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是著名的地方民歌。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它被流行歌曲包圍,日漸式微,逐漸淡出人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視線,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令人唏噓扼腕。研究如何保護這項寶貴的文化財產,已經被越來越多喜愛它的人們重視。
課堂教學改變了客家山歌最根本的特點。傳統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在內,都是靠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時至今天,山歌的豐富性已大不如前。因為口口相傳特點,很容易造成唱法風格的流失散佚。雖然形式散失,花枝凋零,但是山歌風骨仍在,風韻猶存。所以,形式的流失并不能妨礙它的發展。任何一門藝術,都是靠創新才能煥發出生機的,吃老本的辦法只會使路越走越窄,固步自封。要發展,必定要打著與時俱進的鮮紅旗幟,打上時代的烙印,擁有時代的氣息。墨守陳規只會自取滅亡。注入新鮮血液,是挽救客家山歌的唯一辦法。
一、注入時代氣息
1. 多用現代詞語入句,減少用生僻的方言詞。用現代的詞語洗滌古老歌謠,力圖使內容接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多些喜聞樂見的內容。
2. 使用傳統樂器的同時加入西洋樂器伴奏。可以使用吉他、鋼琴、提琴,甚至薩克斯風(爵士樂風格)等伴奏,雖然有點難度,豐富了和聲音色,也沒少了那些原味,但是可以給學生傳遞一個很好的信息:山歌也是歌,它也是可以很現代的,它不是無可救藥的陳年古董。待學生入門后,才和他們一起制作竹板等有代表意義的簡易樂器。一切以教學為中心,決不隨便破壞山歌的平民形象和隨和形象。
3. 融入其他現代音樂元素和現代語言元素。如用一些外文入詞,如“YEAH”、“YES”、“NO”、“VERY GOOD”等日常用語。讓山歌也玩一次新潮流。 用HIT HOT唱法等“IN”的節奏來演繹。用搖滾唱法來演繹山歌。
這些做法,旨在說明音樂其實是無分國界,超越語言、年齡的,它是人與人交流的理想工具,它的社會功能之廣泛,山歌只是千千萬萬音樂的一個類別,它是和其他音樂相通的,可以互相滲透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學生愛上音樂,喜歡客家山歌,也算是對鄉土文化的升華。
二、抑弊興善,發掘優勢
客家山歌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歌謠。但由于口口相傳的特點,難免會沾染個人的不良習氣和滲透著一些封建糟粕。特別是打著“情”字為旗號,別有用心地把不良習氣夸張放大的做法,更是鼠目寸光和自毀長城的所為。本是男女之間純潔的愛情,卻有較多的不雅成分,如把性甚至性器官的描述作為風趣的話題等等。這其實是將山歌推向萬劫不復境地的做法。這些語言是難登大雅之堂的、現代文字也不能表達的,也是和當今社會上倡導的文明相悖的。這是山歌流傳過程中某些個人流氓人性的表現,是兒童不宜的成人作品。如果想要青少年參與,必須要改變山歌“成人化”的形象,否則山歌只能永遠是徘徊在狹窄的成人圈子里的玩物。振興又談何容易?成人毛病其實并非客家山歌所獨有,很多方言歌謠的通病,幾乎沒有哪種是能獨善其身的。如漁民的咸水歌等也是有這種弊端的。究其原因,過去編唱這些歌曲的大多都是貧苦的下層群眾,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大多信手拈來,又兼有同伴起哄鼓噪,故終有此果。
其實,客家山歌中是有很多教人向善的內容的。如孝敬父母、團結族里、助人為樂等等。如“竹板一敲鬧洋洋,阿妹照顧老伯娘。門前掃地又擔水,送來治病好藥方。”沒錯,只有慰藉才是醫治孤獨的極品良方。這唱的是一位青年女子照顧孤寡老人的故事。山歌劇《三斤狗》講的就是一個不要嫌貧愛富的故事。《十月懷胎》“鄉親父老記分祥,人人都要敬爺娘,十月懷胎真辛苦,幾多辛苦誰思量?……”是教育兒女要有孝順父母的品德,也讓人們了解懷胎這一生理現象。現代的山歌《遠離毒品》“山歌勸化后生儕,青年男女聽春車,莫同壞人打交道,去學吸毒唔著華,上了賊船就難下……”歌詞是運用具有教化意義詞句,使聽眾在潛移默化中受益。這些例子說明了客家百姓善良純樸、熱情好客等積極上進的精神面貌和優秀的民族品質。
民歌典型的特點是親民性,它的親和力是平民百姓樂于接受它的最好詮釋。客家山歌也承傳了這一特點。但這種親民性又令歌詞陷入過于簡陋的兩難困境。而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文化素養比過去的老一代是大有提高的。因此在教授山歌的時候,我也不忘在歌詞上下功夫,力圖其避免俗氣而又保留純樸清新。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