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體育不好出廢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做好德育工作,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和決定作用。小學階段,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教師就是班主任,掌握學生個人情況最多的也是班主任。作為班主任,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 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德育工作,我認為班主任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學生的榜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小學生的向師性強,老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皆有可能模仿,因此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教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是以班主任的命令強制支配的,而是班主任自身的素質及思想行為決定的。班主任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才有說服力,才能樹立威信。班主任一旦擁有了威信,就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震撼力。這種威信將成為道德教育的無形資產,特別在遇到困難和危險時,班主任應身先士卒、勇挑重擔。正所謂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則不能教人,班主任的以身作則,才是吸引學生最根本的原因。如李鎮西老師因為學生不聽話說了個“滾”字而甘愿被罰掃教室,學生不忍心,想幫忙卻被他拒絕。他認為既然有“講不文明語言要受罰”的規定就必須嚴格遵守。為了教育學生,李鎮西老師做到了榜樣示范作用。所以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學生,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否則,班主任便不敢開展批評,思想教育就軟弱無力,從而就會失去應有的號召力。
二、當學生的朋友
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極富個性。如果班主任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我是你的老師,你是我的學生,你得聽我的,把自己置于居高臨下的位置,對學生施以強制性的、枯燥無味的“填鴨式”教育,這種教育是跟不上時代的教育要求的,這種班主任絕不是好班主任。與時俱進的班主任應該是學生的好朋友,能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傾聽學生心聲,了解學生,對他們友好、寬容與理解,并積極地給予心理支持。像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應當成為孩子們的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教師。這樣,孩子才會向教師敞開他的心靈”。
我曾看過這么一個案例,有一個原本優秀的女學生,由于晚上與幾名男同學到網吧打游戲,夜不歸宿而受到學校的紀律處分。女學生的班主任沒有把這事簡單地當作道德、紀律性質的問題處理,而是像朋友一樣與她交流,給她傾訴自己心聲的機會,讓她自己分析犯錯的原因。由于女學生逆反心理較嚴重,第一、第二次的談話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班主任又第三、第四次找她聊。終于女生接納了這位班主任,把班主任當作好朋友,說出了自己犯錯的原因。班主任了解到女學生犯錯的原因后,又像朋友一樣,以平穩的語調、真誠的言辭和她探討分析其行為產生的后果。 在朋友一樣的班主任的關懷下,女生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之后,她很快便糾正了自己的不良行為,又回到了原來的優秀行列。
這一案例中,班主任充當了女生的好朋友,傾聽她的心聲,了解她的思想動態,適時給予她思想教育,從而使她改正了錯誤。這比單純、粗暴的說教,效果更突出,更持久。
三、像學生的慈母
在我們學校,有好多學生是留守兒童或來自單親家庭。這些學生缺少家庭溫暖,自信心不足,性格孤僻,不愿與他人相處,還喜歡做出事與愿違的事情。作為班主任,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地包容他們,關懷他們,疼愛他們,走進他們的心扉,與他們談心,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走出不完整家庭所帶來的陰影,感受到在學校的溫暖 ,知道生活充滿了陽光,與其他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有一部法國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馬修老師,他慈母般地用心去愛、去了解班上的每一個孩子。發現性格孤僻、常干壞事的單親孩子皮埃爾很有音樂天賦,他就想辦法與他談心,教他學唱歌,不料卻連遭拒絕。于是馬修老師說了一句:“你可以放棄你自己,但我絕不!”馬修老師用他慈母般的愛心、耐心、寬容感動了皮埃爾。皮埃爾變了,變得喜歡唱歌,不再干壞事。因為得到馬修老師啟蒙,后來皮埃爾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這個故事情節或許是虛構的,但馬修老師的教育方式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四、是學生的引路人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 學生在物質的需求上無疑是幸福的。但是,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過分呵護下,許多孩子都變得敏感、脆弱,容易做錯事。而班主任面對學生的各種錯誤,需當好學生的引路人,用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改正錯誤。
有一個孩子,爸爸當警察,媽媽經營小賣部。父母經常借口工作忙不參加家長會,對孩子了解特別少,卻又過分縱容孩子。對孩子的教育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導致孩子自卑,心理素質較差,容易做錯事。他的班主任了解這些情況后,悉心引導他改正錯誤,鍥而不舍地挖掘他的閃光點,他做對一點點事情就馬上給予肯定,有計劃地為他提供表現才能的機會,用愛心、用真情去感化他。經過一段時間,這個孩子有了自信,很少做錯事,成為了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這位班主任在這個案例里充當了一個很好的引路人,他關心學生的心理走向,對學生流露出信任、期待的態度,使學生產生“我能行”的意念,并激發其自我激勵的能力。
現在的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人類的希望,他們將是21世紀的生力軍,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班主任善于扮演學生的“榜樣”、“朋友”、“慈母”、“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展開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理想,身心健康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作者單位:廣東英德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