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小孩去打針,當護士準備注射的時候,小孩問:“阿姨,你打針疼嗎?”護士禁不住笑起來:“阿姨打針不疼,真乖!”護士的笑容和話語,無疑是愛心。那天去買煙,店鋪的主人不在,坐著一個小孩,在認真做作業,我走近一看,他在寫生字,一筆一劃,如雕刻一般。我說:“你的字寫得真好!”小孩沖我友好地笑笑。這不能不說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天然的愛心。
這種愛心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做作,更不會覺得累,這是一種天性。李鎮西說:“童心能夠滋潤愛心。”很有道理。平時在班上的時候,同學們友好地一笑,走時沖你招招手,隨意地遞過來一顆糖、出汗的時候給一張紙巾,會給我許多溫馨。生氣了,“老師,你沒事吧?”一種關心。“老師,他是那樣的人,別和他一般見識。”一種勸慰。高興了,“老師,好久沒見你笑了。”一種關注。在走廊上,抱著許多作業本,“老師,我幫你拿吧。”一種關愛。出門在外,“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啊?”一種思念。“老師,你住院,好想給你打電話,又怕影響你休息。”一種理解。……這些,也源自內心深處的愛心。
要過年了,于是想起往年過年:我家的電話是最繁忙的,特別是大年三十的凌晨,一個接一個,一聲聲地拜年、祝身體健康,真讓我應接不暇。快一點鐘的時候,一個學生說:對不起,我一直在打您家的電話,就是打不通。我們大家約好給您拜年的。放下電話,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我激動,我也自豪,但我不能和家人分享。記得那次我批評女兒的成績不理想,沒想到她說:“你的心思在你的學生身上,哪有時間管我啊!”我無言以對。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親情的愛有血緣關系,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卻是廣泛的,純潔的。
聽到有人說愛學生很累,很辛苦。我會想,那不是真正的愛心,那是強扭的花朵,那是捆綁的夫妻,那是商場上的應酬,那是強者給弱者的施舍。真正的愛心是自然的流淌,是情不自禁的表現,是發自內心的渴望。
師生間的愛是互動的,在愛的互動中,受益的包括老師,因為你接受的愛是群體給予的,幾乎是在愛的包圍之中。高明的教師應該調動起這種愛的互動,讓自己充盈在愛的氛圍中,這是愛心的一種境界,你懂的。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