創下捷克斯洛伐克空軍史上的另一項紀錄:第一位在戰時晉升為軍官的捷飛行員。
同在這一天,佩里納的中隊移駐馬恩河區域的圣迪齊爾,接下來他在18、19、26日連續出擊而分享了3架He-111擊落戰果。到目前為止,這個中隊一直順風順水,不過到了6月1日,它的中隊長就被迫退出了戰斗。
這天上午,佩里納和中隊長阿卡特一同巡航,他們按照無線電的指示搜索敵人,但一無所獲。當他們在第戎補充燃料、再次起飛后不久,便和一群“亨克爾”轟炸機不期而遇。兩人疾撲而上,但是這次德機采取了彼此保護的緊密隊形,阿卡特上尉在第一次沖擊時就在眉間中了一彈。盡管身負重傷,這位已經取得12個戰果的飛行員仍然奮力拉開座艙蓋跳傘。
目睹這位“最尊敬和最佩服的人”的遭遇,佩里納又急又怒,他獨自全力投入了進攻。這回,他先是擊落1架He-111,繼而又擊傷2架。在將中隊長跳傘的位置通報給基地后,他整晚焦急地等待著醫院的消息。最終,他放心了—— 阿卡特的生命體征穩定。
這樣,在不到三周的時間里,佩里納已經贏得了11次空戰勝利。這些戰果全部是在H-75A上取得的,這其實已是一種過時的機型,但是佩里納用“可怕”來形容它。在他看來,這種美國飛機當然不如“梅塞施密特”戰斗機飛得快,但在靈活性上卻不輸給任何一種敵機。他這樣描述道:“如果有人咬住你的機尾,你用一個360度翻轉就能反過來咬住它的尾巴!”
與此同時,法國報紙也喜歡用“可怕”來形容佩里納。通過連續的新聞宣傳,這位捷飛行員此時已是法國公眾眼中極具知名度的一位空戰英雄,為憂心于戰場不利形勢的法國人送去了一絲安慰。同時,佩里納所在的大隊以只損失4名飛行員的代價,取得了擊落117架敵機的戰果,堪稱法國空戰中成績最佳的法國戰斗機大隊。
“葉落歸根”的英雄
佩里納在6月2日清晨與死神擦肩而過。在一次任務歸來后,極度疲憊的他坐在機場邊緣休息,不一會就睡著了。他不知道,在他身旁正放著一枚沒有爆炸的德國炸彈!就在戰友們趕上來把他拉走之后沒多久,那枚炸彈就猛然爆炸了。
第二天中午時分,地面指揮臺傳來警報:有一個大機群正在飛往巴黎!佩里納和戰友們立即駕機升空。這一次,他們看見了90余架各式轟炸機,而在轟炸機上方,還有約60架Bf-109戰斗機和Bf-110驅逐機。德國人這回是有備而來的。
法國飛機紛紛沖向德國轟炸機,但佩里納爬升至1000米,才開始向護航的戰斗機發起挑戰。他沖散了德軍護航機的隊形,并成功使得其中1架Bf-110中彈起火,但他的座機旋即也和幾架Bf-109咬上了。
Bf-109,這正是佩里納在瑞士遇到過的對手,但那一次是和平競賽,這一次可就是生死相搏了。在疾速飛行中,佩里納擊中1架敵機,但自己的H-75A也中彈無數,飛機的無線電裝置被打廢了,他自己的手臂和右腿均已中彈,但他卻渾然不覺,腦子里只想著“戰斗,戰斗”!最終,在被打中15發機炮炮彈和80發機槍子彈后,他的飛機支持不下去了,重傷的佩里納選擇了跳傘。
佩里納被送進了巴黎附近的野戰醫院,醫生從他腿上取出了18枚彈片。住院期間,法蘭西已經岌岌可危,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佩里納離開醫院后取道前往法國南部,從那里駕駛另外1架H-75A飛往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他要加入那里的自由法國空軍,繼續和德國人作戰。
不過,北非的局面并非如他所料,于是他和一批同胞一道,前去卡薩布蘭卡搭上了開往英國的輪船—— 那里的人仍在抵抗著德國侵略者。經過長達27天的海上航行,佩里納踏上了不列顛的土地,并很快加入了皇家空軍第315(捷克)中隊,接手1架“颶風”式戰斗機。
但是英國之行遠不如法國之行順利,命運開始捉弄這位王牌飛行員,他在英國先是重病住院,繼而在不斷轉換駐地中消耗著時間,以致未能在不列顛空戰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不過,在得知本方陣營在此戰中的頭號王牌正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弗蘭提塞克時,佩里納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可惜在1941年10月,弗蘭提塞克就在一次迫降失敗中身亡了。
佩里納沉寂許久的戰功簿直到1942年6月3日才重新開張,他重回法國瑟堡上空為英國轟炸機護航,就在那時擊落了2架Fw-190戰斗機,其中1架被確認。這是佩里納第13個戰果,也是他的最后一個。
由于出色的表現和素來受人歡迎的形象,佩里納在此戰后便被調入皇家空軍戰斗機司令部供職,從而遺憾地和空戰一線說再見。在此期間,他還得知了一個好消息,他在法國時那位可親的中隊長阿卡特現在已經成了皇家空軍第345(法國)中隊的中隊長,而且眉間還一直帶著那塊子彈碎片!
二戰結束后,佩里納回到祖國,但卻因為自己的“西方經歷”而未受重用。此后,他漂洋過海,輾轉于英國、美國、加拿大之間。1993年,佩里納重新回到捷克,這次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并被軍方授予將軍之銜。
當被公眾問及他在二戰中的事跡時,他只是樸素地回應道:“我希望葉落歸根,能夠葬在這片我為之戰斗的土地上。”2006年5月6日,佩里納將軍以95歲的高齡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辭世,終于和這片他熱愛的土地融為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