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改革已跨入第十一個年頭,小學語文教學的諸多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可喜變化。習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似乎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習作教學的各種流派層出不窮,但在廣大的一線教師中,由于受傳統教學和對習作專題教研的投入不夠等多方面的影響,“生寫師改”這一分工明確的老套教學模式卻“濤聲依舊”,重批改輕講評的現象普遍存在。
要打破高耗低效這一老套模式的“堅冰”,提高習作教學效率,關鍵要改變我們的習作教學觀念,從加強講評這一薄弱的環節入手,重視展示教學,充分發揮展示的激勵功能,注重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和信心,同時讓學生在賞識優秀作品中受到啟發,得到借鑒,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提高展示的認識
1. 展示是鼓勵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我國賞識教育的倡導者周弘老師說過:“賞識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空氣和水。”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會有被認同和被肯定的需要。小學生的這種需要就顯得更加強烈了。我們一定要把握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及時對他們在習作中的成功之處給予及時的肯定,才能真正達成“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和與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這些課標在習作教學方面的目標。讓我們的習作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充實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價值,充滿尊嚴與幸福感的生命歷程。這也正是我們語文課程不可缺少的人文關懷。
語文對學生精神方面的影響是其他學科難以企及的,這也是語文自身的特點和資源優勢所決定的,正如海德格爾所言:“語言是存在的家園。”習作的講評,就要以所展示的亮點為載體,以感性的方式,去啟發學生,滋潤學生的心田。如果缺乏這種展示、鼓勵,我們的習作教學便帶有“馴獸”的色彩,習作教學中的的體驗、感悟、激情、想象、創造便成為奢侈的東西,學生的習作過程也便成為胡編亂造的過程。錢夢龍先生批評這樣的教學為“束縛人、折磨人、摧殘人”就一點都不過分了。學生習作的過程應該同時是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獲得幸福感的過程。
2. 展示亦指導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書面表達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向文本學的,其中就包括學生中的這些優秀作品。展示學生的習作中亮點,就是直觀的告訴學生這次習作可以寫這些內容和可以這樣寫,解決了寫什么和怎樣寫這兩個根本問題,同時還可解決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問題。據了解,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家中的課外書,最多的就是名目繁多,分級分類的優秀作文選,有很多家長、學生,甚至是語文老師都僥幸認為,有了這些“法寶”,就能解決學生習作中的困難。如果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缺乏有效地引導和跟蹤,加上如今學生的課業負擔繁重,要想學生只依靠優秀作文選就能解決學生習作中的困難,那肯定是一廂情愿的僥幸做法。更何況,優秀作文選中的范文,全都是習作尖子的優秀作品,而且都是經過指導老師和編輯精心加工過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同時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也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要寫好一篇好習作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情。這種舍近求遠、一廂情愿的片面做法實在值得商榷。
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習作,是練習寫作,不是寫作,更不是創作。課標規定,低年級是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才是習作。習作一點都不神秘,只要會說話,會寫字就能進行習作。如果我們的語文老師明確這一習作教學觀念,以寬容和欣賞的心態看待學生的習作,在批改中善做伯樂,充分挖掘本班學生在本次習作的的成功之處,并在講評中充分展示出來,讓學生讀出自己最欣賞的亮點,同時引導其他學生說出欣賞的理由。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興趣、信心就一定能逐步得到提高,良好的習作習慣才能真正形成。
二、豐富展示的內容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美存在于發現,是一種感知、一種心態。只要我們的老師在批改習作中,明確了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尊重學生的勞動,你一定會欣喜地發現有很多從未被你發現的“千里馬”,小到一個準確的標點符號、詞語、生動的句子、精彩的開頭、結尾、細節等片段,學生或家長的評語,大到整篇習作,哪怕有些學生某次的習作實在很不理想,但只要你有了寬容欣賞的良好心態,你都可以發現其中的閃光點,比如學生習作的態度,進步的趨勢,真摯的感情,這些都是值得你珍視的地方。將它整理出來,都可以作為你在本次習作講評中展示的內容。
肖伯納曾經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么,你和我交換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學生的習作屬于腦力勞動的成果,各自代表著一種態度、一種思想。何況學生的數量眾多,如果我們老師在習作講評中樹立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團體作戰” 的觀念,就能展現集體智慧無窮的魅力,學生就一定能在展示交流環節這一“資源共享”中獲得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體會到習作是自我表達和與別人交流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習作的評價和賞析能力,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三、搭建展示的平臺
要完成一項任務,必須有個良好的環境、條件或渠道。搭建習作展示的平臺就是為學生的習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當完成習作教學任務之后,老師要有甘做人梯的精神,想方設法為學生搭建習作展示平臺,包括鼓勵投稿、辦作文報刊、善用網絡這一最經濟快捷的展示平臺等。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習作展示的平臺是靠老師的愛心搭建出來的,當學生的習作無論在那個級別那個平臺發表了,我們老師都要創造條件為學生送上及時的祝賀和真誠的鼓勵,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可想而知,學生的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肯定是不言而喻的。這種習作教學氛圍一旦形成,其影響是難于估量的。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盡管各地的條件不同,學情各異,但只要語文老師樹立正確的習作教學觀念,在習作教學中重視講評環節,注重展示學生習作中的精彩,讓學生在展示中受到激勵、借鑒和啟發,學生定會更積極地做出行動,收獲更多的成功和快樂。展示也定會成為習作教學上的一個新的生長點,迎來習作教學的春天。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