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性質有別于其他學科性質,有其特殊性。在教學中,應根據課文的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教法,靈活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愿學、樂學、愛學,陶冶性情,領會知識,提高能力,獲得美的享受。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活語文課堂
初中生的思維以形象為主,并且具有較強的情緒性,新奇的形象、鮮艷的色彩、動聽的音樂能有效地調動他們的感官,引起強烈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能將抽象的教學內容、枯燥的說教變為可耳聞目睹的視聽形象,有利于激發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增加信息傳遞的通道,擴大信息量;有利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提高學習效率。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促進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重要途經之一。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如果教師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學生很難在短時間里理解課文內容,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就可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氛圍里,盡快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愚公的形象是難點,教學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先播放流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斷,當教室里出現那優美、鏗鏘的旋律“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當屏幕上出現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天上天外天”“面對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那種神情堅毅的特定畫面時,學生仿佛置身于遠古時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堅定信心,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特別是最后一句“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這一“動情點”激起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二、以讀為本,激活語文課堂
作者總是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要體會作者的情感,必須對文章認真讀,反復讀,以放錄音帶或范讀帶動學生,再指導閱讀和朗讀,啟發學生找出注入作者情感的重點語句,通過默讀、齊讀、朗讀、輪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讀出文章的感情,從而激活課堂。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本。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基本手段。讀不僅是感受、理解課文的需要,而且是一種美感與氣質的熏陶。只有通過讀這個環節,學生才能讀出知識,讀出情感,讀出智慧與哲理,進而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素養,形成能力。譬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有的學生一邊讀,一邊禁不住露出會心的微笑,因為課文中趣味盎然的圖景深深地吸引了他,喚起了他兒時美好的回憶和聯想;同時,學生仿佛看到了“碧綠的菜畦”,聽見了“鳴蟬的長吟”,嘗到了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的美味”。不必過多的贅述,學生們就容易理解到熱愛大自然,喜歡游戲玩耍是孩子們的美好天性……學生們用有聲的語言把文字中蘊涵的深情表達出來了,有表情的朗讀,形成了情感輻射力,叩擊了學生的心靈,點燃了感情,這是任何講解和分析都無法代替得了的。
三、抓住重點詞句,激活課堂
詩有詩眼,文也有文眼,每篇課文中必有作者灌注感情著力描寫的地方。在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其思想感情,對領會文章的精神實質就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不但起到激活課堂的作用,而且能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講授《背影》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然后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父親對自己說過的最令自己感動的一句話時的情景,又請有音樂特長的同學很深沉地唱了一曲《北國之春》,這樣就大大觸動了學生的感情。緊接著,我就根據這四句話引導學生理解父親憐愛兒子的深情。四句話都是很平常的,沒有什么特別,同學們大多有這種生活體驗,因此也容易引起共鳴,由此發現人世間普通平常而又最為珍貴的美好感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增進了學生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整節課氣氛活躍,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參與到教學之中,與課文中的感情融為一體,收到良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