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里的水龍頭壞了,我作為家中的男一號,這修繕的差事注定是我的了。于是我在下午5點就買來水龍頭、扳手等器械,開始了這個并不算復雜的活計。
我向來是一個欠缺動手能力的人,即使修水龍頭這個小小的活計也要整上半天,而且這次的水龍頭因年頭已久,與之相連的三叉管也一起壞掉了,這又大大增加了我的工作量。在倒騰了半天之后,總算都連上了,可是打開總開關后,我發現三叉管的其中兩叉接頭處都在滲水。根據經驗,我想可能是由于擰得不夠緊造成的。于是就拆下來,重新纏上了更厚一層的水膠布,用更大的力氣把水龍頭和三叉接頭重新連上,工序做得比上次認真多了,心想這次應該沒有問題了,可是當我再次打開開關時,又遭受了同樣的打擊。此時,我心里難免有些著急上火,于是在第三次做時,使出了全身力氣把每一個連接處都擰到了最緊才罷休,擰好后自認為此次應該天衣無縫了,可結果是悲劇依舊重演,我只能舉手投降。
無奈之下,我找來一位修水電的師傅,他看了之后,一語道破了我的癥結:“管子擰得太緊了。”在我的概念里,水管的連接處應該是擰得越近越能夠防止漏水,可怎么會適得其反呢?師傅說:“水管的連接頭如果擰得過緊,會使管頭上的螺紋破損或撐大水管從而導致漏水,所以只要擰到一定位置恰好連接緊密就好了。”
聽完之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過猶不及”呀!
不惟修水龍頭,世上萬般事都遵守“過猶不及”這個規則,很多事情做過了頭還不如不做。細想我們的教育何嘗不是如此?為了能夠讓孩子們考出一個好成績,我們往往是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學生施壓,大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霸占學生的一切課內外時間。因為我們一廂情愿地認為時間出效益,只要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成績,只要付出了汗水就一定有成績,只要強化了訓練就一定有成績。可是我們忘記了,每個人都有承受壓力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把他們逼上另一個極端,就像那些被外擰得過緊反而會漏水的水管接頭一樣。
中國哲學講究“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規律,就是萬物的運行法則。水管該擰到什么程度才能防止漏水要遵守自然之道,對學生教育該施加多大的壓力、該用多少時間學習、該進行多少訓練也要遵守自然之道,否則就會造成“過猶不及”的局面出現,使施教和受教雙方都空耗心血,徒勞無功。只有從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出發的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幫助他們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作者單位:廣東汕尾市海豐縣德成中英文學校)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