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以及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要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與指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涉及政治、經濟、道德、文化多個領域,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就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主動了解社會、探索社會、服務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從而提高政治教學的教學效果。而且,綜合實踐活動的模式與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在這些活動的實施中我們可以嘗試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打通進行。既可以使政治學科的某些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也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某些知識技能在政治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下面就三種綜合實踐活動類型進行探討。
一、社會調查研究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
社會調查研究主要以小組合作研究的方式實施,學生選擇生活中某類現象、社會上的某些經濟與政治現象作為調查對象,自主協商確定調查研究主題和方向。調查的形式多種多樣,常用的有走訪、參觀、座談、問卷、觀察等,以取得第一手資料為要義。
走訪、參觀是指組織學生到社會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或現象的觀察而獲得新知識的方法。結合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參觀、走訪的對象有企業、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教育基地、社區等。例如,學了“商品和價值規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價值規律在經濟生活中的表現和作用,我組織學生走訪參觀了廣州蘿崗街。通過參觀,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蘿崗街的發展史,了解了各類產品的“潮起潮落”現象,以此來闡述價值規律。有的學生根據走訪廣州科學城,得出產品創新應始終以科技為龍頭,市場為導向的結論。回校后,部分學生就此次參觀所得撰寫了《小議“浪潮經濟”》《面向市場,走科技興業之路》等有一定理論深度的小論文。參觀走訪法既可以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豐富感性經驗,開闊視野,又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習慣。
問卷調查法是指根據學生的學習實踐和社會現實狀況設計調查問卷,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整理,寫出分析報告。問卷調查的形式,根據調查對象確定的方法的不同,可分為普遍問卷調查、抽樣問卷調查、隨機問卷調查等。不管采用何種形式,調查之前,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地確定調查內容、設計好調查問卷;調查之后,要引導學生對調查問卷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從中獲取有利于研究問題的有效信息。例如,在學習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一課時,筆者讓學生深入市場,進行一次市場調查,然后請學生思考:如果讓你開辦一個企業,你準備在哪方面投資,并說明理由。學生發放問卷,分組調查企業不同層次職工收入的差別,體會生產要素在個人收入中的重要性。針對學生使用手機情況,我們開展了中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針對初一、高一新生入學適應問題,我們開展了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調查問卷。把問卷調查法引入思想政治課教學,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讓學生走出書本,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接受性學習為感受式、發現式學習,從而將外在的知識轉化為內在的素質,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并獲取教學資源。
筆者曾指導過多個社會調查類型的研究課題,如《廣州BRT建設對市民帶來的影響》《南崗河的改造調查》《校園周邊交通安全調查》等,這些課題與政治課中有關城市建設、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等知識是相關聯的,但它涉及的絕對不僅僅是政治學科的知識,它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學等多學科知識,綜合性是很強的。通過這些社會調查可以獲得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尤其是培養了社會交往和人際溝通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與同學分享與合作,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辯論會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
“辯而論之”,既是人們的言語表達的一種本能,又是客觀現實的一種需要。運用辯論賽方式,引入正方、反方,明確辯論原則,劃分辯論階段。讓學生站在正反兩方,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發表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充分暴露問題爭論的實質和焦點,從而有利于尋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途徑。如在我校組織的以“廣州BRT的利弊談”“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好處多還是壞處多” “勤儉節約與刺激消費”等為專題的辯論賽。新穎的活動形式使他們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引起共鳴和思考,有的甚至躍躍欲試,提出自己的見解。
除辯論賽外,政治教學中還可設置法庭辯論。即學生扮演各個角色,進行模擬法庭論,既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如:在學習《繼承法》的有關內容時,可以組織一堂模擬法庭辯論。案例如下:李老頭妻子早逝,只有一個兒子。兒子結婚后對李老頭不理不問,李老頭長期重病纏身。全靠退休金和鄰居小王照料度日。臨終,李老頭立下遺囑,把自己的兩層小樓留給小王,不給兒子。事后,小李狀告小王,打起了官司。為此,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法官書記員、當事人、辯護律師,展開法庭辯論。學生們廣引博采,唇槍舌戰,據理力爭,依法爭辯,氣氛活躍,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常識課。
在這些辯論過程當中,學生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并且讓同學們通過本次活動培養和鞏固彼此之間的友誼、加深了解、提升整體的凝聚力,發揚集體主義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社會適應能力,增進同學們的文化交流,進一步營造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社會項目設計類型的綜合實踐活動
社會項目設計的實踐性很強,經常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如:感恩母親節活動設計、改造一次性餐具的環保餐具創意設計、對玉巖書院的宣傳設計等,其突出的特點表現在不僅僅是學習改變和提高自己,而是嘗試著真正解決一些社會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這里應該指出的是,一項專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是比較單純屬于一種類型,也可以包括多種活動類型。如上面提到的《對一次性餐具使用現狀與完善對策探究》課題,學生們不僅對一次性餐具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而且設計了改進一次性餐具的詳細方案,包括設計了幾種環保創意餐具。學生在學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章節后,在校內外進行了自我保護意識調查,為解決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問題進行方案設計,其中,“學生設計自護創新方案”的環節,就是設計與應用學習的活動方式。可見,這種活動方式并非一定獨立存在,是可以與其他活動方式整合的,此外,從中我們也可體會以上主要活動方式在具體主題中的運用。
新課程下,綜合實踐活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輔助形式和必要補充。當然,思想政治課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注意的問題會不斷的涌現出來,教師要及時加以總結和歸納,把對思想政治課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研究引向深入。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