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處理的方法,并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一、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交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要在課堂上只有老師一個人,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調動大腦提高能力。因而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少講、精講。有些問題稍加點撥,不給出標準答案,多采用啟發誘導的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師的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的主動求知,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給學生主動參與質疑的情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勵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它的著力點就是“問題”。沒有問題的教學,不會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多少痕跡,更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教學的根本在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思考的起點卻是疑問,“疑”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深究性反射,產生思維活動。傳統教學使學生在無“疑”狀態下被動接受,盲從依附,思維就被束縛在教學的圈子里,個性受到壓抑。如:我國是有著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國家,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是我國封建社會最突出的特征。而這一特征的發展過程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在一開始講述封建社會(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時,可給學生提示一下以下的過程:①理論來源:戰國韓非子的思想。②建立:秦朝形成了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縣制等制度。③鞏固:西漢通過“削藩”、“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中央集權制度得以鞏固。④完善: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進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權制度。⑤大大加強:宋元通過“杯酒釋兵權”、行省制度等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⑥空前強化:明清形成了極端強化君主專制的現象,如特務統治、八股取土、大興文字獄等。使學生有一個總體印象,以利于在今后的學習中把握住規律。
二、教師適時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
(一)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
引導學生自我確定學習目標。教師不必把課文分成大小不等的問題,然后讓學生來解答問題。而應在教學中應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確定學習目標,選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2、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應因人而異,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的能力。同學們在自主、合作中顯示出高漲的學習熱情,這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引導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學習的關鍵。學習一篇課文,引導學生掌握“整體感知——精析、研讀——歸納、總結”,這樣既見森林又見樹木的學習模式是魏書生教給學生的“六步法”學習法就收到很好的實效,學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線,就能觸類旁通,自主學習就如魚得水。
(二)營造課堂互動、合作的學習環境
發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互動、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實效。學生在合作、互動中,互助中取長補短。讓學生有更多的表達自己觀點和傾聽他人觀點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互動、合作中創造競爭情境,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腦這部機器處于競賽狀態時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對毫無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熱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經常開展自學比賽活動。如:記憶力競賽,看誰把課文中的知識點牢記,給予獎勵。競賽使學生大腦處于高效率狀態,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對所學習知識充滿了興趣,以致在歡樂中忘記了困難和疲憊。人的能力是在動力下得到發展的,學生在這種競賽中培養了一種學習歷史的能力。這樣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性,積極性,很好地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習慣,還學生學習的自由
習慣成自然,習慣決定一切,有良好的習慣是學習必備的條件,因為學習歷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而歷史自主學習的習慣要慢慢來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引導學生去糾正并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學生剛入學,每一個人的知識層面不同,各自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同,我們對他們的要求也應該不同。由于個人能力存在差異性,對學生的要求要從實際出發,慢慢來培養習慣。這時我們教學要求慢,求穩,不能求快,使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培養學生自主習作的習慣,這是自主學習的開始,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讓學生克服這種開頭難的現象。學生克服這種習作的恐懼心理,就為以后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起了關鍵的作用。因此在這階段,教師對學生要有耐心,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有信心才有自主學習的沖動。教師對學生其余的知識學習要求也要相應降低臺階,為各種類型的學生設下不同的知識臺階,這樣大家都可以攀得上。這樣看起來很慢,但是每一個學生的大腦都自動地轉動來了,比起原來有的停,有的轉,還是有進步。經過一、兩個月慢而不快的自主訓練后,學生的腦筋也開始動起來了,最差的學生也適應了這種習慣。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一種喜悅,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讓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展,控制壞的不良的習慣不讓其生長。經過了每一階段的培養,學生的習慣就基本形成了。這時教師要讓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統一思想形成正確的集體意識,同學間進行互控,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