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它是整個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寫作水平的高低能明顯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水平的程度,而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揠苗助長,一步登天的錯誤傾向。
一、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
興趣能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欲,能激發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語文教師在類似的教學中,必須抓住時機,引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他們克服“厭作”“畏懼”的心理,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
1. 優化習作心境,激發寫作興趣。
(1)針對學生習作信心不足而產生出的畏難情緒,我采用了“榜樣”激勵戰術。即在每次習作前,我便有意識地將前屆學生的優秀習作向班上的學生宣讀,必要時還簡介當時小作者完成這次作文的具體場景,然后用富有挑戰性、號召性的語言作結,意在讓他們消除完成這次習作的心理障礙,樹立起完成任務的信心和趕超同齡人的決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上呈現出的躍躍欲試的情景是令人無比欣慰的。
(2)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需要”,提前布置或帶領學生做作文前的觀察和記錄,意在解決學生“心無所思、情無所動”“無米之炊”的問題。
(3)班內成立作文“尖子生習作會戰”小組。這一小組是班級的寫作佼佼者,我的目的是讓他們在作文面前“先走一步”,并在之后的“說典型,樹風格”的作文指導課的引路下,以點帶面,師生共同完成習作任務。
(4)經常對學生談一些作家的趣聞軼事,既引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又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寬眼界。如向學生介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還有冰心、魯迅……這些古今中外的人物,在學生的眼前一一展現他們美好的創作靈魂,使學生自然迸發智慧的火花,給其帶來濃厚的寫作興趣,就這樣,學生更樂于寫作文了。
2. 品味生活情趣,體會作文趣味。如《我真聰明》這篇作文,學生就很喜歡寫,因為他們可以盡情地體驗少年時代的生活樂趣,并能結合自身的優點,產生極大優越感。批閱完這次作文后,我驚奇地發現全班同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竟無一例相同。事實證明,一旦把學生的思路打開,教師就不用擔心再次出現“千篇一律”的文章,學生也不會再走上“無米之炊”的道路了。所以,只有激發寫作的興趣,學生才會很自然地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傾注于筆頭,學生往往更有話可說,更有體悟,更善于總結出人生的哲理,從中得到自我教育。
3. 感受成功喜悅,勉勵再創新作。為了讓學生更積極自覺地寫作,保持習作熱情,老師還應該及時組織學生體驗寫作成功的樂趣,以形成良好的習作內驅力。
4. 課內練筆和課外練筆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課內練筆多結合課文的體裁和要求來進行。課外練筆著重注意學生對社會的所見所聞、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二、學會觀察生活,積累日常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也離不開“米”,“米”從何來?這就需要學生的平時積累,在生活中發現黃金美玉,把自己親身的感受真實記錄下來。有的學生不善于發現和捕捉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則要引導學生做有心人,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一點需要從以下方面去做:①關心他人、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②啟發學生發現生活的閃光點,把握觀察時機,指導學生觀察草木榮枯,觀察候鳥去來的情況,朝暉夕陽,星移斗轉,月兒盈虧等現象。③指導學生要有選擇(即選材)地觀察事物。對熟悉的人和事,生動場面,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加以觀察。④授以觀察的正確方法。如寫某一物體或樹木花草時,著重強調觀察的方法;遠眺、近觀、描形繪神,寫出文章的特點來。⑤要求寫好觀察日記,做到腦手并用,將容易遺忘的素材稍作記錄,如將電視臺、廣播電臺、報刊雜志上的新聞摘要,書上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等勤記下來,可達到充實自己、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⑥寫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升華寫作水平尤為重要,如寫《牛》這一作文時,學生大都能夠介紹牛的種類、體態、特征、生活習性和用途,我便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如想到牛的無私奉獻精神,改革開放的拓荒牛精神,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敬業精神。把一般動物的內涵提高到更高的境界拓展作文的外延,寫出來的文章更耐人尋味。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