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心理活動的調節機制,它使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對象,使這一對象得到更好的反映。當學生具有了良好的注意品質,老師才能少受課堂紀律的干擾,專心致志于講課活動;學生有了良好的注意品質,他們就能有效克服思想溜號的毛病,聚精會神于學習內容。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一、加速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將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去。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進行注意轉移的最關鍵的時間是上課伊始的前5分鐘左右。課間10分鐘,學生都活動得非常輕松,甚至非常投入。上課鈴一響,他們就急忙入室就坐。情緒尚未穩定,注意力分散,甚至還沉浸于課間的歡聲笑語和趣味活動之中,如不加快穩定學生的浮躁情緒,使其注意力集中,就會影響授課效果。因此,可以根據不同教材內容,借助于多媒體手段,通過音響、畫面、色彩等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其產生興趣,加快學生注意力的轉移,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第二冊《制作小板報》一課,我利用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等工具預先制作好各種精美的小板報,并保存為網頁的格式。上課一開始,我啟動IE瀏覽器,打開美麗的小板報網頁,用投影機放映到電子白板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學習上,然后讓學生回答:這些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藝術字和圖畫是怎樣制作的呢?你能用WPS2003完成上面的小板報嗎?愿意跟老師一起研究嗎?此時,學生被這活靈活現、奧妙無窮的小板報所吸引,一下子將注意力轉到新授課中。于是,掀起他們躍躍欲試的欲望,跟隨老師一起認識創作藝術字的工具,學習插入圖片,調整版面的技能、方法等,最終完成一個個漂亮的小板報。
二、保持注意的穩定
注意的穩定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人們能把注意保持在某一認識對象活動上。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都比較薄弱,能夠維持高度集中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若想讓學生在40分鐘內保持穩定和持久的注意力,可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性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注意力。
計算機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并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戲,把學生帶進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使學生會學、愿學和樂學,注意力就會得到穩定持續。例如:教第一冊《認識鍵盤》,我用Flash、Photoshop、3DMax、CorelDraw等工具制作了一段精美的教學課件,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播放了一段有關鍵盤的動畫,惟妙惟肖地道出了鍵盤的作用——“鍵盤就像是計算機的眼睛和耳朵,可以接受外界的信息……”一時間,學生對這神奇的物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馬上抓住契機,將《認識鍵盤》所講述的鍵區一一講解,對主要的打字鍵區留下懸念,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想象、思考中去,然后再演示一段打字鍵區的動畫,生動活潑地將各種名詞術語形象地表述出來,學生學得興致盎然,津津有味,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安排學生二人小組進行鍵盤的操作練習,學生們都積極地試驗著鍵盤的神奇,注意力達到了高度集中和穩定,再也見不到思想溜號和做小動作的現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訓練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與注意的分散不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內外干擾起的消極作用,而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合理有機地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對象的活動中去。如老師一邊講課一邊板書,還要觀察學生的反映;學生一邊聽講,一邊理解思考,還得一邊做筆記,這些都需要注意的分配。而運用多媒體手段能夠訓練學生注意分配的能力。我充分利用我校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資源,此系統具備“教學示范”、“電子舉手”、“輔導解答”、“語言對話”以及“監控管理”等多種功能,通過“教學示范”使學生在聲音、圖象的刺激下,快速地掌握操作步驟,通過“電子舉手”、“輔導解答”、“語言對話”可以使學生不是簡單地處于被動的接受方式,還可以及時地提出問題,得到及時解答,從而達到主動學習,通過“監控管理”一方面對目標學生進行監視,檢查其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又可遠程遙控該學生機,適時插入教師的講解,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消除了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使教師與學生心理得以溝通,教學信息得以傳輸。在多種媒體的作用下,讓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感知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想象力,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注意的分配能力。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