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要引進構建學習型組織的理念和方法,形成學習共同體,讓教師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學習的成功,實現個體的自我發展。
一、構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共同體的價值
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一切教育變革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而教師發展水平又直接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為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構建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步伐,自2001年秋季開始我校推行新課程,使用新教材。特別引起我校教師關注的是課程內容得到了重大更新,課程內容變得現代化和生活化,表現在教材體系結構的優化、教材設計思想的現代化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這既要求教師貼近本學科的學術前沿,又要在知識價值的理解上能超越學科的局限,去深切體悟知識的生活價值及其對學生人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同時,能應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開發并整合各種課程資源,引領學生達成新課程目標。要做到以上幾點,教師必須保持一種持續的探索意識和學術敏感力,并不斷在創新研究中有所積累。目前許多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卻認為由于缺乏重新接受系統學習提高的機會,所以難以理解和掌握不斷涌現的新的課程理論、教學理論以及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更談不上應用與創新。這樣的觀念,直接影響了教師實施新課程的創新行動,阻礙了教師專業化的自我發展。如何更新觀念激勵教師創新行動,正是目前我校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根據中國的教育實踐發展了美國教育家杜威“做中學”的教學思想,提出了“做學教合一”的生活教育學說命題。他主張教學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對事說是做,對自己之進步說是學,對別人的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做”的三種特征為:“(一)行動;(二)思想;(三)新價值之產生。做是行動、知識、創造的合一,創造是做的最高境界。”在“親知”的根上“接枝”才是真知。行動出思想,思想產生新價值,這便是創造。陶行知先生還指出了行動創造的科學思維方法:“整個科學的生活之過程便成了,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無窮。”可見,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行動研究是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體的重要基礎。
二、構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共同體的實施策略
(一)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現狀調查
教師專業發展理解為教師不斷成長、不斷接受新知識、提高專業能力的過程。我們通過訪談、開座談會、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包括口頭的或書面的,直接的或間接的)教師們專業發展的需要及困惑及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結合有關的成果和經驗、問題和教訓,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學習共同體的創建。
(二)設計不同層次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學習共同體
營造良好的教師發展環境,著眼于教師的自主發展、立足于全面素質的提高,為每位教師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機會和服務。從多方面落實教師發展的地位,探索設立適合每一位教師有效學習自我發展的目標框架和體系,構建青年教師、成熟教師、骨干教師、名教師的學習共同體,并根據現狀調查分析結果再細化每個共同體的目標,并在目標達成過程中,逐步形成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特色鮮明、效益明顯的教師專業發展梯隊。
(三)構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共同體策略
1.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課例研討策略。根據調查分析結果,為不同層次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學習共同體設計分析維度及體系。然后,組織教師們在新課程理論指導下,開展專題系列教研,以課例研討為載體,共同研究解決自己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后,通過量化處理和信度分析,將初步研究成果(如:實施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素質、減輕過重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