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證明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更是教學中的難點.如何突破難點,在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數學思想呢?
一、逆向思維在幾何證明中的優勢
眾所周知,分析法是幾何證明中最常用的一種證明方法,而分析法中又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由因求果”,另一種是“由果索因”.不管是“由因求果”,還是“由果索因”,它的思維方向都是線性方向,前者是正向思維,后者是逆向思維.但“由因求果”易使學生產生發散思維,一個條件寫出很多無用結論.
例1: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E、F是AC上的兩點,且AE = CF.求證:DE = BF.
正向思維(由因求果):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CD,AB∥CD,AD=BC,AD∥BC
所得結論哪些要用,哪些沒用,對于中下層次的學生來說卻非易事.
逆向思維(由果索因):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D∥BC,AD=BC↑
∠DAE=∠BCF,【AD=BC】(需證),AE=CF(已知)↑
△ADE≌△CBF(更簡單)↑或△CDE≌△ABF
欲證: DE = BF↑
“由果索因”方向更明確,思路更清晰,可以避免學生在證明過程中走彎路,寫出一些無用結論.
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對于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證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二、逆向思維的訓練
要想學生能熟練運用逆向思維做題,單靠課堂教學講幾道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專項訓練.
(一)給學生講逆向思維的經典故事,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意識
人離水↓(孩子小做不到)
1.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小孩掉進水缸——救人(結果)
水離人↑(砸缸,水走,人獲救)
2.田忌賽馬的故事:田忌賽馬,(三局二勝制)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上、中、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請同學們設計能讓田忌獲勝的方案.
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從問題入手能更易、更快、更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反習慣訓練
1. 教學生練習左手寫字、左手拿筷子吃飯.
2. 練習比較少用的那只腳進行單腳跳等.
(三)在幾何證明時利用問題的設計讓學生養成逆向思維習慣
幾何證明需要學生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對于幾何初學者的初中學生來說,環環相扣的問題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這種思維方式.而在問題設計時運用“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維引導學生更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如圖,AB=AD,CB=CD,E,F分別是AB,AD的中點.求證:CE=CF .
問題一:欲證CE=CF,應先證什么?(△BCE≌△DCF)
問題二:欲證△BCE≌△DCF,已知CB=CD,還缺什么條件?(∠B =∠D,BE=DF)
問題三:欲證∠B =∠D,已知AB=AD,CB=CD,應作如何處理?(連接AC,證得△ABC≌△ADC)
引導學生將問題分析清楚,整理思路,書寫證明過程,水到渠成,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輕松.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