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期間的說話能力是中、高年級 “讀寫”能力的基礎依托。借助說話的訓練,不但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還為二年級學生的讀寫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
一、立足文本,進行補白延伸
二年級的學生說話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想像力也豐富,但想象擴散的面不夠廣,相對應地,語言方面也較為貧乏,所以教師要立足文本,并且多抓住文本中一些可以補白的地方,引導學生多讀文章并且通過理解文章后去朗讀,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最終用適當的引導句打開孩子們的話匣子。
二年級下冊第三課《筍芽兒》中有一個優(yōu)美的片段: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筍芽兒看看這兒,看看那兒,怎么也看不夠。她高興地說:“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長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去發(fā)現那個省略號的存在,并且讓學生開動腦筋:筍芽兒看到的這個美好的世界,是不是就只有桃花,柳樹,小燕子啊?還有什么?模仿“桃花笑紅了臉”這樣的句子,說一說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來扮演筍芽兒和其它的角色,把‘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擴寫成一組對話。教師可通過提供一些引導語,比如:桃花笑紅了臉,說:“———————— 。” 筍芽說:“— — — — — — — — — — 。”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說:“— — — — — — — 。”筍芽說:“— — — — — — 。” 小燕子嘰嘰喳喳地說:“— — — — — —。” 筍芽說:“— — — — — —。” 通過這樣的補白訓練,既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融入到角色中,又沒有脫離文本,在訓練上也不會給學生增添難度。
二、力求說話訓練有角度、有方法
在訓練中,讓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性練說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提供一些引導語提示學生發(fā)言的內容、方向。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已經能用上一下幾個句式去表達所想。
例如從“……”這句話中,我讀懂了(明白了、想到了、體會到……)如:從“整個北京城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這個句子中我想到了北京的晚上一定是燈光閃爍,像白天一樣明亮。就像我們廣州的珠江夜景一樣,四處都是燈光,非常好看。
三、好詞共享,訓練學生“生動說”
說話過程要重視學生的說話體驗,不僅讓他們有話可說,還要讓他們有感而說,并且喜歡這個過程。但是,二年級的學生語言積累少,特別是有一部分學生課外閱讀又跟不上,如果僅僅是“我口說我心”,那么說話還是仍舊如白開水一樣,很乏味。所以要注意詞語、詞句的積累。
二年級下冊第18課《雷雨》,通過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不同景象,學生自由說,教師及時地把好詞寫在黑板上。圖1: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戶觀賞雨景。圖2:藍天白云、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把學生的口頭語言中的精華部分呈現在黑板上,讓他們印象更加深刻,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多用優(yōu)美的詞句,多用個性化的語言來進行練習。
四、把握梯度教學
二年級的學生不懂句子的文法結構、邏輯系統(tǒng)等,說話時隨心所欲,所以訓練時,教師要先出示基本語言格式,再舉例示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模仿擴說,力求讓句子更加生動。以“天空飄著云朵”為例來說,引導學生:“天空是怎樣的?云朵又是怎樣的?”這時候,學生會給出諸如“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等答案。擴說的句子如下:藍藍的天空飄著白白的云朵。分層次再引導:藍藍的天空是怎樣的?漂亮嗎?可能給出的答案就會更加生動了:藍藍的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清透,可真是好看呀!那么,除了顏色方面,還可以從哪方面去說說天空?答案還有:寬廣。擴說的句子如下:藍藍的天空像藍寶石一樣清透,可真是好看呀!這天空還一望不到邊,非常寬廣。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