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育現狀
筆者在初中從事音樂教育,在一次合唱團隊員的選拔中發現,初一的500名學生,能唱準基本音階“1234567”的學生不到5%,沒有一個學生識譜,也沒有一個學生能了解一首音樂作品的基本要素。筆者認為,目前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育面臨以下問題:
1. 音樂課不受重視
學校狠抓升學率,對于統考科目相當重視,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大多數學校初一初二開設音樂課,初三根本沒有開設音樂課,臨近考試時,還會將音樂課、美術課等非主科課程停課,提供給統考科目的課程用作復習課或者自習課;學生家長也認為只要能夠考出較高的分數,就是好的教育,因此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音樂科目被當作“次科”不受重視。
2. 音樂教學設備落后
大多數人認為,音樂課無非是一架鋼琴一本書唱一首歌,然而在科技時代迅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改革突飛猛進的今天,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重視,然而也有地方音樂課沒有配備鋼琴、電子琴、打擊樂器、多媒體教學軟件,音樂教學設備相當落后,嚴重制約了音樂課質量的提高與發展。
3. 音樂教材內容太難
中小學音樂教材所選的歌曲難度大,不適合學生演唱,器樂曲對于沒接觸過樂器的學生難以接受,一些欣賞曲目也比較難。現在的中小學生思想前衛,個性突出,喜歡現代的、潮流的事物,可是教材缺乏時代性,很多歌曲都是70后、80后所流傳的歌曲,90后、00后從未聽過,很難讓學生接受,讓學生愈發對音樂課失去興趣,從音樂教材來看,教材內容沒有以當今學生為主體,缺乏時代性多樣性,沒有從多角度、多視野去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4. 音樂教學方法單一
現在許多音樂課還是以傳統機械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以教會學生唱一首歌或者彈一首曲子為目的,模仿的、單純的、刻板的教學方式占有很大比例,很少老師認識到學習音樂是為了提高音樂素養、陶冶身心,使這種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自由發揮與想象的空間,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無法從音樂課上獲得美的體驗,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 素質教育沒有落到實處
應試教育愈演愈烈,雖然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地位較以前有所提高,但與語數英等課程來比,音樂課還是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學校還是以學生的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好壞,音樂課沒有升學的壓力,也就沒有分數的壓力,所以很難把音樂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根本就不能很好的發揮,素質教育就很難落到實處。
二、音樂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的基本素質及提升教學能力
1. 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師的良好的知識結構是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一個音樂教師需具有廣泛的文化科學基本知識,扎實系統的專業學科知識以及全面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教師只有全面準確地掌握教育科學知識,才能正確地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把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效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各種潛在能力得以充分地發展。
2.支持及推進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教師在職前教育的知識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所以進入教學崗位之后,音樂教師的技能和知識需要一定的提升,學校應支持及推進音樂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讓其了解國內外的音樂教育發展趨勢、動態及前言信息,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和教育方式,以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二)加強對音樂教學觀念的轉變
音樂教育是其它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門藝術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需對音樂教育有新的認識,以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開展為契機,充分體現音樂教學在學校發展和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樂學科的特點,面向全校學生,把培養音樂興趣、愛好,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擴大文化視野等為重要的方面構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育。
(三)加大音樂設施的投入
音樂教學設施是課程的保證。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的正常進行。音樂教室和基本的樂器及多媒體教學設備需要保證,條件好的初中,可在圖書室購置相關的音樂書籍和音像雜志等,方便老師備課與同學們借閱瀏覽。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