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媽媽就夸耀我。”
“爸爸幫我去吃肯德基。”
“我們在捉迷藏游戲。”
……
這些從學生習作本上信手拈來的病句,讀后真讓人費解。可見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極不樂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怎樣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呢?
一、注重詞語積淀
葉圣陶曾經說過:“厚積言有物。”沒有豐富的詞語積累就言之無物,也就很難寫出生動有文采的文章來。由此說來,學生作文,腦子里詞語的積淀是非常關鍵,詞語儲存多了,豐富了,用的時候才有選擇的余地,使用時才能更準確,才能寫出詞匯豐富的文章來。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的方法很多。1. 引導學生多讀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因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和優秀課外讀物,都是文字規范,詞語豐富的文章,應該讓學生多看書,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或生動的詞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并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積少成多,日久天長,何愁詞語貧乏?2. 引導學生背誦一些好詞好句是很有必要的。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積累詞語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上學習的課文盡可能的背出來,此外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各取所需,自由積累,背誦精彩的片段或絕妙的語句。3. 摘抄也是擴大積累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要注意把平時看到的好詞摘錄下來,隨時進行適當的歸類。在造句、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我們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如果學生經常積累,長年堅持下去,到了小學畢業,那“涓涓的細流”必將匯成“汪洋大海”。
二、注重詞語運用
指導學生運用詞語,一定要在準確上下功夫。作文寫得生不生動,不在詞語用的多,關鍵是用詞是否恰當。如“我取得了優秀的成績,媽媽就夸耀我”,這句話中的“優秀”和“夸耀”都是用詞不當,“優秀”與成績搭配是不準確的,應用“優異”,“夸耀”是貶義應用“夸獎”。指導學生準確使用詞語時,可以在比較詞語的訓練中提高學生準確運用詞語的能力,如“俯視”和“仰視”這一組詞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卻有差別。“俯視”是往低處看。而“仰視”則往高處看。特別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現炒現賣”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了課文的生字詞語時,就讓學生用上剛學的詞語,來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一個話題。如,我指導學生學習了《神鳥》一課中的“聰明伶俐、婉轉、枝繁葉茂”后,就讓學生現場用詞寫話訓練,如:“聰明伶俐的小娜,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孩子,每次經過枝繁葉茂的樹林,她都要駐足欣賞那鳥兒婉轉的啼叫。”可見用詞準確,文從字順,立意明確。其次在指導運用詞語還要加強句的教學,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將有關語法知識滲透進去是有必要的。
三、注重讀寫結合
課堂上,在指導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隨機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也是培養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教學《天窗》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一句后,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句話給人一種整齊勻稱的美?從而引出“排比”這種修辭手法。在明白了什么是“排比”之后,讓同學們用“也許”的排比方法造句。如“我將來從事什么職業很難預測,也許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師,也許是藝術圈里的歌星,也許是為病人解除痛苦的醫生,也許是教育界的專家。”語句表達的意思集中,并增強了語言氣勢。
在寫好句子的基礎上,隨著積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如教學《西風胡楊》一課時,學習了“胡楊是無私的”中心句后,我引導學生仿照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學習“圍繞中心句寫清楚一段話”;教學《珍珠鳥》一課時,當學到珍珠鳥的外形描寫段落時,我引導學生仿著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描寫自己身邊的小動物外形。
當然,小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用心用情地引導學生多品讀、多感悟、多積累,多運用、多練筆,讓學生在不斷豐富自己語言的同時,積淀了文化的底蘊,積累了好詞好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也就能得到提高了。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