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久前的那個流火七月,倫敦奧運會完成了盛大演出;而在兩年前,世界杯足球賽首次移師非洲大陸南端的國家南非,在賽事成功舉行的同時亦展示了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
在世界戰爭史上,有一場戰爭將這兩個國家的歷史聯系起來,這就是發生在1879年的祖魯戰爭。對于英國而言,祖魯戰爭是其海上殖民史上的重要事件;對于南非祖魯王國而言,這是其國家獨立的句點。本文將呈現發生在那年3月的赫洛貝恩之戰。
沖突驟起
在祖魯戰爭爆發前,垂涎南非大陸久矣的英國人已在開普敦和德蘭士瓦等地區建立了殖民據點,但是其擴張的野心并未滿足,因此沖突不可避免。當1878年下半年陸續在原住民和拓荒者之間發生一系列偶然沖突之后,英國迅速以這些事件為借口,于12月11日向祖魯國王塞奇瓦約提交了一份所謂的最后通牒。
通牒中的內容,對祖魯極為不利,包括解散祖魯軍隊、廢止祖魯軍事體系、祖魯不得執行任何驅逐令、由英國人在祖魯長期駐扎以便監督條款的落實等等。而且,所有條款都必須在1879年1月10日前達成。很明顯,這份通牒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挑起英國與祖魯的沖突。
感覺受到羞辱的祖魯塞奇瓦約國王斷然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在得知通牒被拒后,大英帝國便立即展開了侵略行動。帶著一種“和平建議”被對方無端拒絕的強盜邏輯,一支由切姆斯福德男爵和泰思哲中將率領的英國軍隊侵入祖魯王國的大地,時間為當年1月11日,恰在通牒規定的最后一天結束之后!
長矛打敗了來福槍
侵入祖魯的英國軍隊,由5000名歐洲人(大部分是英國人,還有少量法國人和荷蘭人等)和8200名非洲土著組成。應該說,這支軍隊的數量不算太多,顯然不可能占領幅原廣闊的祖魯全境。因此泰思哲中將制訂了直取要害的作戰方略,指導思想是盡快實現縱深突破、占領祖魯首都烏倫迪,繼而生擒其國王而迫使其結束戰爭。
為達此目的,泰思哲將軍隊分為五路,除兩路為預備隊之外,其余三路人馬采取多頭并進的戰法,分別向圖蓋拉河下游的羅克渡口和烏德勒支等處進發,力求盡快會師烏倫迪。英國人滿懷自信地展開了進軍,這些身穿醒目的紅色制服的士兵們以世界上最好的戰士自居,而他們使用的后膛來福槍、加特林機關槍和野戰炮也確實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
而他們的對手、塞奇瓦約的軍隊,雖然以超過4萬人的數量占有人員優勢,但是裝備和訓練就不可同日而語了。那時,祖魯軍隊已經從西方國家少量引進了滑膛槍和來福槍,但他們的主要武器仍然是木柄長矛和牛皮盾牌,以及短柄長矛和砍刀。面對來敵,塞奇瓦約明智地將部隊一分為二,他一面分兵迎向三個不同方向,一面將約2萬人的精壯兵力集中成一個拳頭,準備隨時向任意一路英軍揮出去。
一群蠻荒之地的原始勇士要對抗由全球最強大的近代工業體系所打造的戰爭機器,勝算甚微。然而,令人吃驚的是,祖魯戰爭一開端,使用落后武器的祖魯戰士就讓不列顛的紅衣大軍吃了一個大虧!
從1月22日到23日,在戰事初起之后的伊散德爾瓦納戰役中,2萬名祖魯戰士展示了他們簡單而實用的“牛頭戰術”,簡言之便是以兩翼張開為“牛角”包抄英軍,以中路為“牛頭”強行推進。結果是850余名英國士兵和400余名隨戰的土著士兵被殲滅,祖魯大軍旗開得勝!
三路進攻變一路
當戰爭進入3月時,英國人處于更加不利的境地。這時,英軍三路并進、會師敵巢的戰略幾乎已經成空,因為其中最主要的一路已在伊散德爾瓦納被打敗了,另一路又被圍困在艾斯豪,此時只剩下由埃弗林?伍德上校指揮的唯一一路仍保持進攻狀態了。
伍德被認為是一個精力旺盛且在殖民地事務中具有突出才干的人,此前他就對長驅直入躍躍欲試,不過友軍的失利制約了他的行動,使他長時間駐扎在坎布拉。3月20日,他終于接到了泰思哲的命令,讓他主動出擊以吸引祖魯軍主力,爭取緩解艾斯豪守軍承受的壓力。
這個命令正中伍德下懷,和騎兵指揮官亨利?布勒中校蹉商后,確定了作戰目標:摧毀距離坎布拉駐營地東南約32公里的祖魯人高山據點,然后居高臨下,打擊可能趕來的祖魯大軍。
這個高山據點名為赫洛貝恩,由海拔不同的兩座高地組成,兩個高地之間的鞍狀地帶,是一條延續約60米的急劇升高的陡峭小徑。這條有碎石散落其間的山道,后來人稱“魔鬼山口”。
伍德判斷在赫洛貝恩的祖魯戰士約為1500人,覺得不足道哉。其實他的軍隊人數也不多,將英國人和隨行的土著武士加在一起,僅為675人,但他確信握有武器和兵員素質的雙重優勢。伍德的具體作戰計劃是:由布勒率領以騎兵為主的400余人攻取較高的西高地,由拉塞爾率領以步兵為主的200余人占據較低的東高地。
這份計劃的唯一疑點在于讓騎兵去攀爬陡峭的山嶺是否合適,不過同樣“精力旺盛”的布勒中校覺得這完全不成問題,他的騎兵們完全可以下馬牽著馬匹爬山嘛!
騎兵爬山
3月27日凌晨,伍德的部屬從坎布拉宿營地拔寨起兵,直指赫洛貝恩。
這支軍隊既然是那時唯一能夠進攻的英國軍隊,自然也就擔負著捍衛大英帝國榮譽的重任。走在前端的,便是布勒和他的騎兵部隊。這支馬上隊伍號稱伍德所部中的精銳,人員編成中既有較正規的邊境輕騎兵隊和偵察騎兵分隊,也有以開普殖民地的志愿者組成的德蘭士瓦游騎兵隊。拉塞爾的隊伍跟隨其后,這些步兵主要是征自德蘭士瓦地區的新兵,還有部分替英國賣命的斯威士土著武士。
在隊伍出發兩小時后,伍德上校才從他的指揮所里動身。跟在他身邊的,是他最信任的幾名參謀近隨、1名翻譯、一小隊反對塞奇瓦約的祖魯戰士、8名來自第90佩思志愿輕步兵團的英國兵。
崎嶇的地勢影響著英軍的開進,他們走一陣,停一陣,直到當天傍晚才抵達西高地的山腳并開始宿營。拉塞爾的部隊走地更慢、到地更晚,這位步兵指揮官打算等天亮后再往東高地走。
急于建功的布勒不打算等那么久,大約在28日凌晨3點,他就催動他的騎兵部隊開始攀登西高地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雷暴打亂了他的計劃,滾雷不僅讓本就攀登艱難的騎兵部隊產生了大量掉隊者,而且憑險據守的祖魯戰士還得以憑借閃電的光亮向英軍展開第一輪射擊,很快就打死了幾個入侵者。
布勒的人處于又濕又冷又危險的窘境中,而祖魯戰士則已憑據山石和洞穴的地形之便,構筑了簡易的防御體系。不過這倒激起了布勒的斗志,他大聲命令騎兵們沖鋒陷陣,并用手中的武器不斷開火。
英軍在火力上享有優勢,而把守山頂的祖魯人也并不打算一上來就戀戰,于是到了早上6點,布勒帶著部分騎兵達到了西高地之巔。而這最多只能算是一種象征性的成功,因為祖魯部隊完好無損地藏身在高地上的石陣之中,而許多掉隊的英國騎兵則根本沒能跟上來。
伍德大吃一驚
當28日的清晨到來時,拉塞爾的部隊占據了無人防守的東高地,而伍德上校也來到了兩個高地的交會點。在那里,這位總指揮遇上了掉隊的邊境騎兵隊,以及帶領著他們的惠特利中校,后者已經完全失掉了布勒的行蹤,居然告訴伍德:“我們可能已經失去他了?!?/p>
伍德對此極為不滿,當即下令惠特利立即帶隊攀登西高地。就在那時,躲在石頭后面的祖魯戰士用手里的來福槍開火了。赫洛貝恩山地到處是陡峭的崖壁和分布在巖層上的大小石洞,而祖魯人在山坡高地上的隱蔽能力本來就很高強。但是伍德全然無視這些,甚至對隨從嘲笑起敵人的射術來,可是很快,跟在他身邊的參謀洛伊德就被子彈打中受了致命傷。
又羞又氣的伍德吼叫著讓惠特利的騎兵沖上去消滅敵人??墒?,除了幾個人有勇氣嘗試了一下之外,其余人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他們聳聳肩,說下這種命令的人是“瘋了吧”!在這份尷尬中,伍德的另一名參謀坎貝爾帶著第90團的幾名士兵沖進了一個山洞,肅清了那里的祖魯槍手。在這場短促的交火中,坎貝爾的頭部中了一槍,當即停止了呼吸。
在確認自己兩名“杰出”的副官均告陣亡之外,伍德陷入了震驚加恐懼的混合情感中。接著,他竟然拋下一切指揮重任,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了為這兩名部下舉行一場體面的葬禮上。他還跳下掘出的土坑,仔細丈量長度和寬度,而全然不顧一場戰斗正在自己頭頂進行著!
完成了這一出“莊嚴”的儀式后,他才想到重新向山嶺拾級而上。然而他走了沒多遠,向高地下的平原瞥了一眼,這一眼足以使他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在平原上,在不足5公里遠的地方,正有黑壓壓的一大群人如潮水般涌來,那是祖魯戰士!
此時是上午10點30分,伍德所見的正是約2.2萬人的祖魯軍主力。曾經在伊散德爾瓦納出現過的“牛頭陣”又出現了:兩個“牛角”指向兩處高地,“牛頭”直向山地中間沖來。這令覺得知己知彼的伍德大感驚愕,按照他此前的預計,這支隊伍最快在明天才能趕到。
事實上,之前的情況確實如伍德所料,迭經苦戰的祖魯軍隊需要舔拭自己的傷口,“清洗帶血的長矛”。但是當細作將英軍的動向報告給塞奇瓦約后,他立即決心把全部力量都投向這個方向。因此,這支2萬多人的部隊于2 4日便結束休整,直奔赫洛貝恩而來。雖然距離頗為遙遠,但是祖魯戰士再次發揮了他們快速行進的能力——每人每天可以強行軍80公里,這是英軍步兵行軍能力的兩倍有余,最終得以及時趕到戰場。
惠特利所部覆沒
從震驚中回過神來的伍德早沒了出發前那種必勝的信心,他清楚現在能做的就是在祖魯大軍完全靠近前,讓拉塞爾和布勒的兩路人馬盡快撤退,退回坎布拉的大本營。
伍德向兩位指揮官派出了信使,命令布勒從西高地退向“魔鬼山口”,由拉塞爾到那里接應,然后合力退回坎布拉。這道倉促之間發出的命令很快就“走了形”,布勒固然明白唯一的生路就是通過“魔鬼山口”,但是拉塞爾卻誤以為自己應該前往另一處山谷,否則將無法和布勒會合。
與此同時,惠特利和他的邊境輕騎兵正按照伍德的命令,上到了西高地的半山腰。就在這位猶豫的軍官對于荒蕪的山地覺得缺乏信心時,他令人心驚膽戰的一幕:赫洛貝恩的山腳很快將被祖魯大軍這股黑色的憤怒人流所淹沒。
在這進退兩難之際,山上的祖魯戰士突然現身,向惠特利的分隊發起了進攻。下了馬的英國騎兵們拼命想保持隊形,但是祖魯戰士們行動靈敏、身手不凡,迅速用由長矛構成的森然鐵桶陣包圍了英國人。魯祖人能夠把長矛投出60米遠,而在這場山地的近身格斗中,他們更把這種武器的威力發揮到極致。
結果,只有二十幾名騎兵得以沖出包圍,這其中就包括惠特利。不過,他很快就發現跟隨自己出征的兒子不見蹤影了,便又回頭沖進了長矛陣。在那里,他試圖把倒在地上的兒子扶上戰馬,結果和他兒子一樣徒勞地成為了異鄉之鬼。
還剩在包圍圈里的人,也沒有堅持多久。英國人打完了自己的子彈,便不可避免地成為祖魯砍刀下的犧牲品?;萏乩篮螅趫鲎罡呒墑e的軍官巴頓上尉也打光了手槍子彈。他本來或可免于一死,但很倒霉。原來,塞奇瓦約國王曾要求部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生擒英軍的高級軍官,但是一名祖魯戰士無意中打傷了巴頓,接著另一位首領用他手里的長矛結果了這名高級軍官。
“我們殺死英國人”
惠特利所部遭殃的同時,身處西高地之頂的布勒所部,開始向“魔鬼山口”敗退而去,如果他們不能從那里沖下山,就肯定會全部死在山上。
最先下山的是布勒部中的土著人,他們仗著對地形的熟悉而先走一步,結果卻被祖魯戰士不斷襲擊追殺,結果有約100人被殺死。目睹此景的英國騎兵無不驚駭,但他們別無選擇,只得硬著頭皮沖向這條蜿蜒而下、在巖石陣間指向山腳的逃生通道。
在看到祖魯大軍接近之后,山上的戰士們更加勇猛無畏地攻擊退卻之敵。祖魯人在看似難以立足的山坡上現身,他們藏身于石塊之后,不斷用長矛捅刺英國人和他們的戰馬,使得英軍連人帶馬從斜坡滾下的場面此起彼伏。一派令人沮喪的絕望情緒籠罩著山坡,有的英國人將槍口對準了自己。從西高地頂端到“魔鬼山口”,一路上都是紅制服的英軍遺尸。
至此,由布勒在這天凌晨發起的登山奇襲已徹底淪為一次對英國人的屠殺。不過,這位中校此時還是表現出了軍官的風范,他帶著一小部分人充當后衛,希望以自己的殿后戰斗幫助更多部屬逃下山去。
正是依靠著他們的頑抗,部分騎兵才得以逃過“魔鬼山口”,終于得以退到東高地上。在那里,已接近混亂的英軍狼狽不堪地逃往出發地坎布拉。能夠逃離這塊殺戮之地的英國人,可以聽見身后同胞發出的無助呼救聲,但他們根本做不了什么。布勒手下的一名軍官說道:“從赫洛貝恩撤退實在是可怕至極的事,我再也不想來上這樣一次了。”
赫洛貝恩之戰以祖魯人的勝利而結束。投入此戰的英軍付出了15名軍官和110名士兵陣亡、8名士兵負傷的代價。此戰后,伍德的邊境輕騎兵部隊不復存在,而其他幫助英國人的土著部隊也悄然離開。搞錯了接應方向的拉塞爾,被他的同胞憤怒地指責為懦夫,并強烈要求把送他上軍事法庭。至于應負更多責任的伍德上校,卻沒有人對他說三道四,其實在自己的部隊遭到屠殺時,他正和隨從們躲在附近的一處小山丘上無奈地看著!
結語
對于這場戰事,祖魯人以簡潔明了的方式記錄道:“那些處在太陽落下那一側山地的英國人迅速逃跑了,那些處在太陽升起那一側山地的英國人跑向另一條路,結果遇上了懸崖……我們殺死英國人,而英國人殺不死我們?!?/p>
此戰是祖魯戰爭開始后祖魯軍隊第三次挫敗侵略者,可惜也是最后一次。在克服冒進的毛病和擺脫不利地形的影響后,強大得多的英國軍隊終于成為勝利者。事實上,就在赫洛貝恩之戰的第二天,伍德就憑借火力上的壓倒性優勢,在堅固設防的坎布拉大本營擊敗了祖魯大軍的進攻。
雖然祖魯戰爭很快于這年夏天就劃上了句號,但是祖魯戰士的表現贏得了敵人的尊敬,英國詩人吉卜林不得不承認,“(祖魯人)雖說是蠻族異教徒,卻是一級戰斗員?!倍骠斳婈牰啻螕魯∏致哉叩挠涗?,同埃塞俄比亞人反抗意大利殖民者的阿杜瓦之役、蘇丹人反抗英國殖民者的喀土穆之役等等一樣,已經永載非洲人民獨立斗爭的光榮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