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在武昌城東,故名。
東湖大,汪洋恣肆一大片,水天一色。東湖有山,左擁珞珈,右攬磨山,山山水水情相依。湖心有島,小巧、碧綠,凸起于湖面,宛如青螺,湖光山色的點睛之筆。東湖美,美在自然風韻,少人工雕琢,也不在歷史風物上著墨。東湖的景區有“聽濤”、“落雁”,光聽這名稱就可想見其寥廓、野趣、靜謐之美。
自來人們愛將東湖與西湖對比,“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杭州西湖。南宋文人袁說友《游武昌東湖》:“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東湖至少在南宋已令人矚目,這也是與西湖比美之肇端。此后兩湖“被對手”,互爭高下不休。解放后,朱老總作了個評判,“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將比西湖強。”
毛澤東卻不認同。他曾對當時的中南地區軍政負責人直言:“東湖比西湖好,這里有長江,夏天可以游泳。東湖的樟樹、桂花樹、竹子……風景真好。四周的柳樹、水杉樹甚多,對岸是老虎尾,遠處是中山亭,那邊是珞珈山,茂密的樹林里是武漢大學校址。東湖真好!”(語出《東湖風景區分期建設草案綱要》)他是真心喜歡東湖。
毛澤東向來喜愛自然環境。“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仁大智之人皆隨性、率意,不受拘束。定都北京時,他執意要住香山,最終未能拗過多數人,住進精致的中南海。東湖開朗、野氣,更合人意,東湖張開雙臂歡迎他。
東湖最早的建筑群落是東湖賓館,前身為愛國銀行家周蒼柏的私家花園“海光農圃”,田園風情(這或許也是毛澤東喜愛東湖的緣由之一),解放后周將之獻給國家,其女即聲樂大師周小燕。
毛澤東先住東湖賓館南山甲所,后遷梅嶺1號,在居所辦公、開會、接見外國友人。閑時,他愛在湖邊走走,聽浪花拍岸,看鷗鷺翱翔;或坐在藤椅,安詳地在梅樹下看書,枝影橫斜,數瓣紅英落在草地上被拍成彩照,極見偉人豐采。他還曾在梅嶺操場看部隊戰士打籃球,并提出一句著名的口號:“打球不要老贏人家。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影響了一代體育人。
住東湖游泳自然不可少。東湖有極好的沙灘浴場,青年時期,我常去那里游泳,白沙,碧水,藍天,坐在傍岸的水里歇息,水清澈見底,幾只寸頭魚在腿股間游來游去,不時啄你一下,癢酥酥,伸手抓它,倏爾不見。
毛澤東似乎更喜歡流水,常從東湖出發去長江游泳。他說:“長江水寬流急,是游泳的好地方。”我的體會是,在風浪里游,給人以搏擊的快感,特別是“搶浪”:過往輪船激起涌浪,看似排山倒海,其實并不可怕,你只要隨波起伏,任它一下把你拋上浪尖,一下又滑入谷底,人像在個大搖窩里,非常刺激,快樂。游累了,順流下淌,或仰或側,毫不費力,“勝似閑庭信步”。
毛澤東數次暢游長江,游程最長達40多華里。
1956年夏,他第一次游長江,就在這次暢游后,產生了名篇《水調歌頭·游泳》,并使武昌魚名傳天下。據東湖賓館館史研究室主任鄭敏庭介紹,毛澤東游罷,上船吃飯時,賓館廚師楊純清做了4菜1湯,其中有一道清蒸鳊魚。鳊魚,又名武昌魚,北周虞信有詩:“還思建業水,終憶武昌魚。”唐代岑參亦賦詩:“秋來倍思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道。”可見武昌魚歷歲久遠,美味誘人。毛澤東吃了魚,為之激賞,回到東湖賓館,興奮之余,揮筆寫下:“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當晚,叫人請來楊純清,笑容滿面地說:“楊師傅,你做的武昌魚非常不錯。”一指桌上條幅,“我剛剛填寫了一首詞,送給你要不要呀?楊師傅,不吃你做的武昌魚,我是填不出詞來的。”說罷朗聲大笑(一說,毛澤東吃的武昌魚是武昌大中華酒樓廚師做的)。
毛澤東大愛東湖。解放以來,他住北京最久,次之東湖,來了44次,少則1月,最長住了178天。1962年老人家69歲,在東湖過的生日,與工作人員擺了一桌“家宴”;1966年、1969年兩次在東湖過春節。
東湖,偉人的第二個家。
(作者:苗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