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創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教育創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體現人文關懷的和諧校園的需要。
“美”可以是環境、是師生作品、心理、行為、是美術。它既是自然美,也是人文美。“美”的美育教育要構建出來,要進行統籌,要精心分解,我校“美”的美育特色主要是從這兩方面去實施的。
一、營建校園環境的美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營建校園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環境,是學校美育教育的基礎和核心。
1. 營造校園自然美
我們意識到自然環境對教育的作用,重視和加強校園規劃和建設,特別是做好綠化美化工作,使校園的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為師生營建一個干凈靈秀、綠草如茵、花語飄香、書香滿園的“美麗環境”。
2. 增厚文化底蘊美
通過打造學校標識文化名片、橫梁文化名片、辦公室文化名片、班級文化名片、宿舍文化名片、飯堂文化名片等活動,增添了學校的文化氛圍,增厚了學校的文化底蘊,使學校的美育做到了“潤物細無聲”。
3. 打造師生“作品美”
學校挑選人手,組織人員,成立特定部門,整理、編輯了《校報》、《象山源文學社刊物》、《教師教學論文集》、《教師師德論文集》、《學生作文集》、《美術生作品集》、《教師書法繪畫作品集》等師生作品,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也把師生美的一面展現無遺。
4. 打造學生“行為美”
為實現學生自主管理,達到“從他律到自律”的教育目的。學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成立了學生自律委員會,它包括五個部門:紀檢部、宣傳部、生活部、文體部、宿管部。對學生自律委員會制定完整的制度和章程,通過挑選、培訓、上崗、整改等一系列環節后,放手由學生管理學生,包括校門值日,檢查衛生,檢查做操,檢查大型集會的進出場秩序和安全秩序,檢查課間活動,檢查宿舍內務和就寢紀律等,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管理,為創建學生管理品牌奠定了基礎。
二、營建和諧美
和諧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營建校園的和諧美是我校“美”的美育的關鍵。我校致力從如下幾方面去營建校園的和諧美。
1. 營建領導與老師關系的和諧美
在學校管理中,我們堅持制度約束與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諧統一。在依法依規、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把各種任務、要求和教師的態度、感情、利益、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公平的信念創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勵和分配機制。圍繞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給予教師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全力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民主平等、團結尊重的校園環境。教師人心順,主人翁意識增強,就會自覺地把自己和學校的發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給教師樂業的空間、發展的空間、創新的空間,發掘教師的潛能,激發教師的內部動力。同時,大力培植群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幫助教師牢固樹立敬業的精神和樂業的態度,讓教師自我評價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種矛盾,呈現校園和諧穩定美。
2. 營建老師與老師關系的和諧美
教師是創造學校和諧人文環境的中堅力量。老師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毫無疑問會時刻影響學校的發展和進步。如果一所學校形成了一種和諧的教師人際文化,它就會以一種內在的滋潤方式,給教師以深刻的影響,促進教師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進而推動學校文化的生長。
3. 營建老師與學生關系的和諧美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和諧人文環境、創建文明校園的中心環節。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當仁不讓于師”,作為老師應該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動人是教學中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
4. 營建學生與學生關系的和諧美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諧的生生關系是順利完成“美”的美育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是營造校園和諧人文環境的重要環節。面對新的社會形勢,我們必須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對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將德育融入到教育的各個環節。并不斷優化育人環境,抓學風,促校風,廣泛開展創文明班級活動。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