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因此,無論是生活作文,還是應試作文,都必須牢記: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是寫好一篇作文的根本途徑。作文應該是情理、語言、思維的統一體,優秀的作文更是缺一不可。情理是核心,是文章的血肉;語言和思維是基礎,是文章的骨架。
因此,學會作文,首先要做好“四個學會”:
一、學會觀察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作文就成為無源之水,而觀察是獲取文章素材的重要途徑。只要留心觀察周圍身邊的人,留心生活中的事,就能獲得更多的“米”,更多的素材。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級語文上冊),作者從外貌“胖子”(肖像)、動作(細節)等仔細觀察父親。細節真實、自然,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愛護之情,讀起來感人肺腑。
例如:《師生之間》(中考作文)
我是班上的語文科代表,但數學差。在一次單元測驗中,才考了58分。但我毫不在乎,李老師于是把我叫到了辦公室,幫我講解,對我講了數學的重要,希望我不要偏科,好好學習數學。然后李老師逐一給我講解了我做錯的題。這一講就是3個小時。我當時心里非常激動,覺得他的確是位好老師。
提示:在中考評分中,《師生之間》被評為三類文。這是因為選材不新,觀察不細,細節不感人。
二、學會思考
寫好一篇作文,除了要觀察生活,還要思考生活,對生活現象或細節,從現象到本質,從表面到內在進行反思。思考要深刻、全面,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發揮想象聯想的作用,思考分析身邊的人和事,從而挖掘情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如果是寫議論文,要有廣闊性、深刻性、批判性思維,對人和事多一些反思。還要注重事物之間的關聯性,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分析。思維過程是正面與反面、正面與側面、整體與局部、一般與個別等方面的綜合。應此,注重因果、注重關聯、注重典型,在寫議論文中,甚至在記敘文的議論性表述中是很重要的。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級語文上冊)
爬懸崖——→進退兩難——→擺脫困境——→體驗感悟(思考、議論):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這樣的議論和抒情,是前文敘事后的思考,是全文的總結,主題的升華。
例如:某議論文
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么捷徑,有的是踏踏實實的努力,勤勤懇懇的付出,甚至是比別人付出更多的辛勞和汗水,“每天比別人多走一步”,才可以走向成功,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從來也沒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無論你是聰明,還是一般,你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才可以有收獲。愛迪生說:“成功是1%的聰明加上99%的汗水”,只有辛勤付出,踏實肯干,才有可能做出成績。
對于孩子來說,做為家長要在孩子小時候就教育他凡事都要付出努力,付出勞動,踏實勤奮,才可能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勤奮的侏儒絕對勝過貪睡的巨人”,在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就是一個踏實苦干、努力拼搏的典型代表。許三多的至理明言是:“不拋棄,不放棄”。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也應該學習許三多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拼搏精神,任何時候成功不驕傲,失敗不氣餒,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奮刻苦,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情
“每天比別人多走一步”,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是一種做事情要比別人先走一步或者是要比別人多付出一點,比別人多一份辛勞的追求,就像賽跑一樣,你如果不努力訓練,不下苦功夫付出比別人還多的汗水去鍛煉,你任何時候也超越不了跑在你前面的人因為別人也在努力,你的努力程度只有超過比你還跑得快的人,你才能夠取得比他還好的成績。
提示:該議論文思維清晰,結構嚴謹,文中的論據就是作者思考的結果。但缺少全面深刻的分析,有點遺憾。
三、學會讀書
作文素材除了直接來源于現實生活外,通過讀書,也可以獲取很多間接的作文素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此理。讀好書,好讀書,作文就能“氣自華”“文有采”。我覺得,讀書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書到用時方恨少,怎么把讀書與作文結合起來?我簡單說說三個方面。
1. 精選書籍 在追求廣泛閱讀的同時,要有所“偏愛”,把“偏愛”的書籍文章當作范文來揣摩學習。因此,要注重揣摩教材,品味經典,精讀時文。根據自己的讀書目標、讀寫需求,做到有收有放,才能讀有所得,讀有所長。
2. 體驗感悟 讀書要有精讀的過程,要走進書中,體驗書中的生活經驗和情感世界,感悟書中的人生哲理,學習精讀文章的立意、選材、布局、語言、寫法等等。這樣,作文就能厚積薄發,“為有源頭活水來”了。
3. 讀寫結合 仿寫是作文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仿寫絕不是抄襲、套用別人的文章,不是東施效顰,仿寫是對范文的借鑒和消化,仿寫的最終目的是自己的創作,是創新作文。
例文:《尋芳生態園》(2011年4月12日佛山日報)
一腳踏進位于佛山城外的南莊生態園,便又想起了唐代詩人楊巨源詩云:“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的確,出門于城郊賞春怡樂,所到之處已是鳥語花香,滿眼春意盎然。
……
小橋流水,阡陌飄香。那些新翻的泥土的清香,夾雜著陣陣的花香撲面而來。田間一大片玫瑰枝繁葉茂,燦然盛開;更有新開辟的茶花園,茶花、龍眼、大樹菠蘿、芒果等樹種,昭示著“滿園春色關不住”的到來。沿著賞花大道漫步,小河岸邊,又忽逢櫻花林。誰道是“人間四月芳菲盡”?你看,那嬌艷欲滴的櫻花,還傲然于枝頭呢。暗香盈袖,綠葉芳菲,這一些良田、美池、綠草、繁花,就是賞不盡的人間春色。走出生態園,但見一橋靜臥河道,連接于羅南村與生態園之間。橋下碧波蕩漾,船泊近岸。岸上層樓林立,誰能分清這是城里還是鄉下?村前茂盛的老樹新葉之處,飛鳥穿梭繁忙,可見“幾處早鶯爭暖樹”的詩意。
正欲離開生態園,素不相識的關小姐趕過來,送給我們一只大蘿卜,還不忘告訴我們,生態園將開辟供游客租種的種植園呢。是呀,什么時候,我們來這里租一塊地,過上一些“田家少閑月”,然后“把酒話桑麻”的日子呢?
提示:文章以教材課文為例文,活用教材的語言,自然親切。
四、學會技巧
作文的技巧并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這里只做一些簡述。我認為,作文技巧除了一般寫作技巧,還應該包括應試技巧,特別是中、高考作文的技巧。
(一)寫作技巧
1. 審題深入 作文審題一定要關注題目中的相關信息,包括作文提示語、題目本意等。作文題目的本意,特別要注意題目關鍵詞的原表義(特征)、比喻義、引申義。
例如:《我看見了春天》、《心存陽光》
關鍵詞“春天”的原表義(季節和季節特征等)——→“春天”的比喻義:幸福、希望、活力、力量、情感……——→作文選題、立意
關鍵詞“陽光”也是如此。
2. 選材精細 作文選材不能信手拈來,造成材料堆砌,粗糙無力。一定要注意所選材料是否切題、精致、創新,體現材料與主題的密切關系。
切題:就是不跑題、不偏題,審題立意符合作文要求,主題鮮明突出。
精致:材料要典型、形象;能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選材簡潔有力,不拖沓。
創新:形式與內容或有新意,與眾不同,形成個性作文。
3. 結構嚴謹 作文行文要思路清、布局嚴、情理融。語無倫次,思維混亂,必將影響情感表達,削弱文章說服力。
4. 細節充實 作文的細節表達很重要,尤其是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只有栩栩如生的細節描寫,才能打動人,感染人,讓人如臨其境。只有具備了細膩、具體、生動、深刻的細節,也才能使文章形象豐滿,感情充沛,理正辭嚴。
5. 習慣恪守 作文不能忽視看似無足輕重的寫作習慣。一篇好的作文,是整體完美,形神兼備的,因此,關注開頭、結尾、點題、銜接、書寫、標點等寫作習慣,非常重要。
(二)應試技巧
應試作文與生活作文不同,應試作文有更具體的要求,有更多作文條件的限制。那么,如何寫好應試作文,我們可以從下幾方面入手。
1. 情深意切
不管是寫真人真事,還是寫虛擬的想象作文,應試作文首先要注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并且,避免主題含糊,游戲文字,一定要切中題意。必要時,巧妙點題,開門見山。
2. 穩中求新
作文最忌題材老化,寫法陳舊,人云亦云,創新作文,可以讓人耳目一新,是作文追求的境界。但是,一味求新,忽視題意,則容易走入應試作文的誤區。寫應試作文,我們提倡穩中求新,寫自己有把握的文章,不輕易為求新而冒險作文。
3. 草船借箭
作為應試作文,受時空所限,遭遇作文困境時,要急中生智,巧妙借鑒范文,活化教材,用以開拓思路,以解燃眉之急。這種“草船借箭”的作文方法,只是借力應急之用,不是套用。
4. 揚長避短
應試作文要結合自己的寫作特長,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寫自己感悟最深的情理。寫作特長主要體現在文體上、寫法上,不打無準備之仗。
五、結語
總之,寫好一篇作文,首先需要“四個學會”,需要關注一篇作文如何做到:升華情理、美化語言、創新思維。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