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場所。開展豐富的德育活動,積極營造綠色育人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在良好環境中得到健康成長,是我校踐行文化育人的重要舉措。
一、以微笑為紐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微笑從領導開始。改變冷冰冰的師生關系,打造溫馨的育人氛圍,首先行政領導應該做好表率作用。學校管理者要懂得:一個微笑,把教師擺到了和我們平等的位置;對教師微笑,是教育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手段。微笑洋溢,給教師的是安全、信任、尊重和欣賞的心理氛圍。這個微笑,為你的工作帶來了便利,帶來了效益,帶來了平易近人的回應,帶來了融洽的關系。
教師是微笑的傳播者。心理學家哈里斯研究發現,如果教師具有積極的情感,與學生相處時氣氛往往比較和諧、融洽,上課情緒高漲,學生則有機會學到更多的東西,并積極、合理地表現自我,建立起自信心。否則,教師的消極情感會直接抵制學生情感、智慧的發展。
作為教師,微笑擁有著無窮的教育魅力。教師微笑著面對學生,能給學生一種寬松的師生交往人際環境,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寬容和激勵。教師的微笑是靦腆學生的興奮劑、是外向好動學生的鎮靜劑。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微笑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活躍學生思維,活躍學生的情緒。
微笑,讓師生關系更親密;微笑,讓師生之間更信任;微笑,讓師生關系更和諧。微笑,是教師真誠的感情流露,是發自肺腑的自然表現。微笑,是孩子們天真爛漫、自信洋溢的個性展示。微笑,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追求。它是一種力量,一種語言,一種教育,如和風細雨般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
二、以行為習慣養成為切入點,改革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
“壞習慣害人一生,好習慣卻有益終生”。學生的行為習慣包括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等諸多方面。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切入點放在抓校園凈化、美化、環境衛生的保持上。校園環境凈化、美化的程度可直接透視學校的內部管理、學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深入程度。我們抓校園的凈化,從教師做起,從領導以身示范做起。打掃衛生時教師、領導親自參與,帶領組織學生進行,做好模范表率。同時,注重平時校園凈化的保持工作,教師、領導帶頭自覺拾起地上的垃圾、紙屑,以此感染、帶動學生全員參與環境衛生的保持。校園里經常可以看到領導隨手撿起地上垃圾、紙屑的現象。我們抓校園環境的美化,營造環境育人的氛圍。學校擠出資金,修建花圃、圍欄,購置花草樹木,創造了更加優美的校園環境,使校園的每一處都能起到育人的效果。
三、優化育人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
校園環境是一部無字的教科書,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隱含在它所創設的優美整潔的物質文化環境和良好的精神氛圍中。它具有導向、約束、凝聚、同化等方面的功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通過確立我校的校訓、管理目標、德育理念等懸掛在校園;在走廊、樓梯等重要場所懸掛學生自己制作的手工、剪紙、水彩等高雅作品;校園墻報定期更換;學校統一要求,進一步規范班級布置,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積極營造班級和校園的良好環境,讓學生自覺地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創設濃郁的文化氛圍
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課外文化活動。我校每年除了舉行大型運動會、文娛晚會外,還開設了英語口語、乒乓球、籃球、剪紙、簡筆畫、朗誦、書法等第二課堂活動小組,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本身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每一項活動有專門的教師負責,而且一學期內,各指導老師再組織學生舉行成果展示。特別是我校的剪紙藝術,還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第二課堂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給他們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平臺,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通過指導老師的精心指導,學生們在參與中感受到進步的喜悅,被老師和同學肯定的自豪感,在參與、展示中樹立了自信,讓學生們、特別是文化知識較差的學生們認識到自己不是一無是處的人。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