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因為能適應各層次學生學習心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厭學現象的產生,故被不少學校所采納。我校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在不打破原來行政班的前提下,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主要以初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依據),將畢業班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進行了為期一學年(2010.8-2011.6)的“走班式”分層教學實踐。“走班”并不需要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學生只是在學習分層科目時,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三個層次的學生可同時在不同教室、不同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走班式”分層教學存在諸多優點的同時,也存在著如下不足。
一、學生合理流動受到制約
分層教學中,當一些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達到更高層次的要求時,則應進行適當的調整,從C層升至B層,B層升至A層;同時A、B層成績退步大,學習態度差的學生也應調至相應的低層次班級中。通過這種合理的流動,既能肯定學生已取得的進步,也能給學習退步的學生敲警鐘。但現實情況是,從低層次升入到高層次往往能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學習興趣,從高層次降入低層次,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伴隨很多不良的情緒。為了顧及社會和諧及初中學生脆弱的心理,調班通常采取謹慎民主的方式,一般不輕易下放學生,而是由學生和家長自行申請,一些學生因為懼怕辛苦,申請到更低層次的班級,一些又由于難以適應新老師,而申請去不適合自己的班級,并搬來家長助陣,向學校申請。通常而言,下放的少而上升的多,故分層教學引入的淘汰競爭機制難以真正實施。
二、走班增加管理難度
分層教學使原先固定且單一的行政班轉換成幾個松散、流動的層次班,給教學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比較典型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1. 走班浪費時間。課間休息時,一些學生玩得忘乎所以,上課鈴響也不舍得離開本班同學去分層班上課,據估算平均每節課會因走班浪費大約3分鐘的時間,尤其是B、C層,長久以來勢必影響教師的正常教學效果。
2. 走班時,一些C層的學生由于無心向學,上課前常忘記回原班取課本,所以上課時經常無書,無所事事,被強行回原班拿書時又發出聲響影響其它層次學生上課。
3. 作業本難以準時收齊。學生早晨到校,按道理應在第一時間內將作業本上交,由于各行政班學生包含各層學生,所以很難集中收齊同一層次學生的作業本,為學生抄襲留有時間,給老師及時批改點評造成延誤。
4. 難以集中輔導學生。當學生在各行政班自習時,任課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集中聽寫單詞、短語。
5. 遲到、曠課現象增多。C層學生由于基礎差,對學英語沒有絲毫興趣,加上走班后,逃離了班主任的監管,一些學生便采取消極反抗的形式——曠課,C層學生的缺勤率明顯比分層前增高。
三、分層易流于形式
分層教學的目的是“保尖、促中、扶差”,所以必須實施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及評價的層次性,才能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但在實踐過程中,分層常流于形式,缺少具體的規劃和措施。
1. 練習不分層。通常而言,分層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采取習題分層,設計相應深度的練習和測試題,但這無形中會增加備課組教師的工作量,所以為了省事,通常各英語備課小組會統一為學生征訂教輔資料和測試卷。所有學生采用單一的教輔資料,不僅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而且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
2. 評價不分層。統一測試卷使好學生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差學生考不出自己滿意的分數,挫傷各層學生的積極性,故評價應分層。在設計考題時應根據分層的特點將考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為基礎題,針對全體學生,選做題則按難易分層。評價利用好了,各層學生都能增強自信,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并產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四、一些班級缺失榜樣
分在B、C層的個別學生經過努力,成績提高后會被升到更高的層次班,所以B、C層始終是“潛能生的樂園”,身處樂園中的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放松自己。由于缺乏優秀學生的帶動,課堂上很難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熱情低;低層次班級的任課教師上課時也常因響應的學生寥寥無幾,而感覺索然無味,同時還需不斷地停下來維持紀律,課堂傳授的內容少,課堂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學生自然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從理論上分析,分層教學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利于因材施教,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因各種不利因素的干擾而收不到應有的效果。故在分層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發揚分層教學的優勢,同時要切實找出分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措施規避和消除分層教學的不利因素,使分層教學體現出應有的價值,收到最佳效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