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如果教師能細心尋求,深入鉆研,精心設計,就能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到美的環境,插上美的翅膀,實現美的創造。
一、加強學生的個性化教育
個性化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個性的培養和發揮,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個性化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得到加強,學生就能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作用,從而增強自學、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和自我識別、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實踐中有些教師并沒有真正做到素質教育理念所要求的“以學生發展為本”,比如:他們讓學生課堂討論、動手練習,表面上學生似乎都很活躍,思維也開動起來了,但是,老師最后還是用一個標準答案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還是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雖然學生的繪畫技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卻很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個性的發展。教師除了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外,還要指導學生如何把心中想畫的東西畫出來。例如:在講授《美術欣賞導言》時,我先讓學生談談美術有哪些功能,讓他們各抒己見。學生往往從直觀的感受方面來談:美術作品可以掛在家里裝飾、點綴房間,既可欣賞又可陶冶情操;家里擺設的工藝品、好看的衣服及發夾均需要美術設計等一大堆直覺上有關美術的作用。這時,教師可適當加以引導,不失時機地穿插一些美術小知識、小故事,使學生無意間落入“圈套”,從而總結出美術的三大作用:審美作用、教育作用和認識作用,美術還可以達到豐富知識、拓寬視野、提高素質的目的。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先思考問題教師再講課,比教師一上臺就講解的效果好得多。
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充滿生命力的系統,讓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就顯得尤為重要。盡管高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卻相當封閉,他們不會像小學生、初中生那樣敢于坦誠自己的觀點。針對這種現象,我常把課本的內容列成許多問答題或選擇題,讓學生采用集體、小組、個別相結合的發言方式,旨在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此外,為了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我在每位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時,總是帶著微笑認真聽他們的敘述,以贊許的目光注視他們,及時鼓勵。即使有的學生的論點有欠缺,也避重就輕地加以總結。許多的事例說明:開展欣賞教學,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師要做到傾聽學生、時刻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會得到提高,才會在學習過程中建立屬于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看法,建立自己的個性。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學習氛圍
多媒體教學以其絢爛多彩的表現形式,融欣賞、講授、示范為一體,聲畫同步,圖文并茂、生動直觀,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他們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在平常教學中,我還常常播放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配合教學。例如在講授《外國古代建筑藝術》時,我從《尼羅河上的慘案》《羅馬假日》等優秀影片中選取出有金字塔、盧克索神廟等場面制成課件,結合課文,播放給學生欣賞。這種“動”與“靜”相結合的教學效果很好,它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增加知識容量,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從而提高了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隨之得到激發。
三、引導學生展現個性的翅膀飛翔
在教學中我們應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探究,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只有在自主發展的空間中,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張揚。在談到印象派畫家梵·高的時候,一部分同學崇拜,一部分同學迷惑,還有一部分同學不解,甚至不屑。于是我先讓學生看了一部電影《梵·高傳》,然后讓同學去圖書館找有關的文學作品,我再將梵·高不同時期的作品制成課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短文談談梵·高。學生交上來的短文出乎我的意料,其中有個學生這樣寫道:我最欣賞他的《向日葵》,這是一個孤寂的靈魂,他的畫筆就是他的世界,他對生活熱烈的愛使他選擇如此的色彩,而他的色彩卻打動著整個世界!他的人生是遺憾的、短暫的,但是他的作品卻是讓人震撼的、感動的,他作品中的每一筆都像用了很大的力,是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還是畫畫帶給他的快樂勝過一切?……我以前不喜歡美術是因為我畫畫不好,現在我明白我喜歡的美術不僅僅是畫畫,更是喜歡美術讓我感受到的一切。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