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長遠發展的情況看,班主任隊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素質高低是關鍵,只有班主任隊伍抓好了,才能完整地貫徹教育意圖。那么,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讓班主任在專業發展道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遠呢?在我看來,讀書就是提高班主任綜合素質的“源頭活水”。
一、讀書可以豐富班主任的思想
每個班主任都希望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要想有獨特的人格魅力,班主任就要有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眼光,有自己的價值觀。曾國藩有言:“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可變化氣質。”就拿穿衣來說,怎樣才能穿得有品味,怎樣才能穿“好”衣?我想除了經濟因素,更重要的應該是文化思想因素,唯有老師自己有文化思想,才能在舉手投足間自然地流露出來,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另外,只有讓人感到班主任是一個靠得住的人,是一個有思想文化的人,家長才能非常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可見,知識不僅豐富班主任的思想,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
二、讀書可以點亮班主任的智慧
1. 營造氛圍,想法“推”班主任讀書。對教師來說,讀書的最高境界是將需要與興趣結合起來,頭腦中始終裝著“教育”兩個字。例如,我校非常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每學年都給每位教師訂閱至少兩本專業報刊,每個班主任還另外增訂一本《班主任之友》和一份《德育報》。這幾年,學校在積極創建“書香校園”,整個社會也號召全民閱讀。我們抓住這一契機,提出建立“學習型學校”,做“現代學習型教師”,制訂詳細的教師讀書計劃。一開始是學校在教師背后想法“推動”,讓班主任“醒”過來,明白讀書對提高育人智慧的重要性。學校利用每周班主任例會時間,布置一些讀書任務,組織班主任交流《班主任之友》和《德育報》等雜刊閱讀心得,討論個中案例,談閱讀收獲。早在2007年,學校就開辟了班主任讀書博客專欄,讓班主任在鍵盤字里行間交流彼此育人心得和讀書體會,至今班主任已經上傳博文三千多篇。班主任在讀書過程中,和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和思想的碰撞,找到了“問題”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從而看得更遠,想得更深、悟得更多……我們驚喜發現,班主任從讀書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實踐和理論兩結合,教育智慧在不斷提升,慢慢地走出德育的困境。
2. 樹立典型,引領班主任自覺讀書。毛姆說:“讀書必須是一種享受,而不應是為了應付,或者硬著頭皮辦差。”為了使班主任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首先得想法協調“讀書與時間”矛盾的關系,大力宣揚 “高效工作”,好老師應該是一個講求效率的人,好課堂應該是“輕負擔,高質量”的課,上班時間不想家里事,反對堤內損失堤外補。達成共識后,班主任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騰出的業余時間就多了;其次,培養班主任讀書的好習慣,鼓勵教師閑暇時間多逛書店,家里、辦公室隨時準備案頭書,學習歐陽修的“三上讀書法”:枕上、廁上、馬上。大力提倡能讀多少是多少,每天哪怕是15分鐘,把心里想到的,有感而發的東西在鍵盤上敲出來,過一段時間想要寫文章時,就能去素材庫里把東西整理出來,整理發表。除此,學校還通過評選優秀讀書筆記、讀書征文、公開征集“你體會最深的一篇文章”并收編入書等樹立典型的辦法來引導教師走向自覺,使讀書成為教師的自我需求。
三、讀書可以提升班主任科研水平
現代型班主任必須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提高理論知識,武裝自己頭腦,在讀書與反思的同時進行寫作,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為了提升班主任科研水平,進一步調動班主任的讀書積極性,我校適時調整教師評價制度,把班主任科研成果納進績效獎勵方案中,提倡班主任把讀書與科研融合起來,力爭做到“學以致用”、“學研相長”,并收到了初步實效。例如,我校班主任在堅持閱讀中就嘗到了甜頭,不僅破解了當前許多德育難題,而且提高了科研意識和水平,論文相繼在《德育報》、《班主任之友》等報刊獲得發表,有的成為了市、區或鎮優秀班主任,其成功的喜悅也感染了其他教師,帶動了大家參與科研的熱情,也使廣大班主任明白了一個道理:“讀書永遠不能等”,“讀書是要擠出時間去讀”,“人的差異在于業余時間”。現在,班主任都會自覺掏錢買書、看書、動筆頭,讀書逐漸成為班主任團隊共同擁有的文化價值觀。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