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跟幾個教師朋友坐下來聊天,聊得最多的就是工作上的辛苦勞累。有對學校領導分配工作不勻的憤憤不平,有對學生不能聽從自己勸導的抱怨指責,有對自己工作上百思仍有一疏的感慨遺憾,更有為迎接檢查而加班加點的叫苦連天,聽起來怎一個“累”字了得?聊到最后,紛紛表示要“偷得浮生半日閑”,可剛一離開,就又各自忙碌依舊、勞累如昔。細細想來,我們每天要面對很多莫名其妙的焦躁和煩惱,不快樂的情緒隨時會塞滿臉上的每一道皺紋。其實,何必讓心太累呢?痛苦是自己選擇的,而不痛苦也可以是我們的歸向。
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農夫來到城里的一家餐館,向老板打聽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說他那兒有整整100萬只。老板聽后嚇了一跳,問農夫從哪兒找到那么多青蛙。農夫回答說:“是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個池塘,里面有上百萬只青蛙。一到晚上,它們就開始叫,我都快被它們逼瘋了!”于是農夫和餐館簽訂了一項協議,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農夫向餐館供應青蛙,每次500只。很快第一次交貨的時間就到了,農夫來到了餐館,可是他的手里只拎著兩只瘦骨嶙峋的青蛙。老板很奇怪,問道:“這是怎么回事?其他的青蛙在哪里呢?”農夫回答說:“是我搞錯了,池塘里只有這兩只青蛙,那么多的噪聲都是它們倆發出的。”兩只青蛙足以打亂人的思維,它倆的聒噪足以讓人感到世界末日的到來。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們就像兩只青蛙在耳邊呱呱亂叫,使我們躺在床上徹夜難眠。在黑暗中,我們感覺問題比實際大,但,黑暗過去之后,第二天清晨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所有問題不過如此。
我們感覺心累,不就是因為耳邊的聒噪太多嗎?其實,也并非外界的聒噪太多,而是我們的心始終不能平靜。在自己攪起的一片聒噪聲中,我們就會把一個小問題看得比天還大,把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看得比登天還難。回頭想想,工作上的壓力并不都是泰山壓頂,對學生的批評,也并不都是十萬火急,緩一緩,學生已悄然改正,毋需大動肝火了。我很欣賞一位老教師的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想不到的辦法,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而我們總喜歡坐在那里把困難說得難上加難,把問題說得堆積如山,這就是自己在嚇唬自己、自己在跟自己過不去了。其實,何必呢?下池塘去捉幾只青蛙,看看水有多深、蛙有多少,什么問題不都解決了?
就算是耳邊有了幾只青蛙在聒噪,可它們制造出的聲音也不都是難聽的,在此起彼伏聲中,不還有一點節奏感、和諧美嗎?蛙聲之美自在人心中。“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就是被一片蛙聲撫平了世事留給他的傷痛,尋得了歡欣與豁達;“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少年毛澤東更是用這第一聲蛙鳴,表達自己傲視天下的偉大抱負;“江南水滿田,蛙閣閣,聲連天,歌頌禾黍豐收,年年復年年。”畫蛙名師潘天壽在寂寞的藝術之路上借著這青蛙,筆歌墨舞超脫于風塵之外,人品與畫品自在日月之間。
蛙既如此,問題和困難也不見得都惹人心煩,關鍵還是一個心態的問題。是把兩只青蛙看成上百萬只,還是把百萬只看成兩只?是躺在床上被攪得夜不成眠,還是下池塘捉它幾只?是聽煩了青蛙呱呱的聒噪,還是從中尋得一許美感?我想,只有守住了心靈的凈土,不為名利所累,才能在世俗喧囂中撣去塵世的污垢。“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對世事達觀釋然,坦然面對了,向內就能擺脫煩惱和壓力,發現心靈的輕松與快樂,向外就能看到一個美好和諧的世界。因為你的心靈放松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就會飛進你的心窗,抽芽的嫩柳就會插遍你的心田,吹面不寒的暖風就會蕩漾在你的心房。一切都駐留在春天,只因為你守住了心靈的凈土。山川明月、奇峰瀑布、野花清泉、云霞霧靄使你的心靈永遠明凈高遠、豐富自由,心還會累嗎?
快樂不是別人施舍的,是要靠自己的心靈追尋的。所以,當看到領導委以自己重任時,就會知道這是領導對自己的無限信任;當看到學生在自己的教育面前無動于衷時,就會看到只要教育堅持到明天,學生的進步勝似燦爛的朝霞;當看到自己工作上的疏忽時,就會意識到自己的眼光和境界又與眾不同;當看到為迎接檢查而疲憊不堪的身影,就會體會到成功永遠垂青于那些負重奮進的人。有了這種輕松快樂的心靈,痛苦的不再痛苦,幸福的永遠幸福。
其實,幸福就像掉到沙發下面的一粒紐扣——你專心去找,怎么也找不到;等你淡忘了,它自己就出來了。幸福就在那里,只不過我們有時把它縮小到微乎其微,甚至看成了痛苦。如果改變了心態,不管它是一顆金扣還是銀扣,都放在那里,平靜地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那么,幸福的降臨是指日可待了。
守住心靈的凈土,就是無限的幸福。
(作者單位:山東海陽市二十里店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