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技能不但是英語技能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是基礎英語教育的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是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如何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呢?
一、注意語言知識的傳授,突破語音障礙
聽力的基礎來自扎實可靠的語音。單詞的語音是組成句子和篇章的基本單位,而掌握了單詞的發音僅僅是最初的一步。部分學生對英語標準發音掌握不好,或者他們自身的英語發音與標準發音差距甚大,因而在聽的過程中,往往分辨不出聽到的是哪一個具體的詞。有時即使聽到了學過的詞,也會誤聽為其他的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在理解上步入歧途。
培養學生的聽力,突破聽力障礙,首先教師就要認真教好音標,嚴格把好音標關,學會國際音標及一些讀音規則,掌握拼音技巧,做到見詞能讀、聽音能寫。其次,要引導學生正確記憶單詞,即根據讀音規則正確識記單詞,多讀多寫,克服死記硬背的毛病。實踐證明,集中教授音標,可以使學生順利通過語音關。掌握好語言知識,即語音、語速、詞匯、語法,是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最基本的條件。在一開始要訓練學生聽、讀音素,尤其是易混淆的音素,把音素組成音標去拼讀,學單詞、句子。在教學生朗讀音標,單詞和句子時,要注意音的連讀,不完全爆破和音的同化。同時也應有意強調句中的重音、節奏、連讀及語調,且語速不可過快或過慢,要適中。
二、加強聽力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聽讀結合。聽力理解能力與詞匯量、語法知識、閱讀理解能力、閱讀速度、背景知識以及一個人的記憶能力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閱讀理解能力尤為重要。雖然聽力測試主要測試的是學生的聽力水平,但是如果學生不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將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并正確理解題目,做出是非判斷;也很難從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讀完并理解問題句、概括出答案并填寫在試卷上。也就是說,考生只有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水平,才會在聽力水平上產生質的飛躍。因此,教師可在學生做完聽力練習后,將聽力素材變為閱讀材料,讓學生重新閱讀聽力文本,加深對文本的印象。同時,學生通過閱讀會進一步熟悉日常對話的語言特點,了解聽力題的出題特點。
聽說結合。聽和說的能力訓練往往一起進行,在日常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聽力教學實踐,變被動為主動。聽完一段錄音后,可就內容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作簡略的口頭回答。在回答的基礎上,口頭概述大意,鼓勵使用簡單句,以幾句話說完為宜?,F行初中新目標英語課本的每單元都有4-5個聽力練習,在學生做完聽力練習后,再放一遍錄音,讓學生跟讀其中的某些句子,或者轉述整篇材料的大意,這樣既可鞏固聽力訓練的成果,也可提高聽的水平。聽音復述,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轉述,這是一種在聽力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再創造活動;聽音討論,當學生通過兩次對文章的感知之后,教師可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訓練題,然后再分組討論答案。通過討論,可相互補充,相互幫助達成共識。如遇爭論不一的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再聽有關材料的相關內容,直到聽懂為止。
聽寫結合。聽寫結合最有利于提高學生聽力水平,在練習聽寫時,我這樣進行:聽第一遍時集中精力仔細聽,并立即復述,在復述過程中領會尚未完全理解的句子部分,通過出聲復述,讓大腦對句子內容加深印象。聽第二遍時,立即寫下你已基本領會的句子。由于這一遍語速較慢,你仍可采用邊聽、邊復述、邊記錄的方法。聽第三遍時,仔細核對,看是否有遺漏,并及時修正,并進行分析。長期堅持聽寫,其聽力訓練的收效是非常好的。
三、開展課外活動,開辟練習聽力的新天地
課外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激發興趣,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培養聽說能力。
成立校園廣播站,用英語播放學生熟悉的東西,好人好事,生活故事,校外見聞,力求短小精悍,淺顯易懂。
組織英語角,英語角是一種最具群眾性的活動形式,其目的是為全校學生提供一個課外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場所和條件,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促進學生知識向技能轉化,通過多次實踐證明,舉辦英語角的確能強化中學生聽說能力。
定時收看電視英語小節目,在情景中培養聽力。觀賞英語節目,觀賞英語節目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語感。
演唱英語歌曲,英語歌曲普遍具有悅耳動聽、旋律優美、歌詞生動形象等特點。經常收聽英文歌曲是訓練聽力的好材料。音樂對人的心理暗示,注意聯想等有很大的作用,更利于理解聽力材料。
聽故事很適合那些讀得好而聽力差的學生。教師選擇一個有趣的故事,盡可能適合學生水平,每天大聲給學生讀一段或一章,學生只需要聽故事,老師隨時寫下學生聽不懂的詞語。這一活動深受中學生喜愛。他們通常希望聽到有關日常生活的故事。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