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承擔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的壓力,學生情緒的脆弱性和波動性表現(xiàn)較為突出。因此,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的確定與實施顯得更為重要。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施策略可謂多渠道、多角度。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質疑激趣、設置情景激趣、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開展探究實驗等等。我認為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是最好的方法。有實驗的課堂永遠是最有氣氛的課堂、最有活力的課堂。例如學習《醛》一課后,我增加了“銀鏡反應”的學生實驗,許多學生看到了自己做的實驗中,試管內壁附著一層光亮銀鏡時,不由歡呼起來,過后這些學生對化學更感興趣,學習更有動力了。
二、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生活中處處是化學,在學生的腦海中也有許多“為什么”,如,為什么爛蘋果有酒精味?為什么用藍墨水寫的字先是呈藍色后變黑?加碘鹽加的是什么物質?教學中應把這些“為什么”有目的、有計劃地穿插到教學中。但有時這些知識與實際應用可能有很大差距,如,再問:“怎樣檢驗室內空氣因煤氣泄漏是否達到爆炸極限?”學生往往束手無策,若稍加指點,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在室外把集氣瓶裝滿水,蓋上玻璃片,拿到室內后把水倒掉,再蓋上玻璃片,拿到室外檢驗即可。)教學中要有意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可以通過一些有關生活、生產(chǎn)和科技等方面的應用性習題的訓練,同樣能起到加強應用領域的教育作用,如:為預防碘缺乏病,國家規(guī)定1kg食鹽中應含40mg~50mg碘酸鉀。為檢驗某種食鹽是否加碘合格,某同學取食鹽樣品428g,使其全部溶解,將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鉀淀粉溶液,溶液呈藍色,再用0.03 mol·L-1的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時藍色剛好褪去。通過計算說明該加碘食鹽是否為合格產(chǎn)品?怎樣檢驗食鹽中是否加碘?(有關反應:IO3- + 5 I- + 6 H+ = 3I2+3H2O;I2 + 2S2O32- =2 I- +S4O62- ) 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確實體會到化學是“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應用性”統(tǒng)一的學科,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原動力。
三、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平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把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貫穿到相關知識中,收到了較好的育人效果。如教《化學平衡》一節(jié),我把運動觀(物質是運動的)滲透其中?;瘜W平衡可以概括為三點:(1)動,V(正)= V(逆)≠ 0,化學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既動又靜。(2)定,平衡體系中各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3)變,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平衡隨之破壞,并發(fā)生移動,即化學平衡是一相對靜止狀態(tài),是有條件的。哲學中的對立統(tǒng)一觀,在高中教材中,有關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以及合成等方面,都蘊藏著這一觀點,特別是氧化—還原反應,我把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概括為“升、失、氧、還;降、得、還、氧?!毖趸^程和還原過程,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沒有電子的失去,也就沒有電子的得到。在學習離子反應時,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如小蘇打溶液與澄清石灰水混合出現(xiàn)渾濁,實質上是HCO3-與 OH- 反應生成了CO32-,CO32-再與Ca2+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在解決溶液中的離子溶液濃度大小問題時,應分清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關系。在學習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時,強調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觀點。在教學中滲透哲學觀點、潛移默化地使學生逐漸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熱愛家園,重視環(huán)保
化學課上,應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環(huán)境污染的關系。學習氯氣、氯化氫、二氧化硫時,講一講這些物質對人體呼吸器官的危害,介紹一下我國城市酸雨的現(xiàn)狀;學習氮氧化物時,向學生介紹光化學煙霧事件;學習一氧化碳時,介紹煤氣中毒的原理、危害及處理方法;學習二氧化碳時,向學生講解溫室效應對人類未來的潛在威脅。
保護環(huán)境應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化學實驗做起。化學教師應給學生做出表率,做演示實驗時,廢氣應加以吸收,廢液應加以轉化,廢渣應加以回收利用,避免化學實驗給環(huán)境造成污染。學生做化學實驗時,教師應提出明確要求,對亂倒、亂排“三廢”的現(xiàn)象應及時加以制止,并指導其回收處理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應珍惜資源,節(jié)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也就是說,我們要倡導生態(tài)環(huán)境道德,善待生靈,善待地球,抵制污染,植綠護綠,保護環(huán)境,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