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麗
(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 江蘇 常州 213131)
學生不出錯的教學不是真實的教學,學生不出錯的課堂不是本真的課堂。尤其在復習時,由于遺忘知識、理解偏差或解題習慣等原因,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錯誤。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沒有必要責備和埋怨學生,因為學生的錯誤讓我們能更真實地了解學生學情,更準確地把握教學起點,也能讓我們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所以,我們要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多關注學生通過錯誤所展示出的獨特理解,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深層次原因,多途徑幫助學生化解錯誤,讓學生從錯誤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用錯誤提高復習的效率、用錯誤打造高效的復習。
認知心理學認為:錯誤是指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或失誤,它具有客觀性、個性化、重復性等多種特點。不能因為學生目前產生了認知偏差今后就不能正確理解知識,建構合理的認知結構,更不能因此認為學生認知能力低下和認知水平存在問題。實踐已經證明,沒有錯誤就沒有經驗和教訓,也就沒有錯誤就沒有成功和喜悅,錯誤和失敗蘊含著成功。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錯誤中尋找教育契機,變廢為寶,使錯誤成為學生探究活動的生長點和學習交流的驛站。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在挫折中成熟起來的,學習是在不斷地出現錯誤、認識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在反思中發現錯誤、分析錯誤,掌握正確的知識,找出正確的方法,形成有用技能的習慣;形成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科學態度,不斷錘煉戰勝困難的意志,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沒有答錯題被斥責的憂慮,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沒有因為有錯而不敢思考放棄嘗試,始終處于敢想、敢說、敢做、敢問的思維活躍狀態,讓學生在學習和思考過程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思考的快樂。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多用:“你的思考很有自己獨到的想法!”“你離正確答案很接近了,請你再想一想?!薄罢l能解決這個問題?”“誰有不同意見?”“誰能表達得更準確?”“誰有更好的方法?”“大家給點掌聲!”等激勵性語言激活課堂,保證學生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投入學習。
只有學生出了錯,課堂才有生成,教學才有針對性。在出錯、糾錯、思錯的過程中,課堂才活躍,才會產生多種思維的碰撞,這樣的教學才是真實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教學。因為在錯誤的經歷中同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很多時候,知道什么不行、什么不好和知道什么行、什么好一樣有價值??梢姡┞跺e誤、糾正錯誤,應該成為課堂教學常用的策略。讓學生暴露錯誤的方法很多,如典型作業展示,即通過批改找出代表性的典型錯誤,展示給全體學生分析研究,然后交流討論改正;批量板演,即把學案預習中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通過“批量板演”,引導學生用對比辨析、討論交流、相互評價、講解說明等方式,達到改正錯誤、多方案求解、規范解題等目的;陷阱引誘,即教師有意設置陷阱,讓學生遇到挫折后再探索出真知,從而深化理解知識。
例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稱取含NaCl和Na2CO3固體28.8g,再加180g水完全溶解將其配成溶液,再向其中滴加7.3%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使氣體完全放出,共收集到8.8g的氣體,求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解:設原固體中Na2CO3的質量為x,參加反應的稀鹽酸質量為y,生成的NaCl質量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y z 8.8g
x∶8.8g=106∶44 7.3%y∶8.8g=73:44 z∶8.8g=117∶44
解得 x=21.2g y=200g z=23.4g
所以 w(NaCl)= (23.4g+28.8g-21.2g)÷(28.8g+200g+180g-8.8g)×100%=7.75%
答: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75%。
但是通過作業的批改,我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了以下錯誤:
錯誤一:w (NaCl)=23.4g÷(28.8g+200g+180g-8.8g)×100%
錯 誤 二 :w (NaCl)=(23.4g+28.8g-21.2g) ÷(28.8g+200g+180g)×100%
錯 誤 三 :w (NaCl)=(23.4g+28.8g-21.2g) ÷(28.8g+200g-8.8g)×100%
錯 誤 四 :w (NaCl)=(23.4g+28.8g-21.2g)÷(28.8g+200g×7.3%+180g-8.8g)×100%
課堂中我及時將這四種錯誤通過實物投影的方式充分暴露在全體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自主交流發現這些錯誤。我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溶質質量,溶液質量的正確計算,加深學生對這類計算的認識和理解,也有利于學生以后對這類計算的把握。
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錯誤、對錯誤聽之任之等對待態度,或是用反復嘮叨這一簡單的方式來更正,甚至是諷刺挖苦訓斥等方式對待學生。首先,教師要明白:“解玲還需系鈴人”,教師不能也不應代替學生,學生的錯誤只有學生弄懂了錯誤所涉及的知識,掌握了錯誤所涉及的技巧,才能保證今后不犯錯。其次,教師要科學分析學生錯誤的類型,然后根據學生的錯誤的類型采取相應的方法幫助學生化解錯誤,建構科學的化學概念,合理的認知結構。如果是陳述性知識的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知識對比、復述、系統化、結構化、組織化等精加工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記憶效率;如果是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錯誤,教師切忌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學生,而是要蹲下身來稚化自己的思想,站在學生的立場想想為什么為犯錯,通過組織相關問題探究和變式練習,讓學生習得程序性知識,同時教師要注意練習動機的激發和維持,使學生的練習動機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因為程序性知識的獲得,要經過一個長期而又困難的練習過程。
例2:某溫度下,向100g飽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應后,恢復到原來的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沉淀的質量為 5.6g
B.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C.溶液中的總數不變
D.飽和石灰水的質量等于98.2g
這道題學生選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不清楚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且溶劑水的質量會減少;二對“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這個知識點沒有充分認識; 三對公式:w=S÷(100+S)×100%(對飽和溶液而言)沒有真正理解。所以教師在講解這道題時應從以上三點逐步地正確引導學生,使學生徹底地理解這道題所考查的知識點。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產生錯誤、消除錯誤、再產生新的錯誤、再消除錯誤的過程。受思維慣性、思維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的影響,學生改正錯誤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通常不可能一次解決,可能會反復出現。教師千萬不能認為我已認真組織補償教學了,學生再出錯,是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態度的問題了。防止學生反復出錯的一個好辦法是引導學生收集錯誤,歸類整理,建立錯題檔案,必要時把錯誤集好的進行展覽,樹立典型,讓學生感到建立錯題檔案與化學學習成績存在很好的相關性,這既是一種學習經驗的積淀,寶貴的學習資料,也是教師改進教學;還要充分發揮錯題檔案的強化功能,定期翻閱,反復強化,不斷反思;教師可以專門抽時間讓學生整理學生錯誤,讓學生感到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錯誤,并把學生典型的以變式題讓學生重新練習,幫助學生化解錯誤。建立錯題檔案,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①錯誤出在何處?一處或幾處?是屬于知識的還是能力的?②產生錯誤的根源是什么?是審題錯誤?還是題意理解不完整?還是概念理解不深刻、不準確?還是書寫不規范?③正確解法是怎么樣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與此類似的題有哪些?通過一串的發問,就可以通過錯誤的表象,去發現錯誤的實質,從而達到解一題會一片的功能。長此以往,不僅有利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而且還能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總之,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是教學的珍貴財富。如果我們能用點石成金的慧眼去審視學生的錯誤,用指點迷津的睿智去點撥學生的錯誤,用錯誤去打造化學復習,那么錯誤就會成為促進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發展思維能力、積累情感體驗的教學資源,教學就會更加真實、更加有效、更能促進學生發展。
[1] 吳文貴.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生成精彩課堂[J].廣西教育,2011,(10):27
[2] 覃孔彪.充分利用“錯誤”這一教學資源[J].化學教學,2007,(12):37-38