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雖已多次改版,但在農村中學,學生和家長對思想品德課重要性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以前,家長不重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我在農村中學任教多年,對此深有體會。針對此狀況,我在教學中采取以下對策:
1. 改變自身形象,做一個不一樣的政治老師
在很多學生的認識中,政治教師都是不善言笑,板著面孔說教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自身形象,經常深入學生,在課內、課外都常保持笑容,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關鍵的一環。
為處理好師生對立統一的關系,發揮教師在運動變化中的主導作用。為更好地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我結合自身的工作特點,首先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陶冶學生。因為注意到這一點,每當接到一個新班級,我都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其次,政治教師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讓給學生。教師的任務在于引導,在于培養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自我激勵,從而自覺地尋找學習方法,體會成功的快樂。
2. 實施合作學習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教學設備不夠齊全,學生的見識淺薄,回答問題也不夠主動。針對這些實際問題,我對學生采取合作學習的教學辦法。在合作學習中,要特別注意合理安排學習小組的學習群體。教師要按學生性別、性格、人際交往、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差異來合理組合,使之成為最佳搭配。教師還要在學習小組中進行明確分工,設置學生的個人目標和小組奮斗目標,讓每個學生在集體討論中承擔責任,并按他們的不同表現,科學地進行行為評價。這樣做就可以將“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心態,使課堂成為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樂園”,成為學生成長的“學園”。
3. 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而單一的刺激容易產生疲勞。如果一堂課甚至一個階段的教學只采用一種方法,如全部采用講授為主,那么學生就會疲勞。如果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就能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內學習的效果。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積極地探索多種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在思想品德課堂內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小品劇、開展知識競賽、演講等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4. 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效果
一支粉筆、一本教材,教師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方式,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聲、圖、文、動畫、錄像等多媒體課件的綜合手段,能更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思想品德課堂內運用多媒體教學,選擇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充滿時代氣息的時政內容,加上適時“點撥”使教學突破方寸之地。學生自主參與活動,能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的知識得以提升,思想得以升華。
5. 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緊密配合尤為重要,目標明確,步調一致。充分發揮學校、家庭各自教育職能的作用。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家庭要配合學校教育,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采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積極引導,培養子女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優良的性格和健康的審美觀。實踐證明:學校和家庭合力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