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注差異 尊重差異
學生與生俱來就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學生在能力方面的差異主要是由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能力差異等引起的,這種差異性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高低優劣,而且這種差異也可能使學生形成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的不同。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師不僅要承認學生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差異,合理運用差異,把差異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實施因材施教策略,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因材施教 促進發展
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種先進的教育模式,或機械地模仿某種先進的教法和學法,而應該立足實際、探索創新,在“同中求異”中追求自己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
“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瑞伯雷斯語)教師要善于撥動學生的心,要善于尋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尤其是希望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好的信心。善于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加入學習行列中來。古人說:“哀莫大于心死。”希望生轉化面臨最可怕的敵人莫大于失去求知的欲望,以致失去上進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如何使學生從困境中擺脫出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要傾注滿腔的愛,凝神注目,尋找其身上的閃光點,加以啟發誘導,使之發揚光大,像手舉一支火炬,隨時準備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焰,使之不斷進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逐步樹立自尊自愛,特別是自信自強的觀念,以致擺脫智力昏睡和懶惰的狀態。重新喚醒其求知的欲望,使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放射出灼灼光彩。在成功的喜悅中,智力得到正常發揮,使全體學生都在愉悅之中取得學習和思想進步。
三、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多元化的發展
1. 教學設計時充分預想學生差異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要充分預想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教學設計不僅包括教學方案的設計,同時,還應該包括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一方面,在教學方案設計中,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水平,充分預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尋找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應加強課件的交互性,使得在課堂教學中,課件能順應學生學的思路,而不是教師教的思路。用課件輔助學生的學,而不是用課件牽制學生的學。在課件設計時,加強了課件的交互性,當學生說到哪個小動物時,教師馬上就能圈出那個小動物,說明學生說的是對的。這樣,使教學方案的設計和課件的設計能盡可能順應學生的學,以學導教,以教促學。
2. 學習方式選擇上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我們要正視這種差異,尊重這種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的機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獲得多元化的發展。每個人智慧類型不一樣,他們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也不同,這就造成了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 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 新課標理念中的“學法多樣化”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認識和理解學習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許學生用適當的方式理解學習問題,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決學習問題。有的方法在成人看來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學生卻會有不同的感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讓學生有自主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學習方式的機會,不要把成人的學習方式強加給學生。
3. 設計作業時充分考慮學生差異
在設計作業時,我們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作業,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獲,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多元化的發展。考慮學生的差異,并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我們設計的作業,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平時的作業布置中,我們可以安排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地進行選擇。學有余力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能夠融會貫通,他們有能力完成選做題。而且選做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只要能完成模仿性的練習和稍有變化的題目就可以。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