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閱讀課外書時,或涉獵群書,卻不明其精要;或沉醉入迷,但不能讀出真義。在寫作教學中,我們也常發(fā)現(xiàn)學生們詞不達意,題材陳舊,思想淺薄。那如何才能提高讀寫的有效性?
一、讀書筆記能促進有效讀寫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生要“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
讀書筆記是最能達到這種閱讀要求的一種方式。閱讀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精神和情感的交流融通。在讀書筆記的寫作中,學生選擇讀物不再隨性、盲從,而是有目的的選擇優(yōu)秀、經(jīng)典的作品。學生閱讀時也不再流于走馬觀花,一目十行,而是全神貫注地投入到閱讀中思考:或評點文中人物,或品析精彩字句,或為文章的思想情感所動,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找到言語生命沖動的感覺,激起言語創(chuàng)造的熱情。這種寫作的快感,可以突破命題作文的一些束縛,自由寫作,讓生命歡歌。
閱讀的感受,只有通過寫作,才能真正清晰深刻。寫然后知不足,又會引導人們有目的地閱讀和思考。而讀書筆記正是能實現(xiàn)讀寫結合,使讀、思、寫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有效方式。
二、初中生讀書筆記現(xiàn)狀的調查及結果分析
筆者在所教中學初一年級發(fā)出問卷433份,收回431份,就此對431份的答卷進行了統(tǒng)計。調查問卷的題目從學生做讀書筆記,和與之相關的課外閱讀、寫作三方面方面設置了15個問題,讓學生無記名回答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首先,絕大部分學生還是認可做讀書筆記這一方法的。但目前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現(xiàn)狀是不得法、缺督促,令人堪憂。其次,學生的閱讀處于自由、散漫的“無政府”狀態(tài),導致閱讀的效能十分低下。再次,學生的課外閱讀對寫作的幫助太小,閱讀效率低下。
三、以讀書筆記促進有效讀寫的策略
根據(jù)對讀書筆記重要作用的正確認識,在初中學生做讀書筆記現(xiàn)狀調查的啟示下,筆者從三個方面提出了以讀書筆記促進有效讀寫的策略。
策略一:指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筆者從常規(guī)寫作和個性寫作兩方面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常規(guī)讀書筆記。為了通過教來達到不教,從而提高讀寫的有效性,筆者將讀書筆記的各種形式結合起來,設置了讀書筆記的常規(guī)寫法(以短篇文章為主,自由選擇文章寫),進行強化訓練。
策略二:加強對課外讀物的指導
書海茫茫,而中學生認識能力和鑒別能力較低。因此課外讀物的選擇上,我們應該將學生自主選擇和教師積極引導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指導學生尋找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 跟潮流,與時俱進。①歷屆中考卷或各地信息卷的現(xiàn)代文。②引導學生選讀反映時代強音的讀物——報刊雜志等。③關注時尚需求。學生也可以推薦,但要經(jīng)教師審定。立足課內,延伸課外。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教師可通過課內文章指導學生閱讀與之相關的課外書籍,力求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策略三:培養(yǎng)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教師的訓練和督促十分重要。
常布置。當讀書筆記成為平常作業(yè),學生就會把閱讀和寫作當做學習常態(tài)來對待。筆者認為每周做兩篇常規(guī)的讀書筆記,每學期做兩篇個性的讀書筆記,是比較合適的。給時間。語文教師也應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和寫讀書筆記的時間。比如每周一節(jié)閱讀課,每兩周一節(jié)讀書筆記交流課,力圖做到課內引導,課外延伸。勤檢查。在實踐初期,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教師必須是每周都全批全改,甚至面批。一個月后,就先采用抽改,然后放手讓四人小組互批,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多激勵。對讀書筆記的評價,要面向每一個學生,重視他的起點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以激勵評價為主,力求每個學生都能愛上讀書筆記,并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