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6月21日,在廣州新河浦路一座名為“春園”的小洋房內,9位新當選的中共三大中央執行委員正在開會研究中央局成員組成及分工。其中有一位衣著樸素,年過四十的男子被派為駐滬委員,他就是早期工人運動的著名領導人王荷波。王荷波在中共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成為中共歷史上首位工人出身的中央委員。
津浦鐵路的第一個工人黨員
1921年冬,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負責人羅章龍為了開展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工作,由徐州來到浦鎮,不幸被當地的“交通系”人員所獲,幾遭毒手。這時有一人挺身而出,帶領工人前來解圍。這個人就是當時浦鎮機廠工會的會長王荷波。
王荷波,原名王灼華,1882年5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城內府里東廊頂一貧民家里,原籍山西太原。他早年讀過兩年私塾,后為生活所迫背井離鄉,流落到海參崴、哈爾濱等地做苦工。1916年夏,他輾轉來到華東,進入津浦鐵路浦鎮機廠(又叫鐵路大廠)當鉗工。由于他為人正直熱情,很快就和工友們打成一片,并逐步有了較高的威望。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王荷波開始接觸新思想、新思潮,閱讀了《新青年》、《勞動者》等進步刊物,思想覺悟逐步提高,1919年“五四”運動后,他開始投身于工人運動。
浦鎮機廠是英國憑借強權迫使清政府借款修建的,英藉資本家為榨取工人的血汗,制定了一系列野蠻的規章制度。1920年5月,英籍廠長奧斯頓和總監工布拉克又下令拆除廁所,不讓工人上班時間大小便,工人奮起反抗。王荷波對大伙說:“英國鬼把我們當牛馬,我們是人,是中國人,絕不能讓他們任意擺布。”經過工人們商議,向英國資本家提出了取消所有罰款制度、重建廁所、普遍加薪一成等條件。在廠方未答復前,全廠實行罷工。并派出王荷波、李永福等代表與廠方進行談判。通過說理斗爭和幾百個工人在門外的聲援,布拉克等被迫答應了工人的復工條件。罷工取得了勝利。
在斗爭中,王荷波逐漸認識到:工人要有自己的組織。光靠結拜幾個兄弟力量太小,組織起來才有力量,才能反抗洋人、工頭的欺壓。于是從1920年底起,他開始籌辦工會。1921年3月14日浦鎮機廠的工會正式成立了,王荷波先后被選為工會副會長、會長。
1922年春,王荷波率領浦鎮機廠工會加入了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以主要力量開展各地鐵路工會的工作,派了北京大學學生、共產黨員王振翼(即王仲一)到南京浦鎮機廠協助王荷波進行工會活動,開辟黨的工作。當年六月,經羅章龍介紹,王荷波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津浦鐵路的第一個工人黨員。不久,組成浦口黨小組,由王振翼和王荷波兩人負責。在王荷波等人的組織領導下,很快地成立了浦口鐵路工會,建立起浦口鐵路工人俱樂部,連搬運工人也要求加入鐵路工會。王荷波常說:“一個人有什么本事?大伙團結力量大。我們鐵路工人、全國工人都團結起來,就能推倒壓在我們頭上的大山。”
“堅決不讓火車過去”
1923年1月底,王荷波離開浦鎮,代表津浦鐵路總工會籌備組去鄭州參加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2月1日,帝國主義走狗、反動軍閥吳佩孚派軍警包圍會場,大會被迫停止。接著,反動軍警又包圍了代表的住處,監視代表行動,占領、封閉、搗毀總工會和鄭州分會的會址,并勒令代表限期出境。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京漢鐵路黨團組織負責人連夜召集黨員代表舉行秘密會議,決定2月4日中午舉行京漢鐵路總同盟罷工,號召全國工人階級與各界同胞起來聲援。會后,王荷波馬上趕到鄭州西關外錢塘里姚家大院,向各路代表做了傳達,并要求堅決貫徹執行。翌日凌晨,他就離開鄭州,到津浦路沿線的天津、滄州、德州、泰安等地,傳達會議決定,組織津浦沿線工人響應京漢鐵路大罷工。
王荷波趕回浦鎮后,6日夜晚召開黨組織秘密會議,沉痛訴說了吳佩孚破壞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的經過和情況,抓住南京港務處長吳夢蘭無故開除工人李金臺的事件,決定發動“兩浦”工人再次舉行大罷工,聲援京漢鐵路工人。7日晚上,王荷波發動工人首先癱掉252號車,堵住機務段的總道岔,阻攔機車出庫,造成罷工之勢。8日上午,浦口站亂作一團,這時有一輛266號機車牽引著一列煤車從蚌埠方向開到浦口,機務段長張殿急忙叫這輛機車牽引著客車保證正點北上,并派十幾名武裝警察保衛。列車剛開出浦口站,王荷波聞訊后,手執紅旗,率領幾百工人沖向浦鎮車站南首,站在鐵軌中間,擋住列車的去路。眼見機車快速逼近,王荷波一聲令下:“堅決不讓火車過去!”數百個工人一擁而上,撲向冰冷的鐵軌。機車被迫停下,很快為工人所包圍。同時,在王荷波的統一部署與指揮下,浦口的水路工人也舉行罷工。頓時,“兩浦”的水陸交通全部陷于癱瘓。
南京軍閥頭子齊燮元惱羞成怒,把駐扎在浦鎮東門老營盤的一千多官兵調來鎮壓。王荷波從容不迫地指揮“兩浦”二千多工人嚴陣以待。敵人見勢不妙,派第四混成旅旅長吳洪贊帶車務處長“刺李”(綽號)前來找王荷波問話。由于工人們的英勇斗爭,嚇得吳賊、“刺李”只好同意到工會辦公室談判。在談判中,王荷波義正辭嚴地揭露敵人的罪惡陰謀,并提出了撤掉吳夢蘭職務,恢復李金臺工作,增加工人工資一成,年終“花紅”提前發給,保障工人言論、集會、游行自由等要求。敵人被迫答應上述要求。這時,“二七”慘案的消息傳來,王荷波為了保存實力,果斷地決定復工。事后,盡管上述條件反動當局并沒有全部履行,但這次斗爭卻有力地聲援了京漢鐵路工人的大罷工。
1923年6月,王荷波作為津浦路總工會黨團代表,前往廣州出席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王荷波第一次到廣州,和很多代表一樣對道路很不熟悉,幾乎每次開會都要人來指引,帶去會場。三大召開前,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還找王荷波等各地工人代表談話,交代和解釋國共合作的必要性。
中共三大對二七罷工也很重視,討論較多,與會代表中過半數參加了二七大罷工。三大選舉時,馬林強調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組成,“應以工運領導者占多數,其中必須有產業工人。” 土生土長的工人運動領袖王荷波首次當選為中央委員。這是對他多年來從事工人運動,尤其是在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的表現所做的充分肯定和崇高評價。
“我們要為爭取共產主義勝利而奮斗終身”
1923年7月,羅章龍乘津浦路火車南下,到達浦鎮,向王荷波傳達中央要求他盡快到上海中央主持工作的旨意。王荷波起初有些猶豫,說不愿意離開工廠,怕脫離群眾。其夫人在旁催促他說:“你走,我同你一道去好了,是真神到處可以顯靈。”王荷波遂決定離開多年的工作崗位,攜眷赴中央工作。
到達上海后,王荷波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參加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的領導工作,不久,接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他經常到鐵路、船廠、海軍部隊以及南京、無錫等處指導工作及向工人群眾講演。據當時同他在一起工作的沈雁冰(筆名茅盾)回憶:“王荷波同志身材高大,說話有煽動力。”
9月,黨中央從廣州遷回上海,王荷波被補選為中央局委員。那時,中央局由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王荷波五人組成,王荷波是唯一的工人黨員。他經常同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等一起在中興路三曾里中央辦事處工作和學習。
1924年6月,根據黨中央的決定,王荷波與李大釗、劉清揚、彭述之等赴蘇聯出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王荷波等人到達莫斯科后,受到了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兄弟共產黨代表,特別是蘇俄共產黨人的熱烈歡迎。會上,王荷波代表中國共產黨作了《關于中國工人運動》的報告。7月8日,王荷波參加了在莫斯科國際大劇院舉行的大會閉幕式,響徹整個會場的悲壯的《國際歌》,使他周身的熱血異常沸騰。在莫斯科期間,王荷波還應邀參加赤色職工國際大會。會后考察時,他看到了蘇聯人民的新生活,更對我國革命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回國后,王荷波在上海組織起紅色救濟會(后改為互濟會),會址設在閘北寶山路三德里A字3號。紅色救濟會宗旨是為罷工工人和為革命遇難者家屬謀利益,主要任務是發動社會各界為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捐助財物,幫助因罷工失業的工人,為革命被捕、遇難者的家屬解決暫時困難。盡管王荷波當時生活很困難,但從不動用救濟會的一分一厘錢,他還告誡妻子要準備為工人階級革命的勝利,犧牲一切。每當他回憶起在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度過的美好時光,他總是興奮地對妻子說:“你等著吧,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國家也會像蘇聯那樣,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他還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為爭取社會主義勝利而奮斗終身。”
護衛李大釗
1925年“五卅”慘案以后,北方地區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北京是中共北方區委所在地,成為當時北方革命運動的中心。1926年3月,王荷波赴大連等地視察鐵路工人運動時,途經北京并作了停留,適逢三·一八天安門國民大會及會后的示威請愿,便參加了這一斗爭,并且站在斗爭的最前列。
3月18日中午時分,游行隊伍到達執政府門前,分列數十行,面對執政府大門。李大釗攜王荷波緊靠大門左邊石獅子左側,站在隊伍最前面。代表們要求會見段祺瑞,遭到拒絕。這時,只見執政府門前排列衛兵及手槍隊,東西轅門都布滿軍警,荷槍實彈,如臨大敵,左右兩邊耳樓的窗口也露出了機槍槍口。時任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執行委員兼組織部長的陳毅連忙招呼王荷波“趕快把胡子送走”。可是李大釗根本不肯離開。王荷波非常著急。形勢萬分險惡,再也不允許片刻遲疑了。他身高力大,不由分說,就把李大釗從右邊前方拉到東轅門。此時東西轅門已將關閉,王荷波用力將轅門拉開,護送李大釗離開。緊接著敵人向打大旗的王一飛打響了第一槍……
周恩來經常親切地稱他“大哥”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王荷波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多次去福州指導福建黨的工作,發展統一戰線,策應北伐。他在福州的工作卓有成效,勝利地迎接了北伐軍開進福州城。
在福建策應北伐的同時,王荷波仍兼任上海總工會的領導工作。他經常與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等同志一起在辣斐德路辣斐坊中央軍委所在地開會、研究工作,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由于他比周恩來大十幾歲,又長著大胡子,周恩來就經常親切地稱他“大哥”。
期間,王荷波參與組織領導了著名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特別是他利用福建同鄉的關系,通過“新海軍社”這一士兵群眾組織,在海軍中進行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爭取海軍支持起義,并為上海工人提供大批武器,配合北伐軍的勝利進軍。在上海工人舉行第二次武裝起義中,他說服海軍總司令楊樹莊脫離北洋軍閥,指揮參加起義的“建威”、“列字”等軍艦炮轟孫傳芳的龍華司令部和高昌廟兵工廠。3月21日,王荷波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根據黨和上海總工會的指示,他的主要任務是組建鐵路工人糾察隊,組織鐵路工人參加總同盟罷工和武裝起義,并協助特別軍委書記周恩來工作。起義開始后,他為周恩來總指揮出謀劃策,做了大量工作。在周恩來、羅亦農等同志的統一領導下,王荷波他始終親臨第一線,奮不顧身地指揮工人武裝隊伍作戰。起義終于贏得了重大的勝利。
然而正當人民歡慶勝利的時候,蔣介石卻在密謀策劃反革命政變。4月12日凌晨,早就做好準備的大批青紅幫武裝流氓從租界沖出,向分駐上海總工會等處的工人糾察隊發動突然襲擊。當工人群眾奮起抵抗時,國民黨第26軍周鳳岐部隨即借口“工人內訌”,強行將工人糾察隊繳械,糾察隊員倉促應變,槍聲大作。王荷波急忙從“新海軍社”趕赴上海總工會,中途被國民黨士兵扣住,幸好遇上他的表弟、海軍副營長黃桐藩,巧妙地將他釋放。王荷波脫險后,立即來到設在半淞園“三山會館”的南市區工人糾察隊總部,領導工人開展斗爭。
幾天之內,上海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黨中央的許多領導人,都相繼離開上海。4月22日,王荷波扮成漁行商人,與羅亦農、李立三等同船前往漢口。
危難之際,出任北方局書記
1927年4月27日至5月上旬,王荷波在武漢參加了黨的“五大”,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6月,出席了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委。
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殺害,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在革命的危急關頭,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著名的“八七”會議。會上,王荷波當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以王荷波、蔡和森、彭述之、張昆弟、劉伯莊五人為委員組成,王荷波任書記,蔡和森為秘書。北方局下轄順直(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滿州、山西及內蒙古各支部。
王荷波受命于危難之中,會后急赴北方局主持工作。9月,王荷波奔赴華北各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還親自到農運基礎較好的玉田縣,主持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組織冀東農民準備武裝暴動。
9月底10月初,奉系張作霖和山西軍閥閻錫山火拼。北方局利用這一形勢,擬定了工人起義的秘密計劃,加緊籌建北京市總工會,積極發展會員。但是,工人在散發傳單時不幸被巡警查獲,敵人追蹤到工會機關進行搜捕,黨的地下組織遭到了嚴重破壞。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法政大學第一院不幸被捕,北方局和北京市委十八名領導同志相繼陷入敵手。
在獄中,王荷波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存組織。他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談論著未來革命的勝利,深信共產主義在中國一定能實現,臨難前唯一的囑托是,請求黨組織對他的子女加強革命教育,千萬別走和他相反的道路。反動軍閥張作霖深怕政局不穩,迫不及待地下令殺害王荷波等人。
1927年11月11日深夜,王荷波等18人被綁上了陸軍軍法裁判處的刑車。刑車剛到安定門外箭樓西邊就猛然煞住。王荷波等人拖著沉重的鐐銬,從車上下來,在反動軍警的刺刀下蹣跚前進。面對敵人的槍口,王荷波挺直高大的身軀,視死如歸。他放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軍閥反動統治!”嚇得劊子手們目瞪口呆,手足無措,連忙倉促行刑,就地掩埋。
解放后,周恩來指示尋找王荷波遺骨
王荷波犧牲后,周恩來萬分悲痛。但當時在白色恐怖之下,不可能很好地收斂和安葬其遺體,這成為周恩來的一件憾事。
北京解放不久,周恩來指示修建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同時,指示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組織力量尋找王荷波的遺體。吳晗安排北京市公安局和民政局抽調人員專門辦理此事。好不容易在偽京師警察廳的檔案中找到了當時的原始記錄,得知王荷波就義的地點是在北京安定門外箭樓東側。
經過艱難的挖掘,終于發現了王荷波等十幾名烈士的遺骨。吳晗馬上將情況報告了總理,周總理當即指示將烈士遺骨移葬八寶山革命公墓,還表示要親自參加移葬典禮。
1949年12月11日,周恩來與彭真、李立三等領導同志,懷著沉痛的心情,親臨八寶山參加王荷波等烈士的移葬典禮。周恩來身穿灰色大衣,神情莊重,率數百群眾向烈士遺骨深深地三鞠躬。典禮結束后,烈士們的遺骨被臨時安葬。后來,公墓又為18位烈士修建占地約100平方米的集體墓園,并豎立了一塊高大的紀念碑,上面寫道:“王荷波等同志,曾在中國共產黨北方局領導下進行革命斗爭,不幸于一九二七年十月間被軍閥張作霖逮捕,于同年十一月初慘遭殺害,壯烈犧牲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