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中學老師,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新課改的步伐。因此,我抓住一切機會去學習有關新課改的知識和理論,力求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我認為,新課改的根本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要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必須轉變教師觀念
在服從目前硬性規定的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可以嘗試一種“協商——選擇”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追求的是民主平等的多元對話,實現師生、生生心靈的融合,思想、觀念的溝通,認知結構的改進與完善,思維的發展和認識的升華。這就要求教師有一種服務學生的觀念,建立起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推行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用全新的教學觀念,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的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是說,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自覺調整好教師自己的位置,當好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者,不要以老師自居,高高在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者、良師益友。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人有九種智能,而每一種智能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因而接受知識、技能必然是有差異的。“協商——選擇”學習更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自主選擇學習任務與相應目標、學習方法,在力所能及的層面上學習,容易得到學習的滿足,形成“能學——愿學——學會——會學”的良性循環。更有利于不同學生的需求,實際上也更能使教學真正地適應全體學生。通過參與協商、自主選擇,學生對學習有了一種責任感和喜悅感,為學習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還可以采取一種合作教學的方法,學生四人一組,設小組長、信息資料員、紀律管理員、時間控制員等,小組內也可以實行分層教學,讓每個任課老師掌握每個層面的學生的學習動態,優生優培,促進后進生的提高,不讓每一個同學掉隊,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要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要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這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莫大的好處。
第二個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盡可能地滿足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發表意見,這樣有助于我們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助于我們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在這個時候,關鍵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想方設法讓不同基礎的學生有學習的成功感。這就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智慧,創造機會讓不同基礎的學生成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他們能完成的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都有程度不同的收獲,各有所得。
第三個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和學生一起努力探索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新課改倡導將學習的過程轉變成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并且能找到適合他們個人特點的學習方法。學生不僅要知道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和怎么樣。因此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說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能夠使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總之,能否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新課改和教學成敗的關鍵。
三、要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必須使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能否成才離不開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培養,而什么是人才呢?我認為符合21世紀要求的人才第一是要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第二是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第三是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符合21世紀要求的人才,要從中小學的基礎教育抓起。因此,作為教師,要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責任重大。有人說,學會一樣技能我們只能用一時,而會學則使我們終生受益。人才就是因為會學,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孜孜以求、努力進取才會獲得成功。新課改就是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會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課改才會成功。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