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教學中,針對高一學生進行的語法教學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有的教師在單元教學中感覺寫作教學難以下手,干脆就略過。有的教師在單元寫作教學中只是草草地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課外去完成作業。也有的老師在寫作教學課精心設計,給學生講解了寫作方法,但由于沒有結合單元話題,或是沒提供合適的語塊,教學也沒達到預期目標。筆者認為,結合單元話題,通過speaking, brainstorming等多種形式的預熱,為學生提供相關話題的語塊,對指導學生語言輸出行之有效。
一、基于單元話題,引出寫作相關語塊
在同一話題內,存在一些語義相近且圍繞該話題行文的語塊。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輸出的寫作前,應有相應語塊式的語言輸入。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模塊三Unit 5為例,其單元話題是兩個女孩的加拿大游記,那么語塊輸出就要以游記為主題。
T:Boys and girls, since we have learned this unit, we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Canada, right?
Ss: Yes.
T: Great! Where did Li Daiyu and her cousin Liu Qian go?
Ss: They visited Canada.
T: Good. We can say they went on a trip to Canada. (板書go on a trip to)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anada? Where is Canada?
S: It is on the north of the USA.
T: Right. It lies on the north of the America. How many people do you know there are in the country?
S: Over thirty million.
T: The country has a population of over thirty million. (板書have a population of)...
這樣,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在黑板上呈現本單元話題寫作所需要的語塊。接著讓學生討論,brainstorm出更多相關話題的不同語塊,如“Some place lies on/ in...”,經過學生的討論后,就有“Some place stands/ is located/ situated in...”等多個相關語塊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寫作需求。
二、加強語塊訓練,促成話題語塊內化
經過師生的互動,本單元關于游記和地點描述話題的語塊經過整理和分類,已整合完成。雖然通過本單元前面的教學,學生獲得了一定話題語塊的語言輸入,但還存在兩方面的問題:話題語塊的語言輸入較為零散,缺乏條理性;語言內化強度不夠。因此,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生活實際的任務型的實踐、體驗、參與和探究等活動,才能讓學生內化話題語塊。
1. 口譯比賽。教師給學生提供有關東莞地點描述的中文句子,讓不同小組的學生(每組的英語水平相當)用剛學的話題模塊進行翻譯競賽。雖然這種競賽只是對語言的操練,缺乏任務驅動,但對語塊的內化還是有實際意義的。
2. 地點介紹。首先,讓學生在組內互相用話題語塊介紹自己的家鄉。然后,每小組推薦一名優秀代表在全班進行介紹,同時讓其他同學捕捉發言者所用的話題語塊。
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使用漢譯英等其他形式,讓學生學以致用話題語塊,最終達到知識內化。根據課堂教學時間需要,教師可靈活安排任務以期達到語言語塊的內化。
三、活用話題語塊,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經過適當的話題語塊輸入之后,教師需要做的是讓學生適當進行語言輸出,使所學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得到綜合運用。
1. 全班學生分成7-8個小組,根據提供的寫作任務進行討論,圍繞寫作任務的寫作體裁、所需時態和人稱,對材料進行有效整合,同時商討本寫作任務所需語塊。例如,筆者給學生提供如下關于加拿大的寫作任務:
假設你是李明,在暑假期間你去了加拿大旅游,回來后為某報社寫了一篇題為“Canada”的文章,簡要介紹加拿大,內容可以包括以下要點。
寫作要求:略
經過分組討論,學生基本上篩選出了本寫作任務所需要的信息:這是一篇說明文,所需時態為一般現在時,人稱以第三人稱it為主。 所需語塊:have/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of, with/ cover an area of, have/ with a long history of, lie in/ be located in/ be situated in, it is in the north of...with...on the west, border...on the south, be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the second largest.
2. 經過討論,學生根據個人喜好,開始按要求寫作。教師給學生限定寫作時間,同時,下到學生中間給予指導。
3. 寫作完成之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同桌互評、換組互評等不同形式來評改對方的作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對方寫作中使用話題語塊的多少和時態語態等方面來評分。
4. 教師可隨機抽取一本學生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與全班學生一起評分,最后點評,指出其亮點,并提出建議。
5. 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布置另一個類似的寫作任務,加強學生對話題語塊的進一步運用。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