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引入法
例如在《緒言》的教學中,如果教師在第一堂課僅開門見山地說:“同學們,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一起學習化學,那什么是化學呢?”學生會感到很突然,即使有點興趣,也是因為你對他們來說是一位新老師,而不是因為對新學科的接觸產生了興趣。而如果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景:取一張白紙貼在黑板中央,用棉簽蘸取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在白紙上寫上“化學”兩字,然后噴射無色酚酞試液。當白紙上變魔術般地出現(xiàn)兩個紅色的“化學”字時,學生立即感受了化學的神奇,激發(fā)了其好奇心和探究化學的欲望。這時,教師再補充一句:“這是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化學。其實剛才這個小魔術里面就包含了化學知識。”這樣引入新課就能讓學生產生共鳴。
二、“使用具體直觀的實物”引入法
如我在學習《水的凈化》以及做活性炭吸附紅墨水中紅色素的實驗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直接向學生展示我自制的教具,即教材第58頁的簡易凈水器,并使用它完成相關實驗。又如在學習《金剛石、石墨和C60》一節(jié)內容時,我都會到加工店里借來鉆石、玻璃刀,帶上干電池等,讓學生一邊觀察這些實物一邊學習,直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教師就可趁機引入教學。在這樣的課上學生會表現(xiàn)出非常高的積極性和熱情,整節(jié)課始終是在一個非常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的,學習效率自然很高。
三、“講述生動的化學故事”引入法
如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一開始我講了這樣一則“死狗洞”的故事:曾經傳說在意大利有一個山洞,當?shù)厝私兴八拦范础保愤M了洞就會死去,人進去卻安然無恙,人們說洞里有一個妖怪,叫做屠狗妖。有一天,科學家波曼爾來到山洞,想揭開這個迷,他看到洞里掛滿了各種形狀的鐘乳石,地上長著的石筍還濕露露的,波曼爾將火把接近地面,火焰漫漫地變小,最后熄滅。波曼爾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這屠狗妖不就是……嗎?它不僅會殺狗,還能夠殺人呢!很多學生聽完故事后都可猜到這屠狗妖就是二氧化碳,從而引入新課。從學生聽故事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到這則故事在他們的心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他們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了學習佳境。
四、“演示趣味實驗”引入法
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我常會演示空中玻璃片不會往下掉的趣味實驗。該實驗是這樣:用集氣瓶收集滿一瓶二氧化碳,用玻璃片蓋住,上課時向集氣瓶內注入少量的水(水的體積不要超過集氣瓶容積的八分之一),用一個手指壓住玻璃片后將集氣瓶輕輕振蕩幾下,再把集氣瓶倒置過來,將手指移開,學生會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玻璃片會和集氣瓶口緊緊地貼在一起,久久不往下掉。同學們馬上開始議論起來,很想弄清這其中的道理,這時教師可因勢利導地問學生:“玻璃片為什么不會往下掉呢?”從而引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學習。實踐證明,用此實驗比教材中用較軟的塑料瓶來做還具有現(xiàn)象更明顯、使用二氧化碳的量少等優(yōu)點。
五、 “觀看動畫、 漫畫” 引入法
如在復習化學用語(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學式)周圍的數(shù)字表示的意義時,我把它畫成一幅“豬八戒向孫悟空學數(shù)字”的漫畫來引入:在孫悟空身上寫出“N、2N、N2、2N2、H2O、2H2O、Ca2+、2Ca2+”這些化學符號,豬八戒謙虛地從孫悟空那里學習這些化學符號周圍“2”的不同意義。課堂上學生熱情非常高,有些同學還想上講臺扮演一下。通過具體形象生動的漫畫、動畫,變深奧為簡單,變抽象為直觀,從而使學生更易領會,教學效果非常棒。
六、 “朗讀古詩、 短文” 引入法
如在學習《離子》一課時,為了引入核外電子的排布這一學習內容,我叫了一位女生富有感情地朗讀了這樣一篇題為《漫游原子世界》的短文:我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我在原子里圍繞著原子核不停地轉動,雖然空間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總想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這個小老頭很有能耐,雖然只占原子的一點點空間,里面卻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正好把我身上的負電深深地吸引。學生通過自己讀或聽別人讀的活動,能把注意力鎖住,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也更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