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是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之間的橋梁,作為初級中學的思品課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
一、“活”形“活”現,激發興趣
構建快樂和諧的思品課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思想品德學科來說,要想使學生感興趣,就必須使思想品德課堂“活”起來。一是可以巧妙地引入新課、引發學習興趣。如:組織有趣的小游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是利用風趣精彩的課堂語言調動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這樣課堂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二是設置懸念,恰當運用多媒體,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景。三是進行課前的五分鐘閱讀或是課堂默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師生之間變成“零距離”,教與學交流變成了情感的交流、心靈的交流。
二、“舞”動思維,指導閱讀
加強教與學的互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基礎閱讀。學生從小學剛進中學,不懂得閱讀思想品德課本的基本方法,教師要給學生提出要求,指導學生在課前對所學的教材內容以最快速度讀完,并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點的要求找出教學目標的規定內容,并在書中勾畫出來,對不懂的問題能提出質疑。層次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教學目標或教師的要求,要求學生自己分層次進行閱讀,讀懂書中每一個知識點和每一幅插圖的具體內容以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規律與方法的閱讀。要看清課題,然后分析課本對所要講述的課題,從哪幾個方面加以闡明的,引用了哪些事實依據,講清了什么道理,各方面的內容相互之間有什么聯系,哪一個方面是主要的,等等,逐步引導學生對重點、難點深入領會,分析其含義,掌握其來龍去脈。
三、標“新”創“異”,課堂設疑
巧妙的設問是一劑“興奮劑”,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認為課堂設疑要有“興奮點”和“亮點”。如講授《維護消費者權益》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導入漫畫:(1)“買一送一”;(2)“跳樓價”;(3)“打工奇遇”(取材于影視作品)。然后開始設問:“這些銷售者在銷售過程中哪些方面有悖商業道德,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學生的答案各式各樣,豐富多彩,接下來,教師通過“分、挑、撿、選”歸納出在日常經濟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四種情況,從而引出本節主題,而后開始授課。
四、自主學習,不憤不啟
素質教育,不僅要在知識上啟發學生,在情感、意志活動上也需要引導使學生進入“角色”,以激起學生欲罷不能的求知欲望。比如油燈,當火光微弱時,一經點發,頓時放出耀眼的光芒。燈芯還是那根燈芯,燈油還是那么多燈油——這就是啟發的作用。如在平時授課時,可以根據日常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各抒已見,在熱烈和諧的氣氛中展開討論。并且在評價學生時可使用一些簡短而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你分析得真好”或是“不要緊張、慢慢說”等,這樣學生才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盡最大可能地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氛圍中,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既看到陰暗、消極的一面,又要看到光明,積極的一方面,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自信心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五、回“收”歸納
歸納總結是教師的歸納講評,教師要幫助學生排疑解難、分清真假、判斷正誤、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讓學生小結。即由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指出重、難點,這種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構建“知識”樹。讓學生畫一棵“知識”樹,將知識的主干與分支全部畫下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識記,并將知識系統化。最后的點評,把重要觀點或創見寫在黑板上。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教學,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難點,消化課堂教學內容,解決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提高學生判斷、分析難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