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搭建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平臺,探索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的現實途徑,是辦好優質教育,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一個校長的職責所在。
一、外:優化生態環境,夯實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
1. 優化人文環境,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
心靈的交流、溝通,有助于消除彼此的陌生、誤會,增進彼此的感情、信任,從而增加學校的凝聚力。刻意而為之,能夠感動一時,成不了永久的人文關懷。要想根本上優化教師發展的生態環境,必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讓人文關懷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每逢教師的生日、婚喪喜慶,學校都給予情感上的關照與物質上的補助,這已形成了中山一中一種人文關懷的文化。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校慶,我們更是將其打造為師生共享的嘉年華。不僅如此,我們還首創“辭舊迎新”活動,在校會上為退休教師舉行了歡送會。去年,更是投入大量經費打造教師飯堂。教師們在感受著彼此關懷、感受著學校溫馨的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訓、學校教育理念及發展規劃,樂于在這樣的學校工作,樂于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并決心為學校貢獻力量。
2. 優化管理環境,給予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教師在面對周而復始的工作時,如果遇到不公平的評價,會消耗專業發展動力產生職業倦怠。要想消除職業的倦怠感,催生強大的專業發展動力,除了有高尚的師德和崇高的目標外,還要有公平的評價機制。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采取了自我評價、同事互評、領導評價、學生及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采取了聽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等多種形式,做到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為教師的發展指引方向,讓評價為教師的成長保駕護航。去年校慶時,我們表彰了“功勛教師”、“卓越教師”等一批為一中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的教師,還推選出若干個“師德模范科組”,希望通過榜樣的力量去鼓舞教師,通過評價的方式來喚醒教師專業成長的意識。
二、內:喚醒發展意識,注入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力
1. 喚醒職業規劃意識,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
教師的職業規劃即是進行自我定位,確立個人愿景,將自我發展設計清晰地呈現出來,然后對目標進行分解,激勵自己按照既定目標前進。初中、高中一般都是三年制,教師的職業規劃也比較適合三年為一個時間段。以一位高中的新教師為例,三年為一個時間段,三年的最終目標就是高考,那么三年里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熟悉高考的學科內容及高考的動向等。要達到熟悉,必須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多做高考真題,多看相關的學科教學雜志,多寫教學反思等。
職業規劃,不是青年教師的專利。無論年輕還是年老,無論經驗短缺還是經驗豐富,每一個教師都是一匹具有無限專業潛能和專業爆發力的“千里馬”。作為學校,就是要善于挖掘教師的潛能,團結集體的力量。為此,從行政到普通教師,我們都要求制定自己的成長規劃,朝著規劃努力。
2. 喚醒終身學習的意識,補給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
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永不止步的的必由之路,唯有把專業學習看作跟呼吸一樣自然,才能不斷領悟、提升、創新。為此學校著力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創建營養補給站。
以校本培訓為主渠道,把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追求最大化的教育教學效益作為培訓重點。學校本著“請進來”的原則,加強與高校和教學科研機構的聯系,每學期不定期邀請教育專家、優秀教師來校舉辦講座、教學現場會,強化全體教師的理論素養。學校還組織教師與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探討,或者教師團隊內部進行案例剖析、探究,創造機會讓理論與實踐相碰撞,在解決實際工作各種疑難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專業學習向專業研究的升華。學校還要求每位教師每月至少當一次集體備課主持人,每學期至少在本年備課組內上一次教學研討課,每年在全校范圍內上一次展示課,并利用課后的反思點評引導教師進行專業反思,形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實踐的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力爭在5年內,我校能全面轉變、更新、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拓寬教師的專業視野,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錘煉教師的教育教學藝術,從而使中山一中這所百年老校在新的歷史階段喚發出勃勃的教育生機。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