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語言文字訓練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當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把小學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課,對學生進行嚴格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對促進少年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使他們成為一個具有較高素質的公民,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呢?
一、加強學習語言與發展認知能力的聯系
我們知道,讀每一篇文章實質就是通過文章的語言文字去感知事物,從而認識事物,最終達到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這一過程,既是學習語言的過程,又是認識事物的過程,即學習語言和認識事物是辯證統一的。如教《琥珀》一課,琥珀究竟是什么東西,它是怎樣形成的?初讀時,學生是理解不了的。他們只知道琥珀就是松脂球,但是經過多次的閱讀,認真品賞課文的詞句及觀看插圖后,學生最終認識到琥珀是一種黃褐色的半透明礦物,可做華貴的裝飾品,又是名貴的藥材。它的形成是很復雜的。學生通過反復的閱讀,不但領會了“撣撣”“拂拭”“劃動”“撲”這些詞語的準確生動性,而且認識的琥珀。
作者認識事物,要通過觀察、經過思考,然后才能把自己的認識結果和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包括如何定中心,選擇材料、組織材料、選擇詞語等等。由此可見,一個讀者,只有認真通讀全文、品賞每個字、詞、句的意思,才能真正領會文章所表達的事物及思想感情。這過程,既是向作者學習認識事物方法的過程,又是向作者學習如何運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把語言文字訓練與發展認識能力有結合起來。
二、加強基礎知識訓練與基本技能訓練的聯系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都很重要,我更看重訓練。”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落到實處,必須加強以下三方面的聯系。
首先,是加強字、詞、句、篇的聯系。
字詞句的訓練是篇章訓練的基礎。訓練時,我們要注重以下幾點。
1. 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首先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如:拼音識字法,字理識字法,劈切聯想識字法等。其次是聯系上下文準確理解字義。再次是創設口頭和書面運用的機會,從運用中加深對字的理解。把識字和閱讀、作文緊密地聯系起來,扭轉“識字單一”的偏向。
2. 解釋詞語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釋詞中,應盡量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依靠自己的努力理解詞語的意思,逐步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義,把詞語教學與理解課文內容聯系起來,消除依賴詞語手冊,死記硬背條文的弊端。
3. 注意加強句子的訓練。教學中,特別是在閱讀課文時,我們要教會學生抓中心句、重點句,并理解其深刻的含義。在閱讀和表達語言實踐中進行常用的句式訓練,在每個自然段中要體會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系,理解句子含義。
4. 在鞏固句子的基礎上,加強篇的訓練。教學時,在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加強篇的訓練,篇章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訓練中我們要處理好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其次,要加強聽、說、讀、寫的聯系。
聽、說、讀、寫組成語文教學有機統一的整體。聽和讀是理解,說和寫是表達,聽和說是口頭語言的運用,讀和寫是書面語言的運用。它們應該互相配合,整體協調發展的。
1. 把聽與說有機結合起來。聽是吸收,說是表達,在言語交際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注意把聽與說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表達就會對象清楚,目的明確,針對性強。
2. 把說和寫有機結合起來。說是寫的先導,從中年級起,應在說得生動方面下功夫。訓練時,要提出質量要求,養成先想后說的習慣;其次就是提醒學生從讀中體會生動形象的詞語,用方法指導實踐,再次就是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反復訓練,如擴句,改換句等。
3. 把讀和寫有機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從讀中學習,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因此,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讀的訓練,訓練的形式有:A、反復誦讀領會;B、比較領會;C、浮現形象,體會語味;D、摘錄錦詞佳句。通過反復的讀,最終達到寫作目的。寫的時候,我們可以交給學生以下的寫作技法:①順逆法;②蓄勢法;③反常法;④三迭法;⑤總分法;⑥點面法;⑦立眼法;⑧復現法;⑨一字立骨法;⑩逐一揭題法。這樣,真正把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再次,要注意字詞句篇與聽說讀寫的內在聯系。
字詞句篇等基礎知識是形成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基礎,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傳授知識時要講在規律上,通過思維,抓準知識間的聯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同時,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通過一定數量的嚴格的訓練,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