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的誕生,為現代化教育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光、影像等于一體,能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形象,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與學的優化。
一、投影教學
地理與其他學科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因課本上的地圖太小,影響學生觀察,從而影響教學效果,而投影教學法,就可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地理《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中的“地形和河流”內容時,因為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高聳,四周地勢較為低下,有高原、平原、山地、河流等,結構獨特,又比較零碎,如果讓學生看地圖,很不容易找到,而且浪費時間。于是我把亞洲的地形和河流繪制成圖片,利用投影儀一張一張放。第一張圖片是高原區,亞洲有幾大高原,呈何走向,一一指給學生看,重點指出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以及帕米爾高原、云貴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的位置和大致海拔。第二張圖片是平原地區,指出米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平原、土蘭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湄公河平原等的位置和特點,并照圖一一講解。第三張圖片是河流,指圖講解,分別指出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伊洛瓦江、印度河等,并指出這些河流的位置、走向及其特點。這樣邊指圖邊講解,使這些問題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而且學生看得清楚,聽得明白,容易掌握。這樣一方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容量,另一方面增強了地理教學的直觀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重點得到突出,難點能夠突破。
運用投影教學,還可以增加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的透明度。例如,在講八年級上冊的“34個省級行政區”一節時,我首先把中國行政區空白圖打在屏幕上,然后讓學生把本冊第8頁中“活動”的內容用剪刀剪下,涂上顏色,然后讓3-6個學生上講臺把剪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貼在空白圖的相應位置,這樣學生就較好地掌握了中國的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我國的具體位置,而且不容易遺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實踐證明,運用投影輔助教學,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趣,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電腦教學
利用電腦教學,可以創設情境,豐富表象,變抽象的東西為形象生動的東西,大大增強了教學直觀性,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把一些枯燥的學習變成有趣的享受。既豐富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達到教學的優化。在地理教學中,運用電腦教學,可以使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例如,學習八年級上冊中的“長江的開發”一節時,我利用自制課件穿插于教學中的方法遠遠好于指掛圖。在講到長江的源頭、注入的海洋時,用鼠標點擊相應的位置,學生們在大屏幕上就看到“唐古拉山脈” “東海”幾個字在閃動,點擊長江干流時,長江干流從源頭閃動到入海口,長江干流的11個省區,由學生說出某個省區,我點擊某個省區,這時大屏幕上的相應的省區的整個輪廓就會閃動,學生聽完課很高興。
利用電腦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創造現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而且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并理解未曾見過和經歷過的地理事物。例如學習七年級下冊《日本》一節時,我通過制作課件,運用電腦進行教學。通過鼠標點擊相應的位置,一幅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其組成的周圍海域,一個處于太平洋的西北部、南北狹長、地域狹小的島國日本地形圖即刻呈現在屏幕上。通過讀地形圖,學生不僅了解日本海岸線曲折、優良港灣多的優勢,而且懂得這些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十分有利,還進一步了解日本的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又如本節內容中講到日本火山眾多,地震頻繁,我又借助于電腦,點擊鼠標,屏幕上即時播放2011年3月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及由此引起海嘯造成災難情境錄象片。由于借助電腦輔助手段,結合實際進行有聲有色、有圖文、有音樂、有講解的錄象片,學生非常感興趣,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要學的知識,優化了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