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閱讀就是以目的性閱讀為前提,以信息論為理論指導,以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學生篩選、認知、處理語言信息能力的閱讀方法,它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創新求異的閱讀品質。
一、教師角色的重新歸位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促進者和參與者。作為教學組織者,教師主要是給學生的閱讀以必要的空間和條件。雖然教學需要學生參與設計、積極主動學習,但還是主要由教師確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創設利于學生有效閱讀的環境和氛圍。作為促進者的教師,要求在學生的全部閱讀過程中起到引導、促進的作用。在閱讀之初,能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在閱讀過程中,能鼓勵學生提問、質疑乃至進行觀察和調查;在閱讀之后,給以評價,并且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讓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對此,教師就必須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做通才教師,而不是只懂語文,要特別重視自我全面發展;二是課堂教學要注重開放性、質疑問難的隨機性,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一定的駕馭能力,還要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機智敏捷的反應能力,應具備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三是教師不應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協助者和合作伙伴;四是要樂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樂于學習和運用新的教學設備,樂于把閱讀教學與現實社會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二、激發學生的研讀興趣
為了讓學生能主動投入地進行閱讀,老師可以適當地做一些背景知識的鋪墊,或者開設專題講座。例如,指導學生圍繞“魯迅小說”進行研究性閱讀前,可以為學生開設關于魯迅小說的專題講座,講魯迅生活的特定時代背景,講魯迅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介紹有關魯迅小說的主要觀點和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于是,學生們對閱讀魯迅的興趣大增,能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有了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出了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如:《魯迅小說中的婦女形象》《我眼中的阿Q》《魯迅小說中的農民形象》等。
三、營造和諧民主的研讀氛圍
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教學有效的最好條件是民主。這是進行研究性閱讀的基礎。只有民主和諧的環境,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教學。它要求教師具有民主化的教學觀念,樹立“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的理念,為學生創設一個超前的、開放的、民主的學習氛圍。如在學習《鴻門宴》時,有學生提出一個歷史性的問題:假如項羽殺了劉邦歷史會如何發展?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民主和諧的研讀氛圍,課堂上是難以有這樣智慧的火花閃現的。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研究性閱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說:“教師的教為的是學生的學。學生的學習是有對象的,有內容的,這就是學習的客體。誰來學呢?學生。學生必然是學的活動的主體?!痹谘芯啃蚤喿x過程中,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老師對作品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等。這些都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因此,我們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學生能夠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課文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主體,學習主體。
五、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自主學習是研讀的基礎,合作探究是研讀的有效途徑。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合作學習是必要的,因為學習者需要同其他人聯系,以便對客觀世界如何建構的方式方法取得共識。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集體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只有通過集體對復雜的學習情境、個人提出假設或學習者自己關于問題解決的可能性的個人設想進行討論,才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對自己的思考進行建構。學習者在這種意義上才能更好地調節自己的學習,并把學習持續進行下去?!彼?,在研究性閱讀中應讓學生充分地合作,自主地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師生合作,也可以根據學生對研讀專題的不同選擇,安排分組合作。讓學生以組為核心提出問題,探究知識,賞析詞句,研讀探討。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