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同事與筆者談起了教師中的四種人,聽完后,筆者不禁啞然失笑:“這不是西天取經的那四個人嗎?”后來,筆者越琢磨越有意思,現戲說一番,愿能博君一笑:
第一類,唐僧型。 唐僧在師徒四人的取經事業中資歷最老。他有理想,有信念,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所以,雖是肉體凡胎,沒有一點武功,只有少許法力(念緊箍咒),但由于信念的堅定,盡管西行路上千難萬險,甚至幾度險些喪命,但只要能一路向西,取得真經,唐僧從不猶豫,百折不撓。
在學校里,也有這樣一群教師,他們中又以老年教師為主。這些教師有較高的教育理想、堅定的教育信念;他們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崇尚春風化雨的育人方式;他們嚴守校規,工作中規中矩、任勞任怨。但他們也有不足,比如,認為自己資歷老,過分珍惜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不愿接受新鮮事物,害怕教學改革中的失敗影響自己一生的清譽等等。最后的表現常常是課堂改革效果不佳;與學生代溝較深,不太受學生歡迎等。
筆者認為這類教師需要向年輕人學習,要轉變觀念,保持陽光、向上的心態;要注重知識的更新,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思想;不要害怕失敗,要敢于創新,勇于改革,讓生命煥發第二次青春。
第二類,豬八戒型。 豬八戒的形象是《西游記》中的一個笑點。他的本領僅次于孫悟空,能化齋探路,協助孫悟空除妖精。但他取經的信念一直不堅定,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想起高老莊,想到散伙,想放棄取經事業;他的追求層次也低,貪吃貪色。在他身上,神性仙性很少,人性的劣根居多,私心很重。
在學校里也有這樣一些教師,他們以部分中老年教師居多。這些教師頭腦靈活,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但是他們沒有把教育當成自己終生的事業,工作對他們而言,充其量是一種解決溫飽的謀生手段。對于安排的教學任務,他們“當天和尚撞天鐘”地應付著,也許不會是最差的,但絕不會是最好的。另一方面,由于他們頭腦靈活,有能力、有精力,所以閑暇之余,常常搞點副業,掙點外快,添補家用。
平心而論,這部分教師有能力,有水平;如果能改變觀念,重樹教育理想,堅定教育信念,少點私心私利,多點敬業精神,他們就會成為學校的骨干力量。
第三類,沙和尚型。沙和尚是加入“取經組織”最晚的一個,資歷最淺,本領也最差,但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信念堅定。在《西游記》里,沙和尚最常說的就這幾句話:“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師傅放心吧,大師兄會來救我們的。”在令人好笑的同時,我們不難看出,在團隊里,沙和尚總是缺乏獨立性,沒有“闖”勁,不能獨自承擔重大任務,總是自覺地把自己放到次要地位,依附性強。
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常常會不自覺地進入到“沙和尚”的行列,這些教師剛剛由學生變身為教師,在工作團隊中資歷最淺,經驗最少,教育教學能力也較低,難免多向老教師請教,這無可厚非。但是老教師的意見只是參考,在聽取“要這樣做”的同時,還要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等等。在加強學習的同時,要不斷深入地反思、總結,要敢于創新,使自己盡快成熟起來,早日獨當一面。如果工作了三五年,還沒有脫離“沙和尚”的行列,那就成了“斷不了奶的孩子”,就要好好反思反思了。
第四類,孫悟空型。孫悟空是整部《西游記》的“男一號”,他本領高強,信念堅定;他勇于斗爭,有膽、有才、有遠見;他追求自由、民主,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遇到艱險,迎難而上,不畏強權與暴力。
孫悟空類型的教師多以中年教師為主。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工作能力強,水平高,基本功扎實;他們把教育真正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干工作不計得失,常被人稱作“拼命三郎”。他們更為看重的是自身價值的實現,享受著學生、班級在自己努力下發生的進步,他們是為學校爭光添彩的一族。
但這些教師也有不足,學校的規章制度、條條框框,他們根本不放在眼里;對團隊建設、人情世故漠不關心,情商低,不合群。其嘴邊常說的話是“憑真本事吃飯;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良心就得了,搞那些虛頭八腦的沒用!”讓領導又是喜愛又是頭疼。不過,一個學校有一二個這樣的老師,確實是學校的一件幸事,有遠見的校長,一般都對這類教師給予更多的包容與肯定。
孫悟空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但我們教師畢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都要生活在一個團隊里。孫悟空型的教師還是要注意團隊和諧,在拼命工作的同時,要對生活、對同伴投入更多的熱情。要知道:人活著,除了工作,還有很多更為精彩、更有意思的東西,做一個事業與生活均衡發展的優秀教師,讓同事、讓自己都更幸福些。
上述的四類人各有各的長處,但都有自己的不足,他們的“西行之路”距“真經”都還有一段距離。每類人都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加強內功的修煉,才能修成正果。
(作者單位:河北涿州市雙塔中學)
責任編輯 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