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除舊布新,人們總愛說些喜慶吉利的話,以寄托既為應景又挺真誠而實在的訴求。對著教育,作為在講臺上下默默耕耘的一線教育人,我們要說的話很多,匯攏起來,就想到了上面這個標題。
在舊的一年,深秋里,來自社會對教育的批評,最猛烈、最尖銳并有相當代表性的,要數資深媒體評論家曹景行的一個公開講座了。他直言不諱地數落當今的教育落后于50年前。他的批評是否對頭不得而知,反正來自教育界的反應是一片沉默。由此想到錢學森關于教育問題的世紀之問,想到這許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教育不滿的“有話要說”。凡此種種,我們總是一概采取沉默的態度,這不是奇了怪了?
可細想想,來自教育界的反應是有的,動靜還不小,只不過不是用話語,而是用行動來表態,而且是由教育主流意識在主導。
單就中小學這一塊來說,教育線就不斷地在評“名師”“特級教師”“教壇新秀”“名校長”,在推出“名師工作室”等,如今這樣的隊伍之大,巳蔚為壯觀。也許有人質疑,“名師”和“名×”是評出來的嗎?但我們管不了這么多,我們要的就是教育是有“人”的這個感覺。不僅有“人”,還有“校”。于是各個級別、名目繁多的“示范校”“名校”不斷地被評出來,被大張旗鼓地表彰和宣傳。誰還能懷疑我們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么?
可是,有教育同仁則大聲呼吁:“請讓學校喘口氣!”是的,應接不暇、名目繁多的評比和驗收讓學校招架不過來了,學校的正常工作還怎么做?面向2012年,我們的教育真該悠著點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搞教育能像做生意那樣大聲吆喝么?去年杭州有個所謂名師的示范課,教的是著名詩人舒婷的《致橡樹》,評課的是知名學者、教授。最后請舒婷發言,她說:評課人把我的作品剁碎了給老師們看,而上課人則是把我的被剁碎了的作品包成餃子喂給學生吃。舒婷的感言令老師們汗顏。結果是,幾乎所有的聽課人和學生都涌向舒婷索要簽名和拍照留念,而上課的老師和評課的學者被晾在了一邊。
我想,教育一旦出了問題,那也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樣。而解決問題,恢復我們心目中教育的理想形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說到底,新的一年,教育,真的希望悠著點兒。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