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于去年12月逝世后,人們一直猜測,他的逝世會引起東北亞地區安全形勢發生何種變化。實際上,東北亞乃至東亞地區安全形勢正在發生巨大改變,金的逝世只是對這種改變起到某種推動作用。
朝鮮:“重”戰略力量提升
朝鮮半島是世界上大國利益重疊最為復雜的地區,以致接近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程度。甚至,朝鮮半島發生的任何小的事件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朝鮮半島不僅是世界上兵力部署密度最大的地區,同時還是突發事件最為頻繁的地區,有些沖突事件甚至接近戰爭的邊緣。這不僅是因為朝鮮已經進行了兩次核試驗,被外界認為已成了事實上的準核國家。朝鮮半島南北兩個國家是保持戰爭狀態最長的國家,軍事對峙持續半個世紀后,仍然沒有簽訂和平條約來結束戰爭。朝鮮還是美國施加軍事壓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朝鮮與韓國也是世界上最為敵對的兩個相鄰國家。朝鮮還是世界上少有的“先軍”國家,全國上下工作都是圍繞軍事這一中心展開。目前,如此復雜的軍事形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主要是因為朝鮮的形勢正在發生變化。
首先,金正恩正面臨維護和穩固政權的壓力。2012年是金正日提出的使朝鮮成為“強盛國家”之年,是金日成誕辰100周年。同時,今年也成為金正日誕辰70周年。目前,朝鮮的各種媒體已經在大張旗鼓地宣傳要建立“強盛國家”這一主張。穩定與鞏固政權,贏得民心是當前金正恩需要解決的首要課題。順民心,抓經濟,將是金正恩政權的重心,以經濟促進權力的穩定與鞏固將是金正恩施政的重要手法。
其二,核力量已成為朝鮮與敵對國家對抗的王牌。除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已是事實上的有核國家。印巴兩國已經解決了各自的“生存問題”。同樣,朝鮮通過兩次核試驗后,可以說也已成為準核國家。從軍事角度講,朝鮮也解決了其“生存問題”。加之,朝鮮經過多次導彈試驗后,其導彈與核彈的結合已接近導彈核武器水平。這不能不給朝鮮以成為大國的信心。朝鮮提出的2012年成為“強盛大國”,其不僅意味著朝鮮是一個軍事大國,也意味著朝鮮要成為一個經濟、政治大國。即朝鮮已經將其核力量作為與敵對國家搏弈的有效手段。
其三,朝鮮軍事的發展將以戰略力量發展為重心。朝鮮是世界上擁有兵力規模最多的國家之一。如此規模龐大的兵力,雖然貌似強大,其武器裝備水平并不高,軍費的絕大部分用于常規武器上面。面對冷戰后世界局部戰爭,尤其是利比亞戰爭這樣的現實,朝鮮以如此龐大之眾,能否在未來高技術戰爭中發揮作用,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因此,擁有西方生活經歷和科技知識的金正恩不能不思考這一問題,即現代高技術戰爭打的不是軍隊的規模,而是軍隊武器裝備的高技術水平。朝鮮未來軍事建設的重點將轉為戰略力量方面來,即戰略武器的建設將被青睞。從整個布局看,朝鮮兵力規模極可能縮小,導彈核武器及網絡等戰略性武器將得到加速發展。
韓國:戰略重點由北向南調整
隨著朝鮮軍事形勢的變化,韓國也將隨之進行戰略調整。在朝鮮半島,韓國面臨來自朝鮮的威脅主要是軍事威脅,一旦這種軍事威脅下降,韓國的戰略重心就會做出調整,即成為東北亞地區乃至東亞地區的大國,將是韓國下一步發展目標。面對金正恩上臺后朝鮮政策的變化,韓國第一步就是解決向南發展的問題,即與日本、美國及中國的關系問題。
首先,韓國將重視處理與日本的關系。人們都知道,韓國與日本充滿著愛恨情仇。韓國與日本既有島嶼之爭,也有海洋利益歸屬問題之斗。韓國與日本之間還存在著沒有算清的歷史上的一系列舊帳,韓國國內充滿著反日的情緒。同時,韓國與日本之間還有爭美國之寵的問題。同為軍事上的盟國,美國給予日本更多的垂愛,而韓國卻沒有得到。這不能不使韓國對日本忌恨。同時,在對付朝鮮問題上,日本是與韓國站在一條戰線上的,支持韓國對抗朝鮮。這又不能不使韓國對日本存有“愛意”。韓國與日本之間的這種愛恨情仇,或隨著朝鮮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即韓國與日本的矛盾可能會上升,韓國與日本之間的斗爭將隨之加劇,韓國與日本的軍事發展比拼或成為一個重要發展趨勢。不難看出,雖同為美國的盟國,韓國與日本在軍事上不會順利合作的,兩國間在軍事上的磕磕碰碰將成為一個東北亞地區軍事的主題。
其次,與美國的關系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戰略問題。在東北亞地區,韓國與日本都是美國的盟國,但在美國的盟友序列當中,韓國不如日本對美國重要,也沒有得到美國像對待日本那樣的待遇,這是韓國心中最為郁悶之處。美國對日本大膽地放手,而將韓國卻抓得死死的,本來韓國快要到手的軍隊戰時指揮權卻因一個“天安艦事件”而眼睜睜地被美國人又拖了下來。隨著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日本在美國亞太戰略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韓國作為與朝鮮對抗的前沿國家,其將得到美國的重視程度可能會下降。如何解決與美國的這種關系?韓國極可能會給美國制造些小問題。如通過加速美國在朝鮮半島的撤軍、單獨與朝鮮進行接觸等,來刺痛美國的神經,使美國重視韓國。韓國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博弈將是未來東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方面。
最后,與中國的關系最為“棘手”。對韓國來講,中國是一個“愛也愛不起,恨也恨不起”的國家。與中國的關系,韓國必須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框架內行事,不能自己做主;從亞太地區發展來看,韓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沒有一個與中國的穩固關系,韓國是無法迅速發展起來的。同時,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發展,尤其是海空遠洋作戰能力的提高,韓國認為在與中國利益糾紛問題上將越來越處于劣勢,韓國的遠洋運輸線將會越來越受到中國的影響等。這使韓國產生既想看到中國的發展,又擔心中國的發展對其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韓國針對中國軍事發展而采取的軍事舉措將是影響東北地區軍事形勢的重要方面。
日本:軍事影響加速外展
目前,日本的軍事外延正處于一個加速階段。金正日逝世后,日本將會更加加速向外擴展其軍事影響。這主要是因為:
日本受到來自朝鮮的威脅將會下降。為什么說朝鮮未來大力發展戰略力量反而讓日本感到來自朝鮮的威脅下降呢?從軍事技術上講,日本是遠遠高于朝鮮的。如果真的爆發戰爭的話,日本是不會將朝鮮放在眼里的。朝鮮對日本的威脅主要來自朝鮮“不按套路出牌”。如朝鮮發射導彈,跨過日本國土時,日本擔心這種導彈可能因某種原因而“落”到其國土上而對其構成嚴重威脅。這也是為什么每當朝鮮進行導彈試射,日本惶惶不安的重要原因。隨著朝鮮國家政策的調整,將發展經濟作為未來的國家重心,即日本所謂的來自朝鮮的威脅會大大下降。基于此,日本就會放開手腳去追求其軍事的“外延”。
日本向外擴展其軍事影響,將是東北亞地區未來軍事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冷戰時期,日本在美國的全球戰略框架內發揮作用。軍事上,除支持美國在東北亞的行動外,日本主要是進行島嶼防御,防止蘇聯對日本的進攻。冷戰后,日本將其軍事重心由蘇聯轉為朝鮮和中國,即由北向西調整,重點防范朝鮮對日本的軍事威脅。隨著朝鮮軍事政策的調整,日本的軍事發展重點將再次調整為向南,即防范中國的同時大力向外擴展其軍事影響。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并不把中國作為一種現實的軍事威脅,同時日本強調要在軍事方面成為一個大國。日本推行南下戰略,即軍事上對中國防范,同時向世界擴展。隨著金正日的逝世,日本這種軍事戰略將會加速推進。基于此,日本在東北亞地區將采取如下舉措:
一是加速西南島嶼的軍事部署。今年,日本將加大對與那國島的軍事部署。其目的是顯示日本的軍事存在,加強對中國的軍事監視,同時重點范圍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作為。日本今后在釣魚島上玩兒出一些軍事動作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是加速擴大日本武器裝備的出口與對外軍事技術合作。隨著金正日的逝世,日本政府迅即做出了同意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這一執行多年的政策,就意味著對日本的禁運政策松綁。日本擁有世界上一流的軍事技術和軍事工業,松綁禁運政策,將擴大日本在世界軍事技術領域的影響,同時對世界軍火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日本松綁禁運政策所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視。
三是日本自衛隊在國際舞臺上的活動將會更加活躍。日本憲法規定,日本是不能擁有軍隊的,其保持的軍事力量只能用于防御日本的島嶼,而不能“跳”出島外活動。自海灣戰爭以來,日本自衛隊隨著美軍開始世界各地活動,日本自衛隊則事實上走出島嶼,發揮軍隊的職能。
美國:加大軍事布局力度
美國不是一個東北亞地區的國家,但其在東北亞地區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目前,美國在韓國和日本還駐有大量的兵力,以“穩定”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形勢。
去年,美國加大了全球戰略調整,即全球戰略重心加快從歐洲向亞太方向轉移。正在此時,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逝世了。隨著朝鮮國家政策的調整,美國受到來自朝鮮的“干擾”將會下降。美國在亞太地區會更加從容地進行新的軍事布局。其重要表現將體現為:
一是加速從朝鮮半島撤軍,進一步大膽地放權給韓國。目前,韓國軍隊自主戰時指揮權已經延至2014年底。如果沒有大的情況發生,這一時間不會再次被延后。隨著朝鮮半島形勢的緩和,美國將從朝鮮半島再次撤軍。
二是重點構建以防范中國,同時監視朝鮮,控制日本、韓國和印度的軍事布局。隨著奧巴馬政府的上臺,美國開始加速其全球戰略的調整,重點表現在軍事戰略重心的轉移。去年,美國的這種戰略調整尤其明顯。隨著朝鮮政局的變化和政策的調整,美國構建這種軍事布局將會加速推進。
中國:軍事壓力增大
可以說,隨著朝鮮的變化,中國受到的軍事壓力將會大大增加。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將會上升。這主要是因為,周邊國家將其關注點轉向中國,軍事防范的重點也將轉向中國。同時,由于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政策,中國周邊國家將死死抓住中國在意穩定大局這一“軟肋”,盡可能多地蠶食中國的利益。這就意味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因“爭議和分歧”等問題而出現危機的可能性上升,對中國的軍事挑釁事件會有所增加。這些都將對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造成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