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作文基礎的階段。教師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信念,探索適合學生的寫作方法,改變以往陳舊落套的模式,以人為本,努力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1. 開設作文討論課,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引導學生把作文方向定位在熟悉的人和事上,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從而激發寫作興趣。在布置作文之前,我通常會組織學生進行習作討論。從主題的確定、材料的篩選、內容的編排等方面,讓學生交流個人的見解,然后再進行目的性的概括和總結。學生在習作討論中,便吸收了別人經驗,增長見識。“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通過討論,使思維的火花碰撞,從而燃起了智慧的火焰。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作文情感的生成。例如,就“二十年后的家鄉”這一話題作文展開了作文前的討論,有的學生想到了環保問題,有的學生想到了家鄉的發展,有的學生設計自己在將來扮演什么角色,有的甚至想到了基因工程、克隆技術。教師對于這些大膽的構思都應鼓勵,從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2. 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熟悉的地方亦有風景”
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淺,寫作素材缺乏,他們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寫出來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實感,顯得干巴巴的,少了生活的情趣。這需要教師設法引導他們學會細致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平時,我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物,記錄在資料本上。如同學之間的趣事、校園花草樹木的生長情況、社區的環保問題等等。我還鼓勵學生通過看新聞報紙雜志形式,關注社會,收集寫作素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增強生活的體驗。比如,在社區里開展“垃圾要回家”活動,并讓學生圍繞這主題寫關于“環保”方面的作文;組織學生外出旅游,并就此活動談收獲等等,實踐活動能豐富學生的閱歷,從而為寫作提供了素材。必要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作文教學情景,有目的地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3. 水滴石穿,貴在堅持,鼓勵生活小練筆
生活為作文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這需要及時收集整理,才會在必要時信手掂來為我所用,在收集素材的要求上,鼓勵學生小練筆很有必要。我鼓勵每個學生都有一本“作文素材本”或者“生活記事本”,把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字數體裁不限,形式自由。既可以是一段話的描述,也可以是一句話的感想。比如,就一宗交通事故談談個人見解,如何節約用水用電等等。小練筆取材于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想寫,養成通過寫作表達情感,與人交流的習慣。同時,教師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導。例如以“美麗的校園”為話題的小練筆時,就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只有讓學生掌握方法,他們寫作文才有條理,寫出來的內容不會雜亂無章,反映出來的內容才真實可信。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平凡瑣事,蘊藏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小練筆也可以通過日記、周記的形式出現,主要目的是積極引導學生敢寫、愛寫,在寫作中體會到表達的樂趣。
4. 借鑒范文,活學活用
語文教材中入選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也是教師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好范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進去,指導學生學習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比如學習了《火把節》,讓學生掌握場面描寫的手法;學習《珍珠鳥》,讓學生掌握動物描寫的方法;學習《西風胡楊》,讓學生掌握抒情的方法……此外還有修辭方法、說明方法等等,引導學生學會借鑒寫作方法。小學生寫作,始終離不開借鑒和模仿。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忽視仿寫的價值。學習一篇課文之后,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如仿寫句子,仿寫開頭結尾,仿寫文章結構或抒情方式等,既鍛煉了學生寫作思維,又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加深了對課文的認識,一舉多得。
5.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以讀促寫
學生通過大量的有效閱讀,積累了可觀的寫作素材,這是寫好文章的前提條件。如何把閱讀成果轉化為作文能力,這一過程就需要實踐。教師應給學生構建合適的寫作平臺,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比如進行讀后感作文訓練。平時,我經常向學生推薦各類讀物,如《兒童文學》《讀者》《青年文摘》等,積極鼓勵他們就某一篇文章或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某個句子,聯系個人實際,寫一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閱讀基礎上,學生大多能做到文從字順,情感真摯。讀后感的訓練,關鍵是激發學生的表達熱情,有感而發。通常我會進行這樣的引導:哪些句子(地方)最打動你?為什么?寫一寫試試看。文中有哪些好詞好句,你會運用嗎?練練筆。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寫。如果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寫,愿意動筆、樂于表達,這便是成功寫作的開始。此外,教師如果鼓勵學生撰寫讀書筆記,效果更顯著。寫讀書筆記,既可以摘抄好詞好句,也能積累寫作素材。將“練”的方式多樣化,讓學生多練習寫筆記、日記、周記、小作文、大作文……使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不斷的訓練,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6.“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師應進行作文前的指導,使學生明確寫作的具體要求,同時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的辦法。首先是“自改”,教師指導學生按照字、詞、句、篇的順序修改習作,此舉能培養學生嚴謹扎實的習作態度。其次是“他改”,適當讓學生交換修改作文。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泵恳粋€學生的生活體驗有異,對待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結論。有時候上作文評講課,我組織幾個學生為一組,讓他們互相修改,學會總結別人的寫作經驗,比較優劣,并指出不足之處,讓大家都有所借鑒。最后,我選出范文,集體評議,批改示范,傳授修改作文的方法。
7.“占盡風情向小園”,積極建立班級習作展示園地
我定期把一些學生佳作張貼在班級的“作文園地”里,并附上教師的相關評語?;蛘甙岩恍┩}作文張貼上去,讓學生比較鑒別從中掌握寫作技巧,吸取寫作經驗。另外,我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潘林濤同學的小記者習作在《茂名晚報》發表后,在班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倍增。很多學生克服了懼怕作文的心態,樹立了信心,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寫好作文,有的還經常主動交給我修改。每個孩子都有被賞識、被鼓勵的需要,鼓勵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想方設法讓他的成果展示在眾人面前,得到別人肯定,使他產生一種被重視的感覺。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