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不僅是培養學生文化素質的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場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靈活多樣地滲透德育。
一、新課導入前的德育滲透
教師進入教室,通過詢問有關出勤、值日、飲食和學習情況等導入新課時,可以滲透按時到校、熱愛勞動、要有高度責任感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如看見教室沒有打掃干凈時,教師問:Who’s on duty today? 接著說:We should make the classroom clean to keep us healthy and give us a good study environment. 教師也可以利用常見且常用的英語勵志名言警句,課前安排學生從報刊、雜志、網絡、教輔資料中去搜集,然后請英語科代表寫在黑板上。如:Keep on going never give up!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Nothing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二、 詞匯教學時的德育滲透
在講解新詞語的意思和用法時,教師可以結合形勢和學生思想實際,選好例句,有意識地滲透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教學deserve時,可舉例說:The old deserve to be respected and well treated. 教學each other時, 舉例說:We should learn each other and help each other. 教學put off時說: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may be done today.引導學生尊老愛幼,謙虛好學,互相幫助,不養成拖拉的壞習慣。對于易混詞語,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制作新穎獨特、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將活靈活現、動態變化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圖、文、聲同時刺激學生的大腦神經,使其更快、更透徹地辨別易混知識點。
三、 語法教學時的德育滲透
語法為掌握語言服務,而語法教學也可以貫穿思想教育。如在教學動詞不定式這一語法項目時,教師可先說明動詞不定式的功能之一是在句中作目的狀語,回答“What for?”這一問題,然后舉例:We eat to live , but we don’t live to eat. (我們為了活著而吃飯,而不是為了吃飯而活著)。從這個例句中的兩個不同目的狀語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觀和生活態度,前者積極,后者消極。教師可以因勢利導,指出一個人的生活目的要明確,要活得有意義,要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緊接著教師可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Then, what do you live for(那么,你活著為了什么呢)?學生們的反應非常激烈,他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有:
I live to study.(我活著為了學習)
I live to serve the people heart and soul.(我活著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I live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beautiful.(我活著為了使我們的國家更美麗)
這樣,既鞏固了語法知識,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四、 課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現行的英語教材,題材廣泛,內容充實,涉獵廣泛,幾乎每個單元、每一課都含有豐富的人生哲理和為人處世的思想內容。 英語教師應認真研讀、深刻挖掘教材的內在道德因素,適時地寓德于教。例如在NSEFC ModelⅠ, Unit1 Friendship的教學中讓學生總結自己與朋友相處的情況,從而學會在人際交往中的正確的態度和方法。在進行Cultural Relies 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去查找資料,然后由學生來介紹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的文化遺產。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文化遺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共享,讓學生愛自己的民族的感情升華到對整個世界民族的崇敬與熱愛。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