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課堂教學的要點是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而不是知識的簡單灌輸。要想達成這些,就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傳統教學中我們慣于使用接受式學習方式,結果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這背離了教育目的。新課程改革就是要通過轉變學習方式來培養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然而由被動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教師的堅守、等待,風雨之后必見彩虹。
【自主學習·學子所得】
李 靜
說實話,這一教學方案在剛開始時真讓人受不了,明說自主,暗說就是不講課嘛!一個星期后,翻開語文課文,學與沒學無任何異同,我都快氣炸了!再看看別人的書,寫得密密麻麻!我詫異地問同學:“吳老師講過嗎?”“是自己查的!”喔,原來問題出在自身上。“遇到問題自己解決,不會的再問我。”我漸漸地接受了老師的話,學習也步入正軌。我發現課堂的妙處就在這“自主”二字里。凡是自己親自去查閱的東西往往記憶深刻,就像吃飯,要自己主動吃,不能讓別人一勺一勺去喂。這招,嗨,高明!
馬 迪
自主學習并非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是有難度的。雖說我們的日子好過了,翻了身做了主人,可主人不是好當的。但我們已經當上了主人,就要拿出主人的風范來,決不能退縮。
華倩倩
我這樣堅持做,結果語文課上得很輕松,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加強。
崔凌宇
“自主學習”對我來說已不是一個新名詞,初中的老師天天講,但實際上卻還是滿堂灌。上了高中,自主學習真的就闖進我的學習生活。一開始,的確有失措,有驚慌,有什么都不知道該怎么做的困惑。但后來卻越來越覺得這種學習方法給了我很多的空間,能按自身的情況來安排學習,不會有跟不上的挫敗感。
【教師反思】
理念的轉變是能夠做好事情的前提。新課程改革,光有教師的理念轉變是不夠的,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理念不轉變,改革不會有效果的。如何讓學生的理念轉變呢?教師要通過創建自主學習課堂,促使學生理念發生變化。
面對學生大腦中根深蒂固的“滿堂灌”的教法和被動學習的學法,開學第一周不是馬上開展教學而是對學生進行脫胎換骨的“洗腦”工作。我向學生灌輸自主學習理論,講解自主學習的具體做法。每節課前30秒進行理念強化,讓學生齊聲喊出兩個口號:“我們的課堂?自主學習!”“我們的要求?自主、自律!”課堂教學角色隨之轉換,學生成為主角,我定位為組織者、指導者,和學生一起學習切磋。教學方法實行“硬著陸法”和“饑餓療法”,上課就拋棄學生習慣并扎根心理的“滿堂灌”,代之以“自主學習”。
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創造能夠保障學生情緒安全感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認識到在課堂上承認自己的知識漏洞或錯誤不是丟人現眼的事;尤其讓學生明白課堂本來就是“允許出錯的地方”。沒有人一出生就會跑,都是從摔爬中站立起來的,走起來的,跑起來的。錯誤是學習中必然出現的,我們要正確對待學習中出現的錯誤。錯誤既是學生學習成功的基石,又是教師最為寶貴的課堂資源。
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課堂氣氛就會和諧、融洽,相互支持和相互欣賞的課堂氛圍就會形成,學生不會因為說錯而感到羞愧。為此,教師還要示范“勇于冒險”的做法,撕下全知全能的面具,輕松自如地承認自己“并非無所不知”。師生都秉持了這樣的理念,自主學習就會開展起來。
自主學習課堂,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教師不再獨霸課堂。不獨霸課堂并不意味著教師放棄,只是角色轉變了,在教的方面教師永遠是主體。打造自主學習課堂,也并不意味放棄接受式學習這種方式,接受式學習也是學習方式之一。
【自主學習·課堂敘事片段】
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我先做了身教:問題一:文章開篇為何用“才”?能不能把“才”去掉?問題二:題目是“裝在套子里的人”,能不能改成“裝在套子里的別里科夫”?為了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我高調向學生說:“你們哪一天把我問得,站著進教室,躺著抬出教室,你們就勝利了!”然后請學生們開始閱讀,提自己的問題。我巡視并隨時觀看學生提出的問題。每當發現學生提出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就向大家匯報,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離下課還有五分鐘,小組進行“問題”展示。全班五個小組共提出29個問題。
我把學生29個問題作了梳理整合,把共性問題列出來,作為下節課的討論目標。問題如下:1.別里科夫為什么一個勁地說“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2.別里科夫是個教師,為什么能轄制學校足足十五年?3.看到華連卡兄妹騎自行車,別里科夫為何反應激烈?4.華連卡的“笑”是別里科夫死的原因嗎?5.為什么說別里科夫結婚是昏了頭?6.別里科夫死后,華連卡會與“我們”感情一樣嗎?7.別里科夫的臉色有變化嗎?
【自主學習·課堂實錄片段】
師:同學們通過自讀文本,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別里科夫死后,華連卡與“我們”感情一致嗎?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這就是自主學習的效果。提出問題,還要試著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這一小組回答問題時優先。
各小組討論……
師:有沒有解決的?
各小組沒有人回答。
師:別里科夫死了,“我們”的反應是什么?看書,畫出重要信息。
師巡視,發現學生很快畫出來。
師:畫出來不行還要整合出來。請同學們用四個詞來概括,可以選用課文的詞語。
風之組·天宇:大快人心、郁悶、無聊、亂糟糟。
師:大家很快找到“我們”對別里科夫死的態度,那華連卡呢?我提醒一下,要結合人物形象,結合她的性格,再思考一下。還要結合自己的性格。
很快有一小組要發言,是一位女生,從她表情看屬于開朗型女孩。
酷之組·君慧:我想華連卡可能會哭一場。
師:想想華連卡的哭和林黛玉的哭一樣嗎?
酷之組·君慧:不一樣。
師:怎么哭?
酷之組·君慧:大哭一場。
師:為什么?
酷之組·君慧:因為文中華連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哈!哈!哈!”的笑聲!
師:這樣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哭起來一定會……
酷之組·君慧:大哭一場!
師:看來敢愛敢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利索啊。君慧同學的回答非常正確,有原著文字為證:“瓦蓮卡也來參加了他的葬禮,當棺木下了墓穴時,她大聲哭了一陣。”
班級響起掌聲!
【教師深思】
學生通過自讀文本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是重大進步;但教學絕不能以此為榮而止步,教師應該乘勝追擊,引導學生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要比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性要高,但有時候因被滿堂灌壓抑很久,主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弱,似乎提出問題就完成了任務。至于問題的解決,則等待老師給出答案。自主學習課堂要求學生不但要能提出問題,還要在老師指導下自己解決問題。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能夠解決問題,盡管在開始時問題提得不夠好,解決問題時還需要老師引導,但這也說明自主學習已經在學生心中扎下了根。只要教師給予無限的信任、鼓勵、表揚,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挖出來,讓自主意識回歸本位,讓學生葆有、堅持,那么總有一天學生會面對文本,有能力和作者對話,最終能成為學習的主人。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定能創造出奇跡,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靈體味人生。
我們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常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法式。常常是把前后排學生組成一組,好一些的是按性別、學習程度來劃分。小組合作學習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敢于發言,敢于討論。其實這只是自主學習的初級階段。要想把自主學習引向高級階段,教師要做的工作很多,小組成員的人數確定、性別比例、分工,成員的性格、學科優劣、情商、智商,成員的文化背景,等等。
沒有自主,課堂就不會有突破。自主學習課堂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但自主并不是自由,想怎么就怎么,更要嚴格約束自己。如何自律?我引導學生每節語文課前都要三思:學習是不是自己的事;課堂是允許出錯的地方,我敢于出錯嗎?想到就做。
沒有自律,課堂就不會有序。當教師從主講轉變為主導時,課堂對教師的控制能力要求自然提高,否則,學生的自主就會變成了自由,學生的精力就會分散,學習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自主學習課堂中,教師不再滔滔不絕地講,教師的工作轉變成指導、評價和高度凝練的總結;學生成為學習主人。學生習慣于聽老師講課,對老師講的認可佩服。課堂轉變為同伴發言了,學生對同伴的發言可就不像對老師講課那樣了。這并不是說學生有意不尊重同伴,只是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指導訓練。所以老師必須告訴學生要學會傾聽。
自主學習課堂對教師的思維品質,語言能力,文學修養,文化底蘊,情感內涵,教學機智等綜合素質提出很高的要求,著實讓教師感到了沉重的壓力和極不尋常的挑戰。做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師更應具有自我挑戰的勇氣,更應學習。
(作者單位:天津中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