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正確的高三復習策略,從而取得顯著的復習效果,是每個地區,每個學校乃至每個高三教師都孜孜探求的問題。為此,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提出了如下高三語文復習教學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強化三個意識
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三種意識:目標意識、學生意識、效率意識。目標意識主要指考點目標要明確。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復習”。要作到在備課時依據考點、在課堂中觀照考點兩個方面。
《考試說明》中“古詩文閱讀”部分D級能力的“鑒賞評價”里有這樣一條表述: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備課過程中,圍繞這一考點,我們選擇了2010年高考全國卷I中的一題為例進行解讀,并梳理答題思路和方法: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5分)
第(1)題首先要審清兩問關系:從寫什么到怎樣寫。讓學生抓住意象詞語及關鍵動詞——蜂、雀、日、風、花、葉,繞、隱、爭、歸、見、飛,寫素蝶在不同環境中的生存狀態,指導學生歸納提煉答案:通過素蝶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環境渲染)、對不同情況的反應(景物襯托)來描寫的。第(2)題也要審清兩問關系:從含意到手法,讓學生抓住第一問題干中的“詠物詩”及詩中關鍵句“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中的“幸”“欲”體悟“托蝶寓己”主旨。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提煉出答案:托物言志。
在復習教學中,還要把單一問題上升為同一問題,即從考點出發將問題類型化,并根據考點要求提煉答題思路和方法。比如由《詠素蝶詩》而歸納詠物詩表現手法的類型: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因物寄事、借物諷事。也可以通過此題整合表達技巧鑒賞步驟:第一步,抓住詩歌內容(寫什么、為什么這樣寫、怎樣寫、效果怎樣)。第二步,注意題干線索、詩歌題目、注釋。第三步,回憶表現手法的類型。第四步,對應本題表現手法,提煉答案。
目前,高三語文復習中或多或少存在著四個主要問題:教學內容盲目化(脫離考點)、教學內容超綱化(超出考點)、教學內容煩瑣化(肢解考點)、教學內容簡單化(矮化考點)。這些問題大大影響了復習的效率和效果。我們建議要緊緊圍繞考點進行復習教學,講、練、評、析、改,不能旁逸斜出,要突出考點的落實。
還是以上面提到的詠物詩為例。我們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提供詠物詩或詞約10首,早讀時反復誦讀。在課堂上講析本題后立即課內練習2到3首。隨后再進行2到3首同類型詩歌的課后鞏固。緊扣考點,將同類型問題拓展深化,反復訓練,直至練熟,以實現“講一類,讀一類,練一類,鞏固掌握一類”的基本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高三復習階段,學生還是應試的主體。所以,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樹立“學生意識”,是每一位老師都要做好的一件重要工作。
首先,針對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教學。可以通過試卷分析、小紙條調查、個別談話等方法去掌握第一手資料。例如文言文翻譯,多次訓練后,我們發現學生在特殊句式的翻譯題上普遍得分較低。為此,我們針對特殊句式的翻譯方法安排訓練,通過評價比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鞏固。
其次,找準學生答題的主要問題教學。不妨通過分析學生答案、學生自檢自省答題的思維過程(或針對某題寫出答題小結)、與學生談話等方式掌握真實情況。比如現代文閱讀題,我們發現,學生主要存在四大問題:讀題審題不準、關鍵信息提取有誤、思維缺乏深刻性、提煉表達不精練。問題明確后,在復習中可對癥下藥逐一解決。
最后,我們還應關注“目標生”。比如上節課訓練了修改病句,為了解某幾個“目標生”訓練情況,可再選幾個句子讓他們做。上課時,抽“目標生”回答問題,并評析修改答案。
我們關注考點,聚焦學生,最終可以實現提高效率。強化“效率意識”對于時間緊、任務重的高三復習來說有著關鍵意義。如何提高高三語文復習的效率呢?一是課堂價值最大化、訓練價值最大化;二是集中目標、突出重點、一課一得;三是練一類、會一類、熟一類、遷移一類;四是講一類、懂一類、掌握一類、遷移一類。
策略二:加強三個研究
首先是研究學生。通過分析試卷、個別談話、自我小結等方法來考察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與能力、思路與方法,使學生對考點知識達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然后是研究《考試說明》。我們發現近三年考綱穩定,沒有大的變化。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著力研究“八考”:???、已考、重考、輕考、輪考、不考、未考、將考,弄清主干知識考點、能力層級及能力點、賦分特點等情況。針對“八考”,明確復習訓練方向、重點、時間精力投入等。如造字法和漢字形體演變不考,前者可能在字形、詞語理解等方面略有幫助,但不應費時費力,后者則不需涉及。
在結合《考試說明》進行復習時,既要注意考點全覆蓋,又要突出重要考點,更要關注考點創新。還要嘗試緊扣考點創新題型,在創新題中,要加強多考點融合、主客觀題融合的題型訓練。另外,也應該注意指導選題、拼題,淘汰不符合高考試卷考點覆蓋特點的試題,提高訓練針對性和有效性。倘若我們靜下心來,研究近三年各地高考卷的試卷結構、分值、試題編排、考點覆蓋、試題與考點及能力點的關系,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高考卷語文試題選材的四個關注:關注時代熱點、關注地域特點及文化特點、關注文化反思、關注日常生活。這就為我們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選好資料,精選試題,淘汰陳舊落后的試題,命制、選擇和拼組時代性、文化性、生活性強的試題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再說研究題型變與不變的規律與特點。比如字音、字形題,江蘇省多年來第一題一直考的是宇音,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形式,可是2011年突然考了字形,雖然變了,但“勝卷在握”“相形見拙”“咳不容緩”三個詞語錯誤點明顯,大多數考生都能準確判斷。
所以,我們在復習時,還要注意考點融合與題型綜合,考點與考題不回避重復、已考??驾啌Q等問題。
策略三:把握三個關系
在操作層面上,我們建議把握好三個關系:知識、試題、方法的簡化、優化與內化關系,專題復習、查漏補缺與學科整體或套題訓練的關系,講、練、改、析、評、補有機整合的關系。
要把握好知識、試題、方法的簡化、優化與內化關系。首先是研究考綱與高考試題,根據其已考、常考、重考等規律特點,根據復習的不斷推進,根據學生已知、熟知、必知、不知情況,將教材、復習資料(特別是第一輪)由厚變薄,盡量將知識簡化。如字音、字形、詞語、病句、文學常識、名句名篇默寫等就不宜多講詳說,宜簡化,重在常見常用、易錯易混,應記少不記多、練生不練熟。集中復習與分散訓練又可以有機結合。幾個板塊可集中復習訓練兩周,然后化整為零,以“隨堂小練”形式,課前三分鐘,限時訓練有關4個考點的選擇題15個,對完答案即可,自習課時可重點講其中幾個較典型或較難的題。其次是備課組集體研究,確定深講多練、精講精練內容,以“精要好懂、高效好用”為原則。隨后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學生自己反思提煉出最適合自己的高效好用的做題方法與習慣。最后,內化要特別強調反復訓練、反復揣摩、熟能生巧,達到“得魚忘筌”的程度。
要把握好專題復習、查漏補缺與學科整體或套題訓練的關系。比如在進入二模復習之后,根據一模考試的情況,我們開設了“論述類文本閱讀指導之篩選整合信息”專題復習,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我們教給學生四宇解決方案:“理“——通讀全文、理清結構,“定”——審讀題目、確定區間,“提”——精讀語段、提取關鍵,“組”——再讀題干、重組答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要把握好講、練、改、析、評、補有機整合的關系。要講有重點,練有方向,改有目標(考點與能力目標、目標生、邊緣生),析有問題(診斷主要問題),評有針對,補有拓展(知識、能力、材料、方法與思路、題與題之間、相同相近或相反試題補充訓練)。
策略四:突出三個訓練
抓好三個訓練:主干知識過關訓練、基本能力形成訓練和綜合應變能力訓練。
以辨析并修改病句為例,掌握判斷七類病句的知識與方法就是主干知識。對它的專門過關訓練,意義重大。事實證明:病句題屢做屢錯的根本原因是一部分學生未能真正把病句的毛病找出來。語病具有隱蔽性,它隱藏在健康的語句之中。常見病句的六種類型還可以分得細一些,找一些典型的病例讓學生細細辨析。解題時,首先要求畫出有病之處,然后再加以甄別確定。
以現代文閱讀為例,思路梳理類題目的訓練即是基本能力形成訓練。行文思路,從作者角度來說是思路,從文章角度來說是結構。要考慮文體、線索、敘述方式、邏輯事理順序、時空順序、段落關系(如并列、轉折、因果、層進、條件等)。
最后,關于綜合應變能力訓練。首先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訓練,比如2008年重慶高考題:
據媒體報道,2008年5月8日9點18分,奧運祥云火炬成功登頇珠穆朗瑪峰。沖頂過程中,一朵白云始終停留在珠峰上空?;鹁纥c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現。請以此為內容,展開想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作一副對聯。(4分)
想象的調用、擬人的修辭、對聯的知識等綜合能力在這一題中充分得到訓練考察。
還有方法、策略、思路的綜合運用能力訓練和知識、方法、策略、思路的靈活運用能力訓練。尤其是新知識、新思路、新策略、新方法與舊知識、舊思路、舊策略、舊方法(常規)對比。比如2010年重慶高考題:
1.根據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擬一段對話。(4分)
情景:一青年學生與一老教師
相約登山,各負一行囊。學生要替老師背負。老師婉拒,學生堅持。
要求:(1)老師要說出婉拒的理由,學生堅持的理由要有針對性;(2)符合情景與身份,語言得體。
老師婉拒說:
學生堅持說:
2.兩個同學要去參加運動會,他們都邀請好友為其助陣。請分別擬出兩個同學的邀請語。要求:話語得體,符合規定的語言表達方式。(4分)
一位同學幽默地說:
一位同學含蓄地說:
對比發現:第1題要觀照情景與人物身份的差異;第2題要觀照“幽默”與“含蓄”規定的語言表達方式。
策略五:狠抓三個規范
任何考試的應對都有一定的規范可遵循。面對高考,想要獲得更多的分數,我們必須強調規范。操作越規范,結果就越成功。
首先是訓練的規范。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給學生做的試題應該是經過精心篩選的、符合高考要求和高考模式的規范的試題。不然只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同時也要求時間規范,作業按時、解題現時、考查定時。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很多學生平時練習時可以做出的題目,臨場應試時往往失敗,究其原因就是平時訓練缺乏時間規范。5分分值的題目花20分鐘時間做,在考試的限時狀態下,當然會顧此失彼,捉襟見肘了。老師的評改也要規范,高三的老師必須要求自己按高考要求評改。以作文為例,高考的閱卷標準與平時習作的標準就有不小的差距,若不分清其中的差異,必然謬以千里。
其次是答題規范。思路方法要規范,不同題型、不同問題、不同要求有相應規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答案要規范,應按要求答題、按點答題,準確簡潔、無錯別字及病句。比如,我們提出閱讀題規范答題四個步驟:
1.審讀題干(弄懂要考什么):2.回歸文本(找到答題區域);3.整合答案(連綴有效信息);4.修正潤飾(檢查是否完善)。
最后是書寫規范。要按題號依次答題,切忌此題答案寫在彼題答題位置;不超出答題區域范圍答題;保持卷面清爽整潔,不潦草污損等。
以上高三復習策略,只是如實呈現我們多年在高三第一線“打拼”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做法,僅供大家參考,歡迎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