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初中起始年級的班主任,面對來自不同學校、參差不齊的幾十名新學生,首要任務就是抓好養成教育,樹立起良好班風。
一、鼓舞士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十三、四歲的中學生,猶如早晨初升的太陽,朝氣蓬勃。他們對未來正充滿五彩繽紛的夢想,對自身的力量也信心十足。強烈的好奇心、好勝心、表現欲是他們最顯著的心理特征。鑒于此,班主任就應正確引導,激其銳氣,一以貫之地培養他們敢為先人,努力向上的進取精神。在學習上多鼓勵,少批評,積極營造競爭氛圍。初一各學科都是些基礎知識,學起來并不十分困難。只要老師能設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你追我趕的學風是不難形成的。在學校組織的比賽活動中,班主任應與學生同活動、共磋商、群策群力。這樣學生在活動中就能充滿信心,頑強拼搏,取得應有的好成績。在班級榮譽面前,學生們就能產生榮譽感,一個班級才有了生氣;只有培養了奮斗的精神,他們以后才有可能譜寫出燦爛的人生篇章。
熱愛學生是班主任的天職,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愛生更顯師可尊,愛師更添師生情。學生在家需要骨肉之情,在學校需要師生之情。學生生活在學校集體中,總是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懷和幫助,并把它看作是對自己的愛。作為班主任,應將德育工作始終擺在首位,教會學生“做人”。班主任應結合初一學生的特點,開展多種德育形式:可借教室這方天地,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如懸掛名人名言條幅,建立班級之星光榮榜,張貼班規公約等??衫冒鄷?、隊會或學習先進事跡,或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學有榜樣,行有典范”;可開辟第二課堂,或參觀訪問,或觀看影視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勵志教育;可借助學科優勢,有意識地滲透德育,還可以利用談心、走訪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品德教育。
二、寬嚴相濟,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一個有經驗的班主任,往往堅持“宏觀調控,微觀搞活”的管理原則,從來不把學生管得太“僵”。因為管得太“僵”,既有損于學生健康發展,也對老師自身不利。要創設既寬松又不放任自流的管理環境,班主任不僅要“勤政”、“耐心”,更應建立起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公約,促進學生自律能力的增強。
在組建班干部隊伍上要慎重,應先熟悉了解一段時間后,再通過民主方式,因人授職,各負其責;有些新班主任,開學第一天就忙于任命班干,結果今天嫌這個,明天又換那個,鬧得很不安寧,甚至可能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干部隊伍組建后,再與學生一起商討,以《中學生守則》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準則,制定切合本班實際的班規公約,并且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完善。學生有了準則,就可依則學習、生活;班主任有了準則,就可公平公正管理班級。
初一學生,已開始進入心理成長的過渡時期,特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許多學生生理發育與心理發育成熟的不同步,這些勢必造成他們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不健康。有人說絕大多數學生成績好與差的決定因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心理因素,由此可見,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學生因爭強好勝而易產生嫉妒心,有的因家庭溺愛而不能合群,有的因取得了優異成績就產生傲氣,有的因遭受點挫折就心灰意冷,有的遇事不冷靜,有的缺乏進取心,有的還可能過早地對異性產生朦朧的沖動,這些都必須細觀察,多了解才能發現問題。
三、樹立“兩全”教育思想,嚴防產生兩極分化
素質教育十分強調注意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正是興趣愛好形成發展的黃金季節,以初一相對而言,課業負擔較輕,學生也單純活潑些,正是他們個性特長發展的大好時期,這就要求初一班主任要因勢利導,積極創造自我發展的空間。而不能將學生整天困在教室里,沉到題海中去。特別不能搞“唯分論”,武斷地將學生分出上中下幾個等級來,歧視甚至虐待“差生”,以前曾有人在初一時就按考分來編排座位的,結果過早地造成了兩極分化,導致部分學生“破罐子破摔”,形成不堪收拾的局面。
班主任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善于發現各自的長處,激發互相幫助的熱情,推動班級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班主任更應多學習、多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水平,切實有效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